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文档添加样式的三种方法
行内样式(写在特定 HTML 标签的 style 属性里)
嵌入样式(嵌入的 CSS 样式是放在 HTML 文档的 head 元素中)
链接样式
在创建包含多个页面的网站时,需要把样式集中在一个单独的文件里,这个文件就叫 样式表。样式表其实就是一个扩展名为.css
的文本文件。可以在任意多个 HTMl 页面中链接同一个样式表文件,每个页面中只需加入类似下面的一行代码即可:<link href="styles.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除了以上三种为页面添加样式的方法,还有一种在样式表中链接其它样式表的方法,那就是应用
@import
指令。就像这样:@import url(css/styles2.css)
.
要注意的是,@import
指令必须出现在样式表中其他样式之前,否则@import
引用的样式表不会被加载。
2.CSS规则命名惯例
CSS 规则由 选择符 和 声明 两部分组成,其中选择符用于指出规则所要选择的元素,声明则又由两部分组成:属性 和 值。属性指出要影响元素哪方面的样式,值就是属性的一个新状态。
对于这个基本的结构,有三种方法可以进行扩展:
多个声明包含在一条规则里
多个选择符组合在一起
多条规则应用给一条选择符
所有用于选择特定元素的选择符又分三种:
上下文选择符(基于祖先或同胞元素选择一个元素)
ID和类选择符(基于 id 和 class 属性的值选择的元素)
属性选择符(基于属性的有无和特征选择元素)
3.上下文选择符
格式:标签 1 标签 2 {声明}
示例:article p {font-weight:bold;}
说明:标签2就是我们想要选择目标,而且只有在标签 1 是是其祖先元素(不一定是父元素)的情况下才会被选中。
上下文选择符,严格来讲(也就是 CSS 规范里),叫后代组合式选择符( descendant combinator selector),就是一组以空格分隔的标签名。用于选择作为指定祖先元素后代的标签。
提示:请记住,上下文选择符以空格作为分隔符,而分组选择符则以逗号作为分隔符。
4.特殊的上下文选择符
4.1 子选择符 >
格式:标签 1 > 标签 2
示例:section > h2 {font-style:italic;}
说明:标签 2 必须是标签 1 的子元素,或者反过来说, 标签 1 必须是标签 2 的父元素。与常规的上下文选择符不同,这个选择符中的标签 1 不能是标签 2 的父元素之外的其他祖先元素。
4.2 紧邻同胞选择符 +
格式:标签 1 + 标签 2
示例:h2 + p {font-variant:small-caps;}
说明:标签 2 必须紧跟在其同胞标签 1 的后面。
4.3 一般同胞选择符 ~
格式:标签 1 ~ 标签 2
示例:h2 ~ a {color:red;}
说明:标签 2 必须跟(不一定紧跟)在其同胞标签 1 后面。
4.4 通用选择符 *
格式:* {...}
示例:* {color:green;}
说明:上面示例会导致所有元素(的文本和边框)都变成绿色。
不过,一般在使用 * 选择符时,都会同时使用另一个选择符。
例如:p * {color:red;}
// 这样只会把p包含的所有元素的文本变成红色。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用法,即用它构成非子选择符:
例如:section * a {font-size:1.3em;}
这样,任何是 section 孙子元素,而非子元素的 a 标签都会被选中。至于 a
的父元素是什么,没有关系。
总之,只有一个标签名的选择符会选中页面中所有相同标签的实例。而通过上下文
选择符,则可以指定标签必须具备相应的祖先或同胞。
5.ID 和类选择符
ID 和类为我们选择元素提供了另一套手段,利用它们可以不用考虑文档的层次结构。
注意:可以给 id 和 class 属性设定任何值,但不能以数字或特殊符号开头。
5.1 类属性
5.1.1 类选择符
格式:.类名
示例:.specialtext {font-style:italic;}
5.1.2 标签带类选择符
格式:标签名.类名
示例:p.specialtext {color:red;}
5.1.3 多类选择符
格式:.类名.类名
示例:.specialtext.featured {font-size:120%;}
说明:CSS选择符的两个类名之间没有空格,因为我们只想选择同时具有这两个类名的的那个元素。如果加了空格,那就变成了“祖先/后代”关系的上下文选择符了。
提示:不要像使用 ID 一样,每个类都指定一个不同的类名,然后再为每个类编写规则。如果你确实有这种随意使用类的习惯,那说明你可能想大多数对 CSS 充满激情的初学者一样,还不了解继承和上下文选择符的作用。 于是,你可能会给每个标签都重复写同样的样式(比如为页面中很多标签分别指定相同的字体)。实际上,继承和上下文选择符能让不同的标签共享样式,从而降低你需要编写和维护的 CSS 量。
5.2 ID属性
格式:#ID名
或 标签名#ID名
示例:#specialtext {CSS 样式声明 }
或 p#specialtext {CSS 样式声明 }
提示:ID还可以用于页内导航。 例如:
<a href="#bio">Biography</a>
,注意 href 属性值开头的#
,它表示这个链接的目标在当前页面中,因而不会触发浏览器加载页面(如果没有#
,浏览器就会尝试加载 bio 目录下的默认页面了)。如果链接的 href 属性里只有一个#
,那么点击该链接会返回页面顶部。例如:<a href="#">Back to Top</a>
,换句话说,要写一个“返回顶部”链接,根本不需要 ID 为#
的目标元素。
注意:如果暂时不知道某个 href 应该放什么 URL,也可以用
#
作为占位符,但不能把该属性留空。 因为 href 属性值为空的链接的行为跟正常链接不一样。这样,团队中的其他人将来可以用中间层(比如 PHP)变量替换#
,以便动态接收来自数据库的 URL。
6.属性选择符
6.1 属性名选择符
格式:标签名[属性名]
示例:img[title] {border:2px solid blue;}
提示:一般来说,人们经常给 alt 和 title 属性设定相同的值。 alt 属性中的文本会在图片因故未能加载时显示,或者由屏幕阅读器朗读出来。而 title 属性会在用户鼠标移动到图片上时,显示一个包含相应文本的提示。
6.2 属性值选择符
格式:[属性名="属性值"]
示例:img[title="red flower"] {border:4px solid green;}
说明:在 HTML5 中, 属性值的引号可加可不加,在此为了清楚起见,建议添加。
7.伪类
伪类(Pseudo classes)是选择符的螺栓,用来指定一个或者与其相关的选择符的状态。它们的形式是
selector:pseudo class { property: value; }
,简单地用一个半角英文冒号(:)来隔开选择符和伪类。
伪类可以分为两种:
UI( 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伪类会在 HTML 元素处于某个状态时(比如鼠标
指针位于链接上),为该元素应用 CSS 样式。结构化伪类会在标记中存在某种结构上的关系时(如某个元素是一组元素中的第
一个或最后一个),为相应元素应用 CSS 样式。
7.1 UI伪类
7.1.1 链接伪类
针对链接的伪类一共有4个,因为链接始终会处于如下4种状态之一。
- Link
- Visited
- Hover
- Active
提示:由于这4个伪类的特指度相同,如果不按照这里列出的顺序使用它们,浏览器可能不会显示预期效果。方便记忆:
LoVe? HA!
大写字母就是每个伪类的头一个字母。
提示:一个冒号( : )表示伪类,两个冒号( :: )表示 CSS3 新增的伪元素。
7.1.2 :focus伪类
表单中的文本字段在用户单击它时会获得焦点,然后用户才能在其中输入字符。
例如:input:focus {border:1px solid blue;}
上面一行代码会在光标位于 input 字段中时,为该字段添加一个蓝色边框。这样可以让用户明确地知道输入的字符会出现在哪里。
7.1.3 :target伪类
如果用户点击一个指向页面中其他元素的链接,则那个元素就是目标( target),可以
用:target 伪类选中它。
例如:对于这个链接:<a href="#more_info">More Information</a>
位于页面的其它地方、ID 为 more_info 的那个元素就是目标。
假设该元素为这样:<h2 id="more_info">This is the information you are looking for.</h2>
那么,CSS规则:#more_info:target {background:#eee}
会在用户单击链接转向 ID 为 more_info 的元素时,为该元素添加灰色背景。
维基百科在其引证中大量使用了:target 伪类。维基百科的引证链接就是正文里那些
不起眼的数字链接。引证本身则位于长长的页面的最下方。如果没有:target 应用的
突出显示,很难知道你点击的链接对应着一大堆引证中的哪一个。
7.2 结构化伪类
结构化伪类可以根据标记的结构应用样式,比如根据某元素的父元素或前面的同胞元素是什么。
7.2.1 :first-child和:last-child
格式:e:first-child
e:last-child
示例:ol.results li:first-child {color:blue;}
7.2.2 :nth-child
格式:e:nth-child(n)
示例:li:nth-child(3)
说明:e 表示元素名,n 表示一个数值(也可以使用 odd 或 even)
8.伪元素
顾名思义,伪元素就是你的文档中若有实无的元素。
8.1 ::first-letter伪元素
格式:e::first-letter
示例:p::first-letter {font-size:300%;}
提示:如果不用伪元素创建这个首字符放大效果,必须手工给该字母加上标签,
然后再为该标签应用样式。而伪元素实际上是替我们添加了无形的标签。
8.2 ::first-line伪元素
格式:e::first-line
示例:p::first-line {font-variant:small-caps;}
说明:选中文本段落(一般情况下是段落)的第一行。
8.3 ::before和::after伪元素
格式:e::before
e::after
示例:
对标记:<p class="age">25</p>
添加如下样式:p.age::before {content:"Age: ";}
p.age::after {content:" years.";}
会得到如下结果:Age: 25 years.
提示:如果标签中的内容是通过数据库查询生成的结果,那么用这种技巧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所有结果都是数字,使用这两个伪元素可以在把数字呈现给用户时,加上说明
性文字。
参考资料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