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某些原因,我可以说是专车的重度使用者,曾一段时间,基本每天4~6次出行是靠专车。从2014年开始使用uber,到现在的国内几大专车都用过。想从用户的角度写一个体(tu)验(cao)报告。
PS:先发文,稍后配图补证据。
先说结论:很遗憾,至今为止我也没有发现一款让我满意的专车App。以下提到的这些产品,都有着这样或那样在我看来完全不能忍受的糟糕之处。下面开始详细描述。
先说我最早使用的专车App——Uber。作为从硅谷到中国的“洋专车”,直到今天,uber也是站在互联网专车浪尖上的弄潮儿。独特的市场思路,不得不佩服的策划营销,让uber迅速在国内占据一席之地。几大专车应用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我没有调查,但据我观察,uber是最具话题性和口碑两级分化最严重的专车应用。最具话题性很好理解,从送花送维果清,到春节舞狮,再到最近的超级英雄,uber的策划营销将几件看似无关联的事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用户体验惊喜的同时也刺痛着这个市场。用一句话概况uber的营销,就是“四两拨千斤”。
但是,uber也是我身边口碑评价两级分化最严重的应用。当你没有遇到uber的问题时,你很可能迅速沦为它的“脑残粉”,但一旦出现问题,你会发现,这是一家在网上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有实质性”的联系方式的公司。
先讲讲我的个人经历,我第一次叫uber,是2014年十一假期去机场接人。我是做地铁去的深圳机场,大概估算了时间,跟司机说,“在飞机落地20分钟后到就可以了”。毕竟不可能飞机一落地乘客立马就能上车。结果那天飞机晚点,很不好意思的让司机师傅等了1.5个小时。但那次司机还很热情,耐心等待,服务态度也很好,帮忙拿行李,费用也没有因为晚点而多算(那会还没有人民优步)。
只用第一次,我就彻底“迷恋”上了用uber叫车,第二次还专门体验了更高端的车型。叫了一辆奥迪A6。那时候国内使用的uber人群不是很多,司机也告诉我,他的客户主要是外国人。一方面我自己有着“洋洋自得”的优越感,另一方面,我也竭力地向身边的朋友推荐uber。
由于热衷向身边的人推荐uber,我的uber账户优惠额度最多时曾近2000多元。那期间uber的邮件,回复很详细也很及时。我与uber甚至在公司业务层面还洽谈过合作……
一切似乎都向着美好的故事发生……
直到uber司机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直到uber司机开始不认识路了,直到uber司机学会拒载,直到uber不理会我的投诉……最后直到,uber彻底封了我的账号。
我有多部手机,多张信用卡,自然我有多个uber账号。第一个账号被封,莫名其妙,没有任何理由,邮件申诉,一开始得到的是官腔的回复:您的信用出了问题。我想向uber寻求答案,什么叫“信用出了问题”?无人答复。我给uber在深圳的负责人打电话,第一通电话匆匆被挂断(这里就不讨论我们彼此是否礼貌的问题了),第二通电话拨过去,发现已经被拉黑。我还在傻傻反思自己的行为:我到底做了什么?我刷优惠券吗?但是我A手机A信用卡A账户的优惠码,给我新开的B手机B信用卡B账户用,难道不可以吗?我现实中确实需要多部手机和多张信用卡,这跟用不用uber无关。为什么我不能在不同手机注册不同账户?比如我在深圳的时候用A账户,我在北京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换另一部手机用B账户?好吧,如果uber认为我在耍小聪明,钻空子,那第一次封我账户我认了。
但以上仅仅是个人猜测,因为没有得到任何官方回复。
第二次账户被封,一样地没有任何理由,我写邮件申诉,过了N久,这个账户解封了。但仅仅持续了几天,立马又被封了。这一次倒是给了我理由:您有太多次可疑的行程。
我看到这个理由,不禁想笑。我当时立马回复邮件过去,你说我的行程可疑,那好,我把最近所有的行程截图下来,我们来对峙。我的行程几乎都是从A点到B点(两点一线,很正常的生活-工作路线),哪里可疑?你要是能指出来,我啥话没有。Uber的回复,就是将上封邮件粘贴复制又发了一次。
我就呵呵了。
不管你们信不信,我没有参与过任何不道德的刷单行为。我又不是司机,刷单扣的也是我的钱啊,有必要么?但uber伤了一个曾经的忠实用户的心。
你或许想说,为啥我用uber就好好的?你可以去百度或者知乎搜索一下,如何投诉uber或类似的话题,特别是知乎(介于说百度你们又要说软文黑公关),里面很多网友贴出了自己与我类似的经历遭遇。莫名其妙被封,没有任何解释或措施。
最近微博知名博主“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以及深圳当地报纸也陆续爆出了uber私自偷偷扣用户信用卡的钱,或将用户个人信息转卖给第三方(转卖个人信息,我尚不确定,但uber偷偷似扣绑定信用卡的钱,我已经遇到过几次)。
Uber体验过程中其他让我不爽的地方,由于是私家车主,不像出租车司机那么了解路。Uber的地图本地化做的不要再差劲点。定位偏差十万八千里不说,车辆快接近乘客时,导航就歇菜。不下50次司机跟我说,我看uber的地图,咱俩的点明明已经重合了,你在哪?我也想问司机,你在哪?最后会发现,其实还差着很远。本土化地图做的比较好的,像高德和百度地图,是比较精确的,你可以知道对方是在你的同侧,还是马路对面。Uber这点就不行了。像北上广深,很多高架立交桥。有时候你明明知道对方在对面,但是你(不管是人还是车),都不晓得该如何过去。车要么绕很远的路,但人呢?该怎么走?问题是,这个成本不应该附加在乘客身上!难道还要乘客给专车司机指路吗?乘客又不是导航!
在我账号还在的末期,已经明显感觉到司机的素质在急速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司机培训敷衍了事。由于uber是派单机制,司机不知道目的地,司机开始学会想尽各种办法拒载。说自己不认路、不顺路、故意不联系乘客……我都遇到过。
在整个uber使用体验过程中,我确实遇到了几位很棒的司机,我也体谅他们,他们也乐于很好地为你服务。但是,我与uber的故事,结局是“充满恨意的被分手”。想想2014年,我还像传销份子一样向身边的朋友推荐uber……呵呵。
体验的故事说完了,我从App视角谈一下个人对uber优劣的感受。
首先,uber的启动页面,是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像一幕“小电影”的播放。很吸引眼球。同样做的很赞的还有vine(国内现在很多应用纷纷效仿这种做法,典型代表一号专车)。
不晓得国外的情况如何,但这种启动画面,在国内有些信号不好的地方,却让人要等待很久才能加载成功。无疑加重了乘客焦躁的心情。再好的东西,看多了也会觉得烦心的。总有一种“怎么还不出来”的感觉。
不过主界面,uber相比其他国内同类App,的确做的是最好的。
首先通过下方的左右滑动,来选择车型。对用户而言是几乎没有学习成本的,并且不同的车型在地图上对应不同的图标,这个小细节处理的也很好。司机们通常称之为红蚂蚁(人民优步)和黑蚂蚁(uber black)。
在叫车环节,uber最赞的地方在于“一键化”。点击就可以叫车了,乘客根本不用思考“我的目的地在哪”这类问题。我很喜欢uber的这种处理方式,“乘客只管发出呼叫,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国内其他App,这点做的要多差有多差,稍后详细说。
不输入目的地的好处,一是司机无法挑单,二是有时候乘客并非自己叫车,或者上车前也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第三就是靠手机输入一个地址,体验过程实在痛苦。
对于专车应用,使用阶段最核心的就是快速叫车,uber这一点是做的最好的(账号没了,现在的情况不清楚)。响应阶段,最核心的就是派车过来。Uber这点做的也比较好的,就是将司机的详细信息附加上。特别写明了司机全名、完整车牌号以及司机照片。这点无疑加强了乘客心理的安全感。一次只能叫一辆车。可以直接呼叫或短信司机,也很方便。
取消用车,uber采取的做法是长按“X”,会出现黑色的“幕布”,逐渐自下而上布满屏幕。创意是好的,但第一次使用,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需要长按,以为点击一下就可以了。只能说这种想法虽好,实际却不痛不痒。(uber是想乘客在取消的时候有一个反悔时间,半途松开即可放弃取消),但实际会有人这么做么?有待考究。
侧边栏,uber最大的优点是简洁,待会我会写国内软件的侧边栏,简直要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加进去。近十个选项,还让我一个个思考该点哪个啊?最烂代表:神州专车。
但同样,uber做的很烂的地方,就是优惠码查看。我不知道我当前使用的是哪张优惠码,也无法选择我想使用哪种优惠码。
未完待续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