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path元素的形状是通过属性d定义的,属性d的值是一个“命令+参数”的序列。

每一个命令都用一个关键字母来表示,每一个命令都有两种表示方式。
一种是用**大写字母**,表示采用**绝对定位**。
另一种是用**小写字母**,表示采用**相对定位**
(例如:从上一个点开始,向上移动10px,向左移动7px)

因为属性d采用的是用户坐标系统,所以不需标明单位。

接下来,来看一下各个命令

直线命令

M

【Move to】需要两个参数,分别是需要移动到的点的x轴和y轴的坐标。类似于移动画笔的位置。

M x y //绝对位置
m dx dy //相对位置。后续提到其他命令雷同,故省略不再赘述。

L

【Line to】需要两个参数,分别是一个点的x轴和y轴坐标,L命令将会在当前位置和新位置(L前面画笔所在的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H 【绘制平行线】

V 【绘制垂直线】

这两个命令都只带一个参数,标明在x轴或y轴移动到的位置,因为它们都只在坐标轴的一个方向上移动

Z 【闭合路径】

Z命令会从当前点画一条直线到路径的起点。不区分大小写

看一下MDN中给的例子:画的是一个矩形。

<?xml version="1.0" standalone="no"?>
<svg width="100px" height="100px"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path d="M10 10 H 90 V 90 H 10 L 10 10"/>
   <!-- 利用Z命令,效果与上一句相同 -->
  <path d="M10 10 H 90 V 90 H 10 Z"/>

  <!-- Points -->
  <circle cx="10" cy="10" r="2" fill="red"/>
  <circle cx="90" cy="90" r="2" fill="red"/>
  <circle cx="90" cy="10" r="2" fill="red"/>
  <circle cx="10" cy="90" r="2" fill="red"/>
</svg>

效果图如下:
clipboard.png

曲线命令

C

三次贝塞尔曲线。(x,y)表示的是曲线的终点,(x1,y1)是起点的控制点,(x2,y2)是终点的控制点。
控制点描述的是曲线起始点的斜率,曲线上各个点的斜率,是从起点斜率到终点斜率的渐变过程。

C x1 y1, x2 y2, x y

有点抽象,可以看一下例子。(建议自己拍一下代码看看效果)

<?xml version="1.0" standalone="no"?>

<svg width="190px" height="160px"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path d="M10 10 C 20 20, 40 20, 50 1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path d="M70 10 C 70 20, 120 20, 120 1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path d="M130 10 C 120 20, 180 20, 170 1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path d="M10 60 C 20 80, 40 80, 50 6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path d="M70 60 C 70 80, 110 80, 110 6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path d="M130 60 C 120 80, 180 80, 170 6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path d="M10 110 C 20 140, 40 140, 50 11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path d="M70 110 C 70 140, 110 140, 110 11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path d="M130 110 C 120 140, 180 140, 170 11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svg>

clipboard.png

clipboard.png

S

当一个点某一侧的控制点是它另一侧的控制点的对称(以保持斜率不变),可以使用S命令。简写的贝塞尔曲线命令。
如果S命令跟在一个C命令或者另一个S命令的后面,它的第一个控制点,就会被假设成前一个控制点的对称点。如果S命令单独使用,前面没有C命令或者另一个S命令,那么它的两个控制点就会被假设为同一个点。

S x2 y2, x y

继续扔一个栗子来看看。【注意】蓝色部分是对称的控制点

<?xml version="1.0" standalone="no"?>
<svg width="190px" height="160px"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path d="M10 80 C 40 10, 65 10, 95 80 S 150 150, 180 8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svg>

clipboard.png

Q

二次贝塞尔曲线Q,只需要一个控制点,用来确定起点和终点的曲线斜率。因此它需要两组参数,控制点和终点坐标。

Q x1 y1, x y

看一下例子,(代码中表示点的位置没写。)

<?xml version="1.0" standalone="no"?>
<svg width="190px" height="160px"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path d="M10 80 Q 95 10 180 8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svg>

效果图,path是黑色曲线

clipboard.png

T

与S命令相似,是Q命令的简写命令。
与S命令相似,T也会通过前一个控制点,推断出一个新的控制点。这意味着,在你的第一个控制点后面,可以只定义终点,就创建出一个相当复杂的曲线。

【需要注意】,T命令前面必须是一个Q命令,或者是另一个T命令,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如果T单独使用,那么控制点就会被认为和终点是同一个点,所以画出来的将是一条直线

T x y

还是看例子比较清楚。

<?xml version="1.0" standalone="no"?>
<svg width="190px" height="160px"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path d="M10 80 Q 52.5 10, 95 80 T 180 80" stroke="black" fill="transparent"/>
</svg>

效果图如下:【注意蓝色部分是自动补全对称的】

clipboard.png

参考:路径-SVG|MDN
也可以看看张鑫旭的博客


lsxj
1k 声望92 粉丝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引用和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