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一切就绪后,就要开始进行API规划,这一块是整个Hybrid框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毕竟对于前端页面来说,只会通过JS API来调用功能。
基本上,API调用起来是否方便简洁影响着整个体验。
这里将内容细分为以下几点:
- API约束(包括调用格式,传参格式,回调格式)
- 功能规划(约定这个框架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功能)
- 权限校验(很重要的一块,校验后才能调用,包括权限校验的代码格式,校验一些什么内容,以及哪些API无需校验)
- 模块化的API(按照模块划分,每一个模块可以作为单独的组件,便于拓展)
- 其它优化(如在PC端调试API的页面,部分API支持Promise等)
API约束
API调用关乎着整个体验,我们约定所有API统一采用如下调用方式
quick.模块名.方法({
参数1: "",
参数2: "",
success: fucntion(result) {
// 成功回调
},
error: fucntion(error) {
// 失败回调
}
});
约束说明
- 所有接口都为异步调用
- 接收一个
object
类型的参数 -
成功回调
success
- 通过
result
获取成功数据 - 回调函数的触发时机由具体的API决定,有的API是调用时即可回调(短期),有的是某个事件触发后才被回调(长期)
- 通过
- 失败回调
error
,所有的API调用错误都会走失败回调
功能规划
混合开发框架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__将原生功能以JS API形式提供给前端页面调用__
本框架的API规划如下:(这个项目中仅规划了部分功能,实际使用中自行拓展即可)
quick
|- ui // 系统ui组件
| |- toast
| |- alert
| |- confirm
| |- prompt
| |- showWaiting
| |- closeWaiting
| |- actionSheet
| |- pickDate
| |- pickTime
| |- pickDateTime
| |- popWindow
|- page // 页面(webview)管理
| |- open
| |- openLocal
| |- close
| |- reload
|- navigator // 导航栏控制
| |- setTitle
| |- setMultiTitle
| |- hookSysBack
| |- hookBackBtn
| |- setRightBtn
| |- setLeftBtn
| |- setRightMenu
|- auth // 权限认证相关
| |- getToken
|- device // 设备相关
| |- setOrientation
| |- getDeviceId
| |- getNetWorkInfo
| |- getVendorInfo
| |- closeInputKeyboard
| |- vibrate
| |- callPhone
| |- sendMsg
|- runtime // 运行环境
| |- launchApp
| |- getAppVersion
| |- getQuickVersion
| |- getGeolocation
| |- clearCache
| |- clipboard
| |- openUrl
|- util // 其它工具
| |- scan
| |- selectImage
| |- cameraImage
| |- selectFile
| |- openFile
上述规划的是最常用到的功能,具体每一个API的介绍,传入参数传出参数等会在框架的API文档中提到
权限校验
如果整套框架要对外开放(如允许第三方按规范接入),那么权限认证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没有权限认证?可以想象下,随便一个页面就能调用任意API,获取敏感信息。。。
那么权限认证应该是怎样的呢?根据不同需求,可以划分一个等级。
- 平台级别的(像钉钉、微信这类对外开放的),需要配合后台,有完整的授权,签名,校验机制
- 项目级别的(N个项目同一个框架,但业务各不相同),简单的应用内部配置,直接校验一些域名白名单信息即可
当然了,这个框架是后面的项目级别的,大批量的项目都采用的,因此直接简单配置即可(示例中是在原生预留了这个入口,但没有实现)
这里暂不谈具体实现(实现可参考源码),只说说权限认证的流程:(如钉钉、微信中的)
quick.error(function(error) {
// 处理错误
});
quick.config({
...
});
quick.ready(function() {
// TODO: 处理验证成功后的事情,例如调用api
});
可以看到,和其它框架一样,前端也是config
,ready
,error
三步,
然后原生接收到config
时,内部进行校验(校验内容可以是检测页面地址是否符合域名白名单等等...)
而且,如果config
失败或者没有校验,那么敏感API都无法调用
无需校验就可用的API
并不是所有API都需校验后才能用,我们约定以下API默认就可用(这里是一个粗糙的划分,实际上可以精确到每一个API)
ui模块的所有API
page模块的所有API
navigator模块的所有API
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不涉及到一些敏感数据,可以无需校验,提供效率(校验如果规则毕竟重的话对速度还是有影响的)
模块化的API
有一个全局变量quick
,但API并不是直接绑定在全局变量下,而是按模块划分,譬如
quick.ui
quick.device
quick.page
...
这里说明一下,用模块化划分,除了前端调用会更清晰外,原生进行API定义与组件API拓展时也更方便。
组件API的拓展机制
关于组件API的拓展机制,这里也不具体描述如何实现(实现可参考源码),仅说说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默认情况下,框架会注册以下组件(前面已经规划的所有模块)
ui
page
navigator
auth
device
runtime
util
但是假设某项目中突然遇到了一个需求,要新增一个支付功能,并且要以API的形式提供给H5页面调用,该如何实现呢?
注意,这个框架设计的初衷是可以供N个项目使用,所以不可能所有的功能都集成进入框架中的,各个项目可以拓展自己的组件
这时候就需要规划这个拓展机制了,如下
// 1.前端config时,传入需要注册的组件别名
quick.config({
jsApiList: ['pay', 'speech']
});
// 2.原生框架中,接收到config后,基于传入的别名,去对应项目配置文件中查询路径,然后将对应路径的API实现类注册
// 对应的组件的API实现类不是放框架中的,而是由各自的项目管理的,到时候框架就是一个固定的库,给各个项目引用
// 代码实现这里省略
...
// 3.前端中,通过一个固定的方法,调用刚注册的组件API中的功能
quick.callApi({
name: 'xxx',
mudule: 'pay',
...
data: {},
success: function(result) {},
error: function(error) {},
});
通过这一套机制,可以保持框架的可拓展性,就算应用不同的项目中,N多的功能,也能通过这种方法拓展,保持一致的使用
其它优化
在大体功能都实现后,接下来还需要做一些优化功能,具体效果可以是简化调用,也可以是方便调试
部分API支持Promise
前面定义的API中都是基于普通的回调进行的,在多层回调嵌套时仍然会毕竟麻烦,因此可以拓展支持Promise调用方式
在拓展前,先定一个基调:__所有短期回调都支持Promise调用,长期回调不建议使用Promise__
因为长期回调涉及到多次回调(比如右上角按钮),所以不建议使用Promise,如果强行要使用,这些API调用完毕后马上就会进入then
具体实现参考源码,这里稍微对比下普通调用与Promise调用
quick.ui.alert({
title: '提示',
message: 'sd#ddd测试',
success: function(result) {
console.log('点击alert成功');
},
error: function(error) {
console.error('失败:' + JSON.stringify(error));
}
});
quick.ui.alert({
title: '提示',
message: 'sd#ddd测试',
}).then(function(result) {
console.log('点击alert成功');
}).catch(function(error) {
console.error('失败:' + JSON.stringify(error));
});
上述还只是没有嵌套的对比情况,有嵌套时,区别更大
PC端调试API
类似于钉钉的调试页面,这里也规划了一个在PC端调试API的页面(基于websocket),后续会有更详细的说明。
原理方面的源码可以先参考https://github.com/dailc/node-server-examples/tree/master/node-socketio-hybriddebug
可以先预览下效果
其它
其它优化后续再介绍
返回根目录
源码
github
上这个框架的实现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