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12 月 17 日,SegmentFault CEO 高阳作为演讲嘉宾,出席北京易观智库数据驱动创新峰会。易观智库董事长兼 CEO 于揚做了开场演讲,到场嘉宾来自易观智库、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东方富海、爱奇艺等互联网企业。
高阳在主会场做了主题为《从开发者到创业者:数据决策的艺术》的分享。通过滴滴路线推荐、雾霾天销量最高的产品的案例体现数据分析的奇妙之处,当前市场的数据现状,以及 SegmentFault 是如何透过数据分析做市场决策。
高阳的演讲内容如下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过来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观点,把我放在这个位置,可以说特别的有意思。我发现每个不同的行业,最后大家得出来的结论,往往是惊人的一致。每个人都有看待这个世界的一套方法论,我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我看着不太像 90 后,其实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 7 年。从北京去杭州创业,我经历了两家创业公司,我在大学只待了三个月,跑到北京和同学创业了。我个人就是这个数据时代的受益者。因为我发现当时在学校里获取知识太慢,我自己大量的知识是通过互联网还有人所产生的有机的信息,我可以以更高的速度和效率获取。
举个例子,大家觉得一个数据想的比较抽象,但是我觉得现在来说大家都是数据的受益者了。像百度地图可以实时看到现在的交通状况,这就是大数据优化我们生活服务的应用案例。同时,我有一个自己实际的体会的案例。之前听过滴滴技术负责部门的业务逻辑,滴滴打车从我家到公司有 N 条路可选。我知道最近的一条路,让滴滴司机走这条路,而这条路基本没人知道的。我坐了十次,滴滴数据平台就反馈出来这有一条更近的路。这就是数据时代不断优化改善我们生活的场景的一个案例。
当大家看数据有特别多好玩儿的现象可以去传播。不知道大家前段时间有没有看到一个数据的例子经常网上传播,大家觉得跟我想的不一样。雾霾天的时候什么卖的最多?是口罩吗?实际上,最后调查结果竟然是安全套加运动装销量最多。
大家越来越多发现到数据的价值,导致有一个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就是本身的数据分析行业。我的很多做开发者跟技术的朋友,他们很多创业就去做底层的数据支持和数据分析的工具,让很多行业怎么更好的,更快速的去运用他自己的数据。
我们自己做的行业也是针对开发者用户的行业,我们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现在聚集了行业内一百多万的开发者。当然现在互联网行业当中,很多创业者本身都是技术和工程出身,包括现在这些 BAT 行业级的大佬,绝大部分分比例是技术和开发者出身的。但是我发现几乎百分之百创始人是做技术出身的。而且这些行业都跟数据相关的,也跟整个信息产业相关。像做云存储,开发者工具,开发者服务,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为其他服务去助力的。
每当我们讲到一个新的时代的时候,这个时代最早进去的那群人,他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助力者,这个底层平台建设者。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开发者投入这个领域,构建数字领域的生态。做底层的云存储,现在可以用更低的成本造一个新的产业出来。之所以数据越来越多被讨论到,就是因为存储数据的成本降低了。
前几位嘉宾讲了数据在行业非常重要,有很多新的趋势。到底大家应该怎么组建自己的团队呢?怎样应用这些数据呢?我会讲一些更理性的逻辑。在这之前我先讲一下我理解的这个行业的分析。我发现实际上这结论跟前面的几位嘉宾的结论是非常一致的。
中国非常有意思,它现在处在几个行业领域交叉的时候。美国像基础的硬件、传统行业在不停的发展,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发展它的信息科技、互联网。但是你可以想想中国整个行业是在 2011、2012 年迅速交叉的。尤其互联网进入以 PC 互联网为基础的非常成熟的技术理念。加上 2011 年很多设备和产品更新之后,使得整个互联网的逻辑,就是去中心化,更扁平,产生更多的连接。我认为未来几个产业,我个人感觉有两个大的方向:第一,所有的相对互联网的逻辑,它会越来越多的垂直化的去发展。第二,传统行业跟互联网一起接轨的时候,这个可能才是下一个巨大的金矿,在这个领域里去产生。
现在大家其实已经看到了,很多传统行业在运用互联网这套逻辑跟规律,让它行业怎么产生更快的效率的迭代。基于这些逻辑,我发现所有的,不管是行业还是怎么也好,这些东西越来越垂直化的发展下去。因为在移动互联网和 PC 互联网时代,大的平台逻辑相对来说已经非常完善了。在这个时候我有机会但没有资源,也不会是撬动一块巨大的蛋糕那么难了。我可以以非常小的领域切入。我觉得未来的公司有三个属性:一个,公司它要有文化属性;再一个,这个公司要有媒体属性;第三,这个公司要有数据的属性。就是它是三种类型的公司。
以后一个品牌,你只是生硬的品牌,我根本不会关心你。你得有自己的理念、文化去传递,去跟你的用户一起创造你们的品牌,而不仅仅是生硬的独自创造品牌。最牛的社群的标杆是什么呢?就是宗教。你发现很多企业,它的文化属性,它有大量的粉丝,那是因为它有认同的理念是存在的。比如说为什么所有的人都乐于去用苹果的产品呢?因为通过这样一款产品,它反映了是这个人可能精神内在的,其他方面的属性。你的品牌能不能产生这样的关联?
垂直化的整个逻辑,它是渗透到每个不同的行业当中的。而且在每一个垂直领域当中,你的文化需要去传播,你必须让自己变成一个媒体。你可能不仅仅要依靠外部的媒体。我认为未来的媒体不单纯的只是一个媒体了,它也会变成一个数据公司,它对前端聚集了这个行业,这个领域巨大的数据。
我是 08 年创业,做社交游戏,那时候我们只有三个人。我们差不多十个人左右的时候,社交游戏流水已经超过一亿人民币了。我们怎么做到了?我们用大平台开放策略,我们从 Facebook 和其它大的平台上,你发现大的平台想什么事都只有不可能了,它要开放自己的阵营。这就是 360 和 QQ 大战之后,QQ 开放了平台。大的公司有时候不仅仅是自己主营的业务牛,而是在你的平台当中,有多少队友,这些队友有多少是上市公司,有多少是公司在你的平台上诞生。
其实最近又有一个趋势,大家想阿里为什么收了这么多媒体公司,它在小领域的领头公司要投资呢?其实就是这个逻辑,因为在它大平台上所有的数据,都是支撑每一个行业里最前端的领头羊,它前端的领头羊又能结合它的数据更好的服务它的开发者,然后建立这样的矩阵联盟。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认为产生了为什么大家今天来到这里去讨论所有的数据的意义。因为所有的背景,你可以更便捷的搜集数据。当然这里有一个我漏掉了,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智能设备,各种各样的,设置传感器,还有 N 多的设备去产生数据。产生的这些数据通过比特的形式去存储下来。后来又经过分析师把比特的、大家看着特别高深的东西转化成实用的信息,以后数据和信息也会越来越快的传递和传播。这是基于我上面说的这些逻辑。
接下来我讲一些实际的,如果我们每个人抽象的讲的话,每个个体到更大的个体,就是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大家每天都在处理数据。你今天听到的这些东西,有些数字你很敏感。其实到你沉淀下来、它对你有用,你已经做过处理了。数据可能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它可能是数字连接起来的数据。但是它怎么样成为信息呢?它要经历一个过程,它需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去筛选出来,成为我们有用的那些东西,它就叫信息。其中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自己都产生这样的判断。
一个大数据信息它会经历,我认为尤其跟互联网,我可能偏互联网逻辑去分析的。一个数据最终对我们有用,我们基本会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其实在原先存储数据成本高的时候,很多企业数据存储就流失了。但实际上这些东西是一个公司的,对现在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资产。我能从数据当中去分析出对我有用的东西。先要去数据挖掘,然后再去分析这些数据,你要建立适合你这个领域的数学的模型。就是说数据到怎么能用我觉得要辩证的去看它,因为大量数据中有很多垃圾数据是对你完全没有用的。在一开始的时候,你要先去最终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验证你的数据,最终是不是有用的,然后跟你的人为的去沟通,成为你的决策。就像刚刚提到的模型,看到的电影票房是这个样子,但是按照传统经验的话就花钱去买了,其实效果是很差的,它最终会形成这个决策。
一个比较简单的分析模型,国际上有很多大的公司,尤其是硅谷的公司,它们已经有自己比较成熟的分析团队,像 LinkedIn、Facebook 等等,他们数据分析团队已经成为独立的团队。像国内其实有很多中小型企业,大家数据分析团队有的放在技术组,有的放在运营组,全是散落的。我认为一个数据真正有用,对一个企业分三个层面:一、助力,就是推动你自己业务的成长。这个数据对你是不是有用的,它能不能给你的业务带来新的成长?还有在检验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你自己的业务?再一个,我一开始举的例子,其实很多人发现雾霾的时候不是口罩卖的最多,是安全套和运动装卖的最多,这个是不是对你有价值啊?就像刚刚我看到了上位嘉宾,易观的同学分析了整个行业,我发现有一个对我非常有用,而且是我最了解的,我这个行业当中有很多人做这个,就是企业服务。我发现好像那个里面是增长非常高的,百分之十八点多的增长点,比其他行业增长非常非常多。这个其实我看到这个数据我已经知道这个决策了,因为很多 VC 投这个领域的重点,很多开发者他开始去构建企业服务,原先这个市场不成熟,它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做,当然有数据支撑,可以让我们更相信我们可以把这个事做下去。
这是刚刚说的数据最后跟自己的核心的平台的逻辑。刚刚已经讲到了,就是你自己的用户不断的增长,其实你的数据量也会不断的增长,你的用户分层、用户的不同的模型,都可以体现在你不同的数据当中了。不同的分层的用户你怎么样运营它?你怎么样维护它?可能就要体现在你自己提供的产品之上才能实现,就是说要符合你的产品需求和服务。
数据团队为什么在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特别重视呢?我跟我两个合伙人,三个都是工程师出身,都是技术出身。我两个合伙人,我们都有数据的逻辑,产品的逻辑,可能我后面更多的参与到公司的运营各方面,我们也会想到很多数据对它的支撑。其实数据它不单单就是像说的那种,数字很简单的东西。最后它分析出来的结果是可以支持到你所有团队去做决策的,包括运营以及怎么更好的销售你的产品。当然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经常发现很多垂直领域的公司,它越来越多去分享它的行业的数据报告。数据报告变成了新的传播和营销方式。因为大家对数字很敏感,我要了解这个行业我就要看一下这个行业的数据报告。
我们去建立我们数据团队的时候,它不单纯自是分散在各个部门,我们把它做成一个新的单独的部门,但是这个部门的人,一个数据分析师可能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就是他要有一定数据挖掘,最底层的话要有数据和工程的理论,数据分析要对数据模型,数学相关的,要建立这样一个团队。同时我会要求所有做数据的同事要深入到业务当中,如果你做出来的数据模型跟我们的业务千差万别的,你的数据是无用的。你要懂点业务,又懂你的产品,还要懂你的行业,同时具备分析能力,这些才是一个完整的。
其实可以想想来说,我认为很多公司,可能现在都没法儿做到,除非这种 BAT 大公司,它们有健全的数据,很多小公司做不到这点的。要是做的话,可以现在慢慢按照这样的思路整理你们的逻辑和做法。同时因为很多人做不到,我认为这就是巨大的商机,像易观有很多数据产品,是可以支持到你的。你可以一开始不用建那么庞大的团队,就可以把其中一部分事情去做了。这里面就变成了新的逻辑。
如果你是做技术的可能知道 SegmentFault 这个单词,如果不是做技术的可能不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其实它是技术里面写代码报错的时候的一个错误。就像我们做我们这个领域一开始,我的领域的用户是程序员、开发者,我们就选择了他最懂的单词。其实我们衣服除了程序员最喜欢,HR 也特别喜欢。他说要招程序员,多给点我这样的衣服穿穿,可以拉近跟程序员的距离感。
举一个例子,我说一切从挑战开始。我们在光棍节做了一个 “程序员闯关秀”的 游戏,一般都能过去两关,到第三关肯定是过不去的。因为这个游戏太厉害了,只有程序员懂得玩儿,最后他们把连接转到百度贴吧等等的,说这儿有一个太变态的游戏了,有没有大神破解它?最后所有人得出来的结果,我们里面设计了很多营销和逻辑的环节,我们最后反编译出来的代码是一张照片苍老师。我们在连续一周沉淀了好几万用户。之前每天只有十几个用户的增长,不到一百个,到这个游戏激发了大量用户,对我们用户群有了更多的了解,这群人喜欢挑战,他们喜欢技术上的挑战、分享跟交流。
我们基于我们的产品按照同样的逻辑做我们的产品。我们现在其实很简单,就是作为一个开发者的技术的分享交流的平台,当我们产品不断演变的逻辑,你可以理解我们是一个程序员的豆瓣、程序员的 Facebook、程序员的知乎。我们聚集了一百万开发者,我认为开发者这群人是互联网第一生产力,他们是走在最前面的。我们一开始我们平台是不赚钱的,我们一直坚持做这个,后来 IDG 资本投资我们,他们想的比我们更长远,我们开始想的做一个程序员社区。现在聚集了不仅是一百万程序员,而且聚集了一百万的程序员所提供的服务跟他的生产力。我们做了很多有意思的线上线下的事情。
后面我们发现,在我们自身成长的这三年多当中,有很多做技术的人去创业了,而且做的非常好。我可以从另一个逻辑上想,我们又成了一个新的技术创业者,虚拟孵化平台了。我们就在想我们怎么样把我们整个商业逻辑,从最开始的技术交流,到这群人技术的成长,他怎么样找工作,到这个人怎么样用自己业余的时间给其他的企业提供他的服务,到这个人能力非常强,要去创业了,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生态的逻辑跟环节。在这个过程当中,数据在不断的伴随着我们公司的成长,也越来越重要。就像我们作为一个垂直领域的代表,我认为像我刚刚说的,我要有文化属性、媒体属性和数据属性。很多 VC 投资我们相关领域的时候经常给我打电话,说这个平台值不值得投资,你们这个行业怎么发展的?其实我们有大量数据支撑,我认为这个可以投的,这个公司跟我们合作的,这个数据不仅带来我们自己产品的价值,我们看到这个平台的趋势发展,给我一些朋友提供建议。还有就是我们有自己的极客文化,我们聚集了很多热爱编程,愿意从把比特翻译成有价值信息的工程师,这群人本身的价值和文化。还有我们不断传播这群人的文化。虽然他现在可能是整个互联网行业当中一个小小的亚文化,可能最后就像原先美国总统说的,人人都有可能学编程。他就变成了一个更主流的文化,去带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