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缓存之浏览器缓存浅析
什么是web缓存
所谓缓存就是再copy一份数据的副本(可能是html页面,图片,文件),根据副本的存放位置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的缓存策略,比如浏览器缓存,就是将文件存储再客户端,再访问相同的URL时首先检查副本是否时最新的,如果足够新的话,直接使用副本,不会再请求服务器,这样可以减少服务器请求数量,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浏览器缓存
浏览器缓存,主要是HTTP协议定义的缓存,当然也有非HTTP协议的,比如html的meta标签。
meta标签提供了很多的属性用来定义文档信息,同时也提供了修改HTTP传输的属性。
<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no-cache'>
当然这不是今天的重点,今天主要说的是HTTP协议定义的缓存机制。
expires
expires用来设置缓存的过期时间,是web服务器响应消息头字段,在响应HTTP请求时可以通知浏览器在过期时间以前,可以直接从浏览器的缓存中获取数据。
cache-control
相比于expires,cache-control的作用几乎和它是一样的,虽然都是指明资源的有限期,控制浏览器是否从浏览器缓存中拉取数据,但是在两者一起设置了的情况下,cache-control的优先级更高,同时选择性也更多。
cache-control的值可以是
max-age(单位S)
设置缓存的最长有效时间,使用的是时间长短,例如说我设置max-age=60,也就是说在请求发出后的60秒内,浏览器再次请求时不会再请求服务器,而是从浏览器缓存中读取数据。s-maxage
与max-age的唯一区别是,s-maxage仅仅应用于共享缓存。而不引用于用户代理的本地缓存,等针对单用户的缓存. 另外,s-maxage的优先级要高于max-age。public
告知任何途径的缓存者,可以无条件的缓存该响应,该响应可以在被多用户共享。private
只针对单个用户缓存响应。且可以具体指定某个字段,如private –“username”,则响应头中,名为username的标头内容,不会被共享缓存。-
no-cache
这个貌似不是很好解释,那么先来列一下浏览器从服务端请求数据的基本步骤1.如果请求命中本地缓存则从本地缓存中获取一个对应资源的副本 2.检查这个副本是否是最新的,是则直接返回,否则继续向服务器转发请求。 3.服务器接收到请求,然后判断资源是否变更,是则返回新内容,否则返回304,未变更。 4.客户端更新本地缓存。
no-cache会强制跳过步骤2,也就是告诉浏览器,要原原本本的转发请求到服务器,等服务器确认最新了才可以使用。这样的话no-cache其实是允许浏览器缓存副本,但是总是会校验缓存是否最新,一旦确认最新,则可以使用缓存作为响应。
no-store
绝对被禁止缓存,每一次请求都要被发送到服务器然后重新来获取数据。only-if-cached
告知浏览器,我希望内容来自缓存,我并不关心被缓存响应,是否是新鲜的。
Last-modified
在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某一个URL时,服务器端的返回状态会是200,内容是你请求的资源,同时有一个Last-Modified的属性标记此文件在服务期端最后被修改的时间。
客户端第二次请求此URL时,根据 HTTP 协议的规定,浏览器会向服务器传送 If-Modified-Since 报头,询问该时间之后文件是否有被修改过。
如果服务器端的资源没有变化,则自动返回 HTTP 304 (Not Changed.)状态码,使用缓存数据。当服务器端代码发生改变或者重启服务器时,则重新发出资源,返回和第一次请求时类似。从而保证不向客户端重复发出资源,也保证当服务器有变化时,客户端能够得到最新的资源。
ETag
浏览器第一次发送请求时,服务器端会生成一段hash字符串,用来表示本次请求,下一次发送请求时会回传这个hash字符串到服务器端,服务器会进行校验,如果发现ETag没有变化,则会返回304。
OK,虾面copy别人的两张图,很清晰的讲解了HTTP浏览器的缓存机制。
第一次请求:
再次请求: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