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主要说的是,我在项目中,自己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和解决方案

图片 base64 问题

// 有一个 test 的组件
<template>
  <div class='icon'></div>
</template>
<style>
  .icon {
    background: url(../assets/test.png);
  }
</style>

// 然后有三个页面,引入了 test 组件
// h1.vue, h2.vue, h3.vue 分别都引入 test 组件
<template>
  <test></test>
</template>
<script>
import test from '@/components/test.vue'
// ...
</script>

第一次打包文件之后,三个页面的 js 文件,都会出现相同的一个 base64 图片

后面第二次打包使用 import 进行引用,或者直接在标签写死,就不会出现上面这种情况

import a from 'a.jpg'
<div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a.jpg)'></div>

使用 keep-alive

使用 keep-alive 对某些页面进行缓存

// app.vue
<keep-alive :include="['a', 'b', 'c']">
  <router-view></router-view>
</keep-alive>

router-view 父级,加上一层 keep-alive,再使用 include ,告诉 vue 有哪些页面需要缓存,就行了。

其中 a, b, c 是 .vue 文件的 name 属性值

keep-alive 标签,支持两个属性

  • include: 只有匹配的组件会被缓存
  • exclude: 任何匹配的组件都不会被缓存

会被缓存的页面(其实就是一个 vue 组件),离开时,vue 会在内部缓存当前组件的状态,下次再次进入这个页面,就会显示离开时的状态

如果有些需求,需要你在特定得状态下,才需要缓存,而在其他时间,进入页面都是保持最初的状态时,我们可以使用 vue 的一个方法,去销毁该组件,达到刷新的效果

activateddeactivated 钩子函数事件中,使用 this.$destroy() 这个方法进行销毁组件

使用 keepa-alive 的好处,缓存组件,的确是很好,我在项目体验中,更重要是缓存页面离开时的状态,这个真得非常棒。

比如我在一个支付页面,有 M 种状态,然后要用户去另外一个页面去设置密码后,才能支付(特定需求),这时不能用一个遮罩去挡住,而是真正得跳转另一个页面,然后用户在另外一个页面操作完后,跳回去支付页面,此时支付页面还是维持离开时的状态,大大减少了很多工作(可以用 vuex 实现此效果,不过有点麻烦)

而且配上钩子函数和 $destroy 销毁组件的方法,可以处理好各种情况

2018.01.15 更新

使用 $destroy 对组件进行销毁,会有个 BUG。

有三个页面 A,B,C。B 页面是要进行缓存的。B 页面,配置了 keep-alive

A -> B

B -> C(B 到 C 要进行缓存,所以不销毁)

C -> B (B 维持跳去 C 时的状态)

B -> A (不缓存)

A -> B

B -> C(B 到 C 要进行缓存,所以不销毁)

C -> B (这时候就会出问题了!,会触发 activated 和 created 两个钩子函数。在 vue 的 issue 中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尤大也说了不支持。这里是链接)

解决方案:

我现在是把页面加进去 keep-alive 里面,然后离开时,判断下次进入要不要刷新页面。如果要刷新页面,手动把 state 更新…..超级麻烦,不优雅

2018.01.17 更新

有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动态的修改 include,达到更新的效果

比如,t1 组件是要缓存的

<keep-alive :include='array'>
  <router-view></router-view>
</keep-alive>
// ...
watch: {
  $route(to) {
    if (to.name === 't1') {
      this.array = 't1'
    }
  }
}

每次要去到 t1 页面,对页面设置为缓存。然后在 t1 页面要跳去其他页面时候,判断是否需要缓存页面,如果不需要,修改 array 这个值。而这个 array 值,应该存在 vuex 中,这样可以更好地处理它

代码分割

router.js 文件里

{ path: '/home', component: resolve => require(['@/module/home'], resolve) },
{ path: '/h1', component: resolve => require(['@/module/h1'], resolve) },
{ path: '/h2', component: resolve => require(['@/module/h2'], resolve) }

这里使用了 vue-router 的懒加载,结合 webpack 的代码分割,将代码按页面进行分割,达到懒加载效果。进入某个页面,会按需加载 js 文件,有效地降低首屏文件大小

但这里有个问题,如果某页面的 js 文件很大,用户在跳转页面时,会出现暂时性的白屏或者无法点击的情况,影响用户体验

这里我觉得就要根据项目情况去考虑了。在某个项目中,有5个页面是没用代码分割的,而这5个页面,浏览数会比较多,并且文件的大小相对会比较大。所以取消使用了代码分隔后,当用户首次点入这几个页面,就不会出现延迟的情况

当你这个页面使用了很多 icon ,经过 base64 转换后,这个 js 文件也会相对很大,是否不应该在页面的 js 文件出现 base64 ?提前把 base64 的图片加载了?

上面的操作都是为了提高用户的体验,这个要看情况而定了

使用代码分割,文件的大小,会稍微比不用的时候大一点

优化依赖文件

当我们 npm run build 后,通常可以看到一个依赖文件,有好几百 KB,甚至 1、2MB 大,而这个文件是所有依赖文件的集合,像 vue.js, vue-router.js, axios.js, mint-ui.js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 webpack 的 externals 进行优化,webpack 文档是这样说 externals: "防止将某些 import 的包(package)打包到 bundle 中,而是在运行时(runtime)再去从外部获取这些扩展依赖"

externals 其实很多大神的优化贴都有写了,根据自己得体验,这里只是简单得说明

我们在 index.html 引入两个 js

<script src="//cdn.bootcss.com/vue/2.2.2/vue.min.js"></script>
<script src='//cdn.bootcss.com/mint-ui/2.2.3/index.js'></script>

webpack.base.conf.js 里,添加一代代码

externals: {
  'vue': 'Vue',
  'mint-ui': 'MINT'
}

这样就能无缝切换,使用 cdn 去加载比较大的依赖文件,减少打包后的 bundle 文件大小

打包文件大小对比

没有使用 externals 的情况, vendor.js 文件是 307KB

使用 externals 的情况, vendor.js 文件是 107KB

这里面是去掉了 vue 和 mint-ui 两个 js 文件,而这两个 js 文件通过外链 cdn 进行引用,两个 js 文件大约都是 31KB 左右,这里面节省了 140KB 左右的大小

这样做,虽然加多了 HTTP 请求,但是不会影响并发的数量,而且大大减少了单个文件的大小,性能更好

在 ngrok 里运行时,会运行得更快(测试过)

使用 v-once

在 vue 文档中,是这样提示的:对低开销的静态组件使用 v-once

使用了 v-once ,除了第一次的渲染,后面就不会再次渲染了

<div v-once>{{ a }}</div>

<script>
// ...
data() {
  return {
    a: 1
  }
},
created() {
  this.a = 2
}
</script>

最后 div 还是显示 1。这可以用于优化更新性能

总结

以上的一些问题,在 PC 端好像影响不大,移动端的话,还是比较严重的。很多优化点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入手,上面这几个,都是我在做项目时,感觉不合适而进行优化的,后面会持续补充下去~


yiiouo
717 声望11 粉丝

alert('x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