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迭代器和生成器

先说迭代器,对于stringlistdicttuple等这类容器对象,使用for循环遍历是很方便的。在后台for语句对容器对象调用iter()函数,iter()是python的内置函数。iter()会返回一个定义了next()方法的迭代器对象,它在容器中逐个访问容器内元素,next()也是python的内置函数。在没有后续元素时,next()会抛出一个StopIteration异常,通知for语句循环结束。比如:

>>> s = 'abc'
>>> it = iter(s)
>>> it
<str_iterator object at 0x7f71fefe9d68>
>>> next(it)
'a'
>>> next(it)
'b'
>>> next(it)
'c'
>>> next(it)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上面说的都是python自带的容器对象,它们都实现了相应的迭代器方法,那如果是自定义类需要遍历怎么办?方法很简单,对这个类AClass,实现一个__iter__(self)方法,使其返回一个带有__next__(self)方法的对象就可以了。如果你在AClass刚好也定义了__next__(self)方法(一般使用迭代器都会定义),那在__iter__里只要返回self就可以。废话少说,先上代码:

class Fib(object):
    def __init__(self, max):
        super(Fib, self).__init__()
        self.max = max

    def __iter__(self):
        self.a = 0
        self.b = 1
        return self

    def __next__(self):
        fib = self.a
        if fib > self.max:
            raise StopIteration
        self.a, self.b = self.b, self.a + self.b
        return fib

def main():
    fib = Fib(100)
    for i in fib:
        print(i)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简单讲下代码会干什么,定义了一个Fib类,用于生成fibonacci序列。用for遍历时会逐个打印生成的fibonacci数,max是生成的fibonacci序列中数字大小的上限。

在类的实现中,定义了一个__iter__(self)方法,这个方法是在遍历时被iter()调用,返回一个迭代器。因为在遍历的时候,是直接调用的python内置函数iter(),由iter()通过调用__iter__(self)获得对象的迭代器。有了迭代器,就可以逐个遍历元素了。而逐个遍历的时候,也是使用内置的next()函数通过调用对象的__next__(self)方法对迭代器对象进行遍历。所以要实现__iter__(self)__next__(self)。而且因为实现了__next__(self),所以在实现__iter__(self)的时候,直接返回self就可以。

为了更好理解,我再简单重复下上面说的那一段:在循环遍历自定义容器对象时,会使用python内置函数iter()调用遍历对象的__iter__(self)获得一个迭代器,之后再循环对这个迭代器使用next()调用迭代器对象的__next__(self)__iter__只会被调用一次,而__next__会被调用 n 次。

下面说生成器。

生成器(Generator)是创建迭代器的简单而强大的工具。它们写起来就像是正规的函数,只是在需要返回数据的时候使用yield语句。每次next()被调用时,生成器会返回它脱离的位置(它记忆语句最后一次执行的位置和所有的数据值)。以下示例演示了生成器可以很简单的创建出来:

>>> def reverse(data):
...     for index in range(len(data)-1, -1, -1):
...         yield data[index]
... 
>>> for char in reverse('hello'):
...     print(char)
... 
o
l
l
e
h

关于迭代器和生成器的区别,生成器能做到迭代器能做的所有事,而且因为自动创建了__iter__()next()方法,生成器显得特别简洁,而且生成器也是高效的。除了创建和保存程序状态的自动方法,当发生器终结时,还会自动抛出StopIteration异常。一个带有yield的函数就是一个 生成器,它和普通函数不同,生成一个 generator 看起来像函数调用,但不会执行任何函数代码,直到对其调用next()(在 for 循环中会自动调用next())才开始执行。虽然执行流程仍按函数的流程执行,但每执行到一个yield语句就会中断,并返回一个迭代值,下次执行时从yield的下一个语句继续执行。看起来就好像一个函数在正常执行的过程中被yield中断了数次,每次中断都会通过yield返回当前的迭代值(yield暂停一个函数,next()从其暂停处恢复其运行)。

另外对于生成器,python还提供了一个生成器表达式:类似与一个yield值的匿名函数。表达式本身看起来像列表推到, 但不是用方括号而是用圆括号包围起来:

>>> unique_characters = {'E', 'D', 'M', 'O', 'N', 'S', 'R', 'Y'}
>>> gen = (ord(c) for c in unique_characters)
>>> gen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7f2be4668678>
>>> for i in gen:
...     print(i)
... 
69
79
83
77
82
78
89
68
>>> 

如果需要,可以将生成器表达式传给tuplelist或是set来迭代所有的值并且返回元组、列表或是集合。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一对额外的括号 ———— 直接将生成器表达式 ord(c) for c in unique_characters传给tuple()等函数就可以了, Python 会推断出它是一个生成器表达式。

最后,为什么要使用生成器?因为效率。使用生成器表达式取代列表解析可以同时节省 cpu 和 内存(ram)。如果你构造一个列表的目的仅仅是传递给别的函数,(比如 传递给tuple()或者set()), 那就用生成器表达式替代吧!


Wenblog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是个好人

450 声望
2 粉丝
0 条评论
推荐阅读
Try Redis : Redis 入门教程
键值对存储数据的本质是以某个键存储某个值。之后你可以用这个键把存储的值取出来。可以用SET命令以键‘servername’存储值‘fido’:

er3456qi1阅读 7.1k评论 2

微软TTS(text-to-speech)文字转语音免费开源库edge-tts语音合成实践(Python3.10)
不能否认,微软Azure在TTS(text-to-speech文字转语音)这个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影响力是统治级的,一如ChatGPT在NLP领域的随心所欲,予取予求。君不见几乎所有的抖音营销号口播均采用微软的语音合成技术,其影响力...

刘悦的技术博客阅读 958

封面图
人工智能AI聊天ChatGPT新接口模型gpt-3.5-turbo闪电更新,成本降90%,Python3.10接入
北国春迟,春寒料峭略带阴霾,但ChatGPT新接口模型gpt-3.5-turbo的更新为我们带来了一丝暖意,使用成本更加亲民,比高端产品ChatGPT Plus更实惠也更方便,毕竟ChatGPT Plus依然是通过网页端来输出,Api接口是以to...

刘悦的技术博客阅读 880

封面图
520最强Python表白代码来了
今天是20230520,有人说:5代表的是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2指的是两个人的双向奔赴;0是零距离,因为懂得,所以灵魂相依。下面进入正题,分享一波520专属Python代码。玫瑰毫无疑问,玫瑰一直都是是520、521...这...

Python小二阅读 615

封面图
同行盆友来稿:初探Python变量
在Python编程语言中,变量是用于存储数据值的标识符。它们可以用来引用数据值,而不是直接使用值本身。可以使用等号(=)运算符来将一个值赋给一个变量。

不背锅运维阅读 592

封面图
python随笔
一、python内置关键字和内置函数 {代码...} 二、格式化输出的三种方式2.1、f格式化实现格式:print(f"a={a}")eg: {代码...} 2.2、% 格式化实现格式:print("a,b,c:%d,%d,%d" % (a,b,c))python字符串格式化常用符...

测试菜鸟阅读 554

微软开源可视化版本的ChatGPT:Visual ChatGPT,人工智能AI聊天发图片,Python3.10实现
说时迟那时快,微软第一时间发布开源库Visual ChatGPT,把 ChatGPT 的人工智能AI能力和Stable Diffusion以及ControlNet进行了整合。常常被互联网人挂在嘴边的“赋能”一词,几乎已经变成了笑话,但这回,微软玩了一...

刘悦的技术博客阅读 508评论 1

封面图

是个好人

450 声望
2 粉丝
宣传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