6
头图

在新一轮操作系统演进的浪潮中,HarmonyOS 正逐步走向主流,开发者的角色也从“适配者”转变为“共建者”。本期《鸿蒙有约》,我们专访了申俊伟(网名“轻口味”)——一位深耕移动端十年的音视频领域专家与活跃的技术博主。

Q:欢迎加入“鸿蒙有约”!请您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吧。

A:大家好,我是申俊伟,网名轻口味,目前扎根北京,拥有十年移动端开发经验,深耕 AI、音视频和即时通讯领域,在公司负责IM客户端方向。过去,我常在技术论坛输出原创技术文章,甚至有内容被培训机构用于宣传,但那时专注创作,鲜少经营个人品牌,对粉丝增长也没有刻意追求。

真正与鸿蒙生态结缘,是在 2024 年初。当时公司启动鸿蒙迁移适配项目,我发现很多技术问题难以检索。经朋友引荐,加入思否鸿蒙社区。在这里,我既能提问解惑,也能分享经验,纯粹的技术交流氛围让我快速成长。随着回答问题的积累,我的粉丝量迅速突破过往其他领域的总和,这种正向反馈极大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

为了更高效地解决开发者的常见问题,我借助 AI 能力在平台创建了智能体,将技术问答整理成知识库。如今,这个智能体已服务 1200 余人,完成近 1.2 万次问题解答。同时,我开通了公众号,每日推送五个鸿蒙开发常见问题,不到半年就积累了近 7000 粉丝,逐步搭建起一个技术交流社区。此外,参与线下技术分享活动时,开发者们对鸿蒙的热情也让我深受触动。

Q:作为音视频领域专家和HarmonyOS技术博主,您如何定义自己在鸿蒙生态中的角色?
A:在鸿蒙生态中,我将自己定位为 “技术传播者” 与 “生态建设参与者”。一方面,通过思否、公众号等平台输出技术干货,助力开发者快速掌握鸿蒙开发技能;另一方面,积极投身开源项目,用实际行动推动鸿蒙生态发展。
Q:从Android音视频开发转向鸿蒙的契机是什么?
A:转向鸿蒙是顺应技术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公司在 2024 年初收到鸿蒙适配邀请,IM 模块作为用户连接的核心,我们迅速启动适配工作;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历经十余年发展已进入瓶颈期,传统 Android 和 iOS 系统难以承载创新性体验突破。而鸿蒙以万物互联为核心的全新形态,恰好满足了行业对下一代操作系统的期待。作为技术从业者,我渴望在新领域中挑战自我,探索技术边界,因此果断投身鸿蒙开发。
Q:在开源项目(如Tencent/mars鸿蒙适配)中遇到的最大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

A:在 IMSDK 迁移过程中,长连接通道适配是首道难关。此前 Android 和 iOS 端采用微信开源的 mars 项目,它虽支持多平台,但在鸿蒙系统中需使用专属跨平台编译器重新编译,从底层编译到接口适配都面临巨大工作量。

当时主要有两大挑战:一是编译器稳定性不足,标准库缺失部分头文件;二是鸿蒙系统架构与 API 和 Android 差异显著,导致代码无法直接移植。
为攻克这些难题,通过深入研读鸿蒙系统文档与 NAPI 官方文档,对代码进行系统性重构。例如,处理 C++ 库消息回调至 TS 主线程时,我们采用线程安全方案,避免因线程冲突导致的程序异常。同时,我们积极与社区开发者交流,借鉴成功案例,最终顺利完成适配工作。

Q:在以往的技术分享中,哪些技术难点被开发者高频关注?(如Notification Kit、离屏渲染等)
A:在技术分享过程中,跨端开发是开发者关注的焦点。当前处于应用迁移阶段,大家普遍关心迁移成本,Flutter、RN、uniapp、KMP 等跨端方案完成鸿蒙适配后,大幅降低了开发门槛。鸿蒙自身也推出 ArkUI-X,进一步丰富跨平台开发选择。不过,技术实践中仍存在难点:ArkTS 单线程特性虽通过 Worker 与 TaskPool 实现多线程,但由于非共享内存机制,涉及上下文传递的场景迁移难度较大。值得庆幸的是,鸿蒙新增的 Sendable 共享内存数据传递方案,以及仓颉语言的多线程能力,为开发者提供了解决并发问题的新思路。
Q:从事鸿蒙开发至今,鸿蒙有哪些突破,给开发者带来了哪些便利?

A:从事鸿蒙开发以来,我见证了鸿蒙系统的飞速发展。以 ArkUI 框架为例,其不断迭代优化,如今已能让开发者以简洁高效的方式构建美观流畅的应用界面;分布式能力更是打破设备壁垒,为应用功能拓展带来无限可能。

从 API 更新中,也能直观感受到鸿蒙的进步。比如最新的 API 18 首次支持智能穿戴设备开发,音视频领域新增空间音频管理、MPEG2 和 MPEG4 解码支持等能力。以我们开发的 IMSDK 为例,早期基于 API 10 时,查询消息只能逐行逐列操作,在会话量较大时效率极低;API 12 推出的 getRow 接口实现按行查询,速度大幅提升;到 API 18 的 getRows 接口,可批量获取数据,性能再次飞跃。短短一年间,鸿蒙在系统能力与应用生态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Q:从您的实践看,鸿蒙对开发者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生态短板如何弥补?

A:从移动互联网生态视角来看,应用厂商、手机厂商、开发者和消费者四方共赢,是新技术成功的关键。鸿蒙对开发者而言,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全新技术平台。其分布式特性打破设备边界,为开发者打开创新大门;随着生态不断完善,开发者的作品能触达更庞大的用户群体,实现商业价值与技术价值的双重提升,而这些创新体验也将切实惠及消费者。

目前,鸿蒙生态仍存在短板:应用数量与质量有待提升,开发者社区活跃度和技术交流深度也有进步空间。对此,一方面需要鸿蒙官方加大资源投入,提供更丰富的开发工具与激励政策;另一方面,开发者群体应加强协作,通过技术分享、开源共建等方式,共同打磨优质应用,繁荣鸿蒙生态。

Q:在参与开源的过程中,开源对鸿蒙有哪些推动作用?
A:开源对鸿蒙生态建设意义深远。操作系统生态的完善绝非一两家企业或少数人能完成,需要全球开发者共同参与。开源模式汇聚了多元智慧,加速技术迭代;同时,开源项目能吸引更多开发者了解鸿蒙、投身生态建设,提升鸿蒙的国际影响力。例如,我们在优化 IMSDK 数据库读写时,从 rdbStore 项目中汲取设计灵感,解决了性能难题;随后,我们将遇到的问题和应用场景反馈给作者,帮助项目进一步完善。此前适配 mars 项目后,我们将 xlog 模块代码开源,并单独封装,方便更多开发者使用。正是开源的力量,让鸿蒙生态日益成熟。
Q:写作与开发如何相互促进?您在思否专栏文章的创作动力是什么?

A:写作与开发是相互赋能的过程。开发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通过写作输出既能帮助同行,也能倒逼自己深入思考技术原理;而读者的反馈与提问,又能为我指明新的研究方向,推动开发能力进阶。

在思否专栏创作,源于对技术的热爱与助人初心。每当收到开发者留言,说我的文章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问题,这种成就感便成为我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动力源泉。

Q:鸿蒙开发者最需关注的技术风向(如AI与音视频结合、ArkUI演进)有哪些?
A:对于鸿蒙开发者,未来应重点关注两大技术风向:一是 AI 与音视频的融合,这将催生智能剪辑、实时特效以及MR等相关创新功能;二是鸿蒙 “1+8+N” 全场景生态,从车机、PC 到 API 18 支持的智能手表,开发者可以结合鸿蒙新特性,在多设备场景中挖掘创新商机,开拓技术蓝海。

结语:致鸿蒙开发者——我们都是“新大陆”的建设者

采访的最后,申俊伟用一段真挚的寄语结束对话:

鸿蒙生态如同一片等待开垦的技术新大陆,每一位开发者都是探索者与建设者。开发路上或许布满荆棘,但正是这些挑战,将锤炼我们的技术能力,拓宽我们的创新视野。别怕试错,大胆前行!相信凭借开发者群体的智慧与热情,鸿蒙生态必将蓬勃发展,能参与国产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是我们的幸运与福气,让我们一起投身鸿蒙,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

从Android“独行侠”到鸿蒙“传播者”,申俊伟的故事是无数开发者与鸿蒙共成长的缩影。在这片“技术新大陆”上,每一次代码的提交、每一次经验的分享、每一次问题的解答,都在为生态注入新的活力。或许正如他所说:“参与鸿蒙,不仅是技术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选择。”

《"鸿蒙有约"开发者专访系列》记录你与编程的故事。欢迎小伙伴们加入访谈,共同分享成长之路~



思否编辑部
4.5k 声望117k 粉丝

思否编辑部官方账号,欢迎私信投稿、提供线索、沟通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