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界面:会形成修改数据库的操作、触发关键业务逻辑的操作 关键进程:自身的运行状态:启停或者某个步骤运行时间超长 重要的接口:入参和入参的来源,如果是多个场景都会调用这个接口,那么入参来源对定位bug会很重要 所有的日志都要有时间……
我能想到的有: 一个请求ID(request id),可以是字符串或者64位整数,用于串联一个请求经过的多个模块 服务类型标示符,因为一个模块可能暴露多个不同功能的接口 上游请求的参数,参数过多过大的话,挑一些重要的打印出来,可以将完整的参数打印到debug log中 模块返回的数据,策略同上一条 模块响应时间,最好将一次请求经历的各个阶段的响应时间分别打出来,用于分析模块的性能 请求过程中的错误信息,例如文件无法打开、请求下游模块失败/超时、参数不合法等等 以上这些信息的目的,1)记录当前模块性能水平、模块是否正常运行;2)出现错误可以及时知晓,并且能够找到上下游模块对应的请求,方便构造请求;3)进行产品数据分析,对产品在设计/功能上进行评估。
运维:知道找哪个码农去解决问题 码农:定位解决问题 老板:最近访问量怎么样?有没有人黑我?咦这个用户好像比较喜欢看A片而且有老婆啊,下次给他推荐情趣内衣吧 用户:最近给我推荐的情趣内衣广告好多!妈的老子实际上是单身狗
主要有以下作用:
1、
快速定位问题
。2、
方便回滚
。3、运营方面可以做
数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