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的 template 是如何编译成真正的 HTML 并做到双向绑定等等特殊功能的呢?以往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黑洞。最近看了 Vue 的源码,对模板编译的整个过程的脉络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先甩一张图
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Vue 的模板编译是在 $mount 的过程中进行的,在 $mount 的时候执行了 compile 这个方法来将 template 里的内容转换成真正的 HTML 代码。complie 之后执行的事情也蛮重要的,这个我们留到最后再说。complie 最终生成 render 函数,等待调用。这个方法分为三步:
- parse 函数解析 template
- optimize 函数优化静态内容
- generate 函数创建 render 函数字符串
parse 解析
在了解 parse 的过程之前,我们需要了解 AST,AST 的全称是 Abstract Syntax Tree,也就是所谓抽象语法树,用来表示代码的数据结构。在 Vue 中我把它理解为嵌套的、携带标签名、属性和父子关系的 JS 对象,以树来表现 DOM 结构。
下面是 Vue 里的 AST 的定义:
我们可以看到 AST 有三种类型,并且通过 children 这个字段层层嵌套形成了树状的结构。而每一个 AST 节点存放的就是我们的 HTML 元素、插值表达式或文本内容。AST 正是 parse 函数生成和返回的。
parse 函数里定义了许多的正则表达式,通过对标签名开头、标签名结尾、属性字段、文本内容等等的递归匹配。把字符串类型的 template 转化成了树状结构的 AST。
// parse 里定义的一些正则
export const onRE = /^@|^v-on:/ //匹配 v-on
export const dirRE = /^v-|^@|^:/ //匹配 v-on 和 v-bind
export const forAliasRE = /(.*?)\s+(?:in|of)\s+(.*)/ //匹配 v-for 属性
export const forIteratorRE = /\((\{[^}]*\}|[^,]*),([^,]*)(?:,([^,]*))?\)/ //匹配 v-for 的多种形式
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为一个截取的过程,它把 template 字符串里的元素、属性和文本一个个地截取出来,其中的细节十分琐碎,涉及到各种不同情况(比如不同类型的 v-for,各种 vue 指令、空白节点以及父子关系等等),我们不再赘述。
假设我们有一个元素<div id="test">texttext</div>
,在 parse 完之后会变成如下的结构并返回:
ele1 = {
type: 1,
tag: "div",
attrsList: [{name: "id", value: "test"}],
attrsMap: {id: "test"},
parent: undefined,
children: [{
type: 3,
text: 'texttext'
}
],
plain: true,
attrs: [{name: "id", value: "'test'"}]
}
optimize 优化
在第二步中,会对 parse 生成的 AST 进行静态内容的优化。静态内容指的是和数据没有关系,不需要每次都刷新的内容。标记静态节点的作用是为了在后面做 Vnode 的 diff 时起作用,用来确认一个节点是否应该做 patch 还是直接跳过。optimize 的过程分为两步:
- 标记所有的静态和非静态结点
- 标记静态根节点
标记所有的静态和非静态结点
关于这一段我们可以直接看源码:
function markStatic (node: ASTNode) {
// 标记 static 属性
node.static = isStatic(node)
if (node.type === 1) {
// 注意这个判断逻辑
if (
!isPlatformReservedTag(node.tag) &&
node.tag !== 'slot' &&
node.attrsMap['inline-template'] == null
) {
return
}
for (let i = 0, l = node.children.length; i < l; i++) {
const child = node.children[i]
markStatic(child)
if (!child.static) {
node.static = false
}
}
}
}
上面的代码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 isStatic 函数
isStatic 函数顾名思义是判断该节点是否 static 的函数,符合如下内容的节点就会被认为是 static 的节点:
1. 如果是表达式AST节点,直接返回 false
2. 如果是文本AST节点,直接返回 true
3. 如果元素是元素节点,阶段有 v-pre 指令 ||
1. 没有任何指令、数据绑定、事件绑定等 &&
2. 没有 v-if 和 v-for &&
3. 不是 slot 和 component &&
4. 是 HTML 保留标签 &&
5. 不是 template 标签的直接子元素并且没有包含在 for 循环中
则返回 true
- if 判断条件
- !isPlatformReservedTag(node.tag):node.tag 不是 HTML 保留标签时返回true。
- node.tag !== 'slot':标签不是slot。
- node.attrsMap['inline-template'] == null:node不是一个内联模板容器。
如果满足上面的所有条件,那么这个节点的 static 就会被置为 false 并且不递归子元素,当不满足上面某一个条件时,递归子元素判断子元素是否 static,只有所有元素都是 static 的时候,该元素才是 static。
标记静态根节点
这部分理解起来很简单,只有当一个节点是 static 并且其不能只拥有一个静态文本节点时才能被称为 static root。因为作者认为这种情况去做优化,其消耗会超过获得的收益。
if (node.static && node.children.length && !(
node.children.length === 1 &&
node.children[0].type === 3
)) {
node.staticRoot = true
return
} else {
node.staticRoot = false
}
generate 生成 render
生成 render 的 generate 函数的输入也是 AST,它递归了 AST 树,为不同的 AST 节点创建了不同的内部调用方法,等待后面的调用。生成 render 函数的过程如下:
几种内部方法
_c:对应的是 createElement 方法,顾名思义,它的含义是创建一个元素(Vnode)
_v:创建一个文本结点。
_s:把一个值转换为字符串。(eg: {{data}})
_m:渲染静态内容
假设我们有这么一段 template
<template>
<div id="test">
{{val}}
<img src="http://xx.jpg">
</div>
</template>
最终会被转换成这样子的函数字符串
{render: "with(this){return _c('div',{attrs:{"id":"test"}},[[_v(_s(val))]),_v(" "),_m(0)])}"}
后话
整个 Vue 渲染过程,前面我们说了 complie 的过程,在做完 parse、optimize 和 generate 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 render 函数字符串。
那么接下来 Vue 做的事情就是 new watcher,这个时候会对绑定的数据执行监听,render 函数就是数据监听的回调所调用的,其结果便是重新生成 vnode。当这个 render 函数字符串在第一次 mount、或者绑定的数据更新的时候,都会被调用,生成 Vnode。如果是数据的更新,那么 Vnode 会与数据改变之前的 Vnode 做 diff,对内容做改动之后,就会更新到我们真正的 DOM 上啦~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