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14 近日刚刚落下帷幕。ASC 全称为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是亚洲发起主办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超算竞赛,面向全球高校学生。ASC 与美国 SC、德国 ISC 并列国际三大超算赛事。然而,在本届 ASC14 的 3D-EW 环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几所高校,却被判0分,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今天,华中科技大学超算队的邓宏才代表全队,就此事件作出了声明:
我是ASC14华中科技大学代表队的邓宏才,与樊栖江一起负责3D-EW部分的优化。在这里代表我们超算队,对我们在ASC14上3D-EW部分取得0分成绩做出我们自己的声明,所有的文字只代表我们超算队的5名队员,与学校以及老师无关。
在ASC14上,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几所高校,在Regular Season结束的第二天,被组委会给出了0分的好成绩。在无视我们的抗议之后,坚持维持原判,让我们3个月的努力就这么白白被浪费。最后组委会提出了解决方案:重新跑Workload,但是其他队伍的分值不会再做变动。很显然,我们拒绝了这个方案,我们想让所有人知道,知道我们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首先,在比赛的Rules中,对3D-EW的Goals of testing的描述是"Every workload result is required to pass the correctness checking and goal is to achieve the shortest runtime of the whole workloads"。在我们反复确认我们的理解能力是正常人的水平之后,我们认为,在Rules中,只要能通过Workload的结果正确性测试,使得程序运行时间达到最短的优化方法都是可以被采取的。
然后,在0分的好成绩出来之后,组委会的非官方回复称我们在算法上的优化是不符合实际物理规律的。这里要重点说一下这个论点是否能站得住脚。初赛给我们的程序,从计算的过程上看,是使用高阶有限差分法模拟弹性波在三维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注意,原始程序中所使用的物理模型是理想的,我们是以这个模型为基础做的算法优化,因为我们非常难以理解组委会的逻辑。给的是理想模型的程序,最后判定我们成绩无效的理由就是理想模型不符合实际物理规律?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理解我们所做的优化,我举个例子。在一个很大很大近乎无限大的水池中,假设采样间隔是1秒,连续采样5次,在池中相距很远的两个点滴下一滴水,在水面上激起的波浪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很明显,应该是一样的,那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坐标位置的不同。我们的优化思路即是如此,在弹性波未触碰到模拟空间边缘的条件下,直接使用第一次计算时的结果,省略掉冗余的计算过程来获得性能上的极大提升。我们没有专门针对特殊算例进行优化,对于组委会所有给予的Workload,我们均可以使用同样的程序进行计算。由于算法对于算例的适应性不同,加速比也同样会有对应的浮动。
我们没有想到在这样的一个几乎是国际性的比赛中能出现这样无理由的评判,我们和清华和其他做了和我们一样算法优化的队伍一样,我们觉得我们三个月的努力不能这样就被否认。除非组委会能给我们一个官方的、正式的回复,但是如果就是一句最终解释权在组委会,那对不起,我们觉得组委会,也就是浪潮集团,真的让我们感到失望。在我们走上工作岗位,进一步深造的时候一定会记得你们曾经是这样对待我们的努力,让我们做一个最坚定的浪潮黑,最有底气的喷子。
术语注释:
-
高阶有限差分法
有限差分法以变量离散取值后对应的函数值来近似微分方程中独立变量的连续取值。有限差分法首先以变量离散取值后对应的函数值来近似微分方程中独立变量的连续取值,然后求解差分方程组。高阶有限差分法可以得到更高的精度。
-
弹性波
应力波的一种,扰动或外力作用引起的应力和应变在弹性介质中传递的形式。
附记:
我们认为,既然比赛的要求是在通过正确性测试的前提下达到最短的运行时间,那么既然算法能通过正确性测试,却以“不符合实际物理规律”为由判0分,那无异于追加了题目的要求,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何况题目本身给出的物理模型是理想的。组委会事后发现自己出的题有问题,却让参赛队承担责任,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们希望以后 ASC 组委会的工作更严谨些,避免再出现这类情况。我们同时也希望 ASC14 的组委会能和各参赛队协商,妥善地处理此次的问题。祝 ASC 越办越好!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