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于大学教材《计算机网络》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第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比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制定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的四个阶段:
(1)因特网草案
(2)建议标准——从这个阶段开始就称为RFC文档
(3)草案标准
(4)因特网标准
因特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
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对等方式。
核心部分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的主要特点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
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要发送的报文划分为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加上首部,构成一个分组。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暂时存储一下,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的接口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
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按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公用网、专用网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
接入网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它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带宽
1)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
2)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吞吐量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带宽和吞吐量的区别:
带宽是最大值,吞吐量是实际值。
时延
数据从网络的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发送延迟=数据帧长度/发送速率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处理时延
排队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
当发送端连续发送数据,则在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达到终点时,发送端就已经发送了x个数据。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利用率
令D0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U表示网络的利用率
D = D0/(1 - U)
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语法、语义、同步
OSI的七层协议
应用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 运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复杂又不实用
TCP/IP的四层协议
应用层 ——> 运输层 ——> 网络层 ——> 网际层IP ——> 网络接口层
五层协议
应用层 ——> 运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只是为介绍网络原理而设计的,实际应用还是TCP/IP四层体系结构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