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避免自己成为整个团队的瓶颈?如何让集体成为真正的团队?我们需要怎样的工程师?团队效能的未来在哪里?阿里云效邀请了阿里巴巴高级技术专家李云(花名至简),亲情讲解团队效能动力模型,破解团队瓶颈问题,让你真正了解团队效能。
技术管理者需要思考的3个问题
1.如何避免自己成为整个团队的瓶颈?
怎样使团队中人人都发挥自己的价值?归其本源,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动地思考、明确自己身处的位置去开展工作。简而言之,需要每一个体有独立的人格,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如何让集体成为真正的团队?
真正的团对究竟是怎样?团体是个体构成的,要想集体成为真正的团队,最主要是让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到人尽其用,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各自的不足。通过形成个体间相互的约束力来完善集体,真实实现1+1>2。
3.我们需要怎样的工程师?
并非工程师的技术越强能力就越好,还得兼顾技术之外的其他内容。工程师应当从自我管理、知识管理、专业素养、业务素养四个维度全面发展,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技术团队效能动力模型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的思考形成了技术团队效率动力模型。模型中主要包含两部分,即集体环境效能和个体职业素养,而各部分又可进一步可分解出其他要素。模型中箭头所表示的是驱动关系,即提高箭头尾部的内容将带来箭头所指向内容的改善。管理支撑、工程方法、项目管理是集体环境效能的驱动因素。集体环境效能中还包括一个流程化、数据化、无缝整合的工具模块。在个人层面,需要个人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知识管理、专业素养以及业务素养,四要素的相乘决定了个体的最终能力。个体职业素养与集体环境效能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个体改造环境和环境影响人的良性循环。只有集体中的每一个体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加上良好的集体环境效能下才能真正发挥技术团队的效能。
集体效能中包含管理支撑、工程方法和项目管理三部分,是构成集体环境效能的脚手架,下面将逐一进行讲解:
管理支撑:
任何一个管理者都有自身的思考逻辑用于判定团队成员的工作状态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可将这些判定逻辑形成管理原则。管理者不仅通过管理原则去考量每一个人,还可以以之更好地引导集体中的个体沿着管理原则去发展。一个良好的制度建设可以帮助团队更加高效的运作,约束个体的不良行为。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完善的过程,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是确保制度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实中的个体都带有自己的性格标签,要使所有个体团结在一个集体中就需要进行沟通辅导。土壤培养是破解如何避免自己成为整个团队的瓶颈的有效措施,良好的土壤包含开放、透明、表扬、批评等关键元素,让个体在这样的土壤中自然地长出能动性,避免团队成为管理者的一言堂。
工程方法:
如何将用户需求转换为代码是软件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概念是这一转换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点。针对所需开发的软件抽象出恰当的概念模型是软件开发的主要任务,而次要任务是在满足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约束的前提下通过编程来完成概念表达。为此,概要设计是工程方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概要设计可以看出工程师的思考深度和经验。当完成编码后,借助单元测试工程师可以确保程序的行为完全符合预期,为此单元测试是工程方法中保证软件质量的重度手段。代码的本质是实现工程师个体间的沟通,为了改善代码的可读性我们需要团队所有个体遵守共同的编码规范。通过单元测试保证软件质量之后,还要进一步检查代码中的命名是否精确、内存占用是否合理、与过往所沉淀的经验是否匹配等,这是代码审查阶段需要关注的。数据驱动是先将错误信息收集上来并基于数据分析进行优化,形成开发工作与业务发展的闭环。平台化、工具化、自动化也是构成工程方法的重要手段。一个良好的软件开发平台可以事半功倍地实现新功能、新业务,助力产品快速上市进行市场探索与试错;工具化、自动化则将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做更有价值的事。
项目管理:
项目制是以立项的形式,把大的任务拆小以项目的形式推进,实现小步快跑。小步快跑不仅能降低大项目的整体风险,还能更加及时地与用户互动,通过快速迭代给用户带去确定性而增加用户粘性。
自我管理:
工程师的习惯培养是自我管理的着力点,通过好喜欢让工程师本能地将工作在一开始就做到位。工作日报是为了让个体的工作信息在团队中充分地流动,以便促成更多的合作与知识、经验共享。制度遵守是培养工程师敬畏规则,通过制度的约束确保集体工作环境的秩序。信守承诺是团队各项事务的基石,只有个体信守承诺才能让制度、规范、项目执行得以很好落地。除了自我管理外,个体的律他行为是形成团队约束力的重中之重,通过指出他人的不足并帮助改善而让集体形成自我修复机制。轮岗是培养个体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个好方法,让个体在所承担的角色上有代入感并促进思考,以更广的视野了解团队是如何运转的,让个体在这个过程更加明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知识管理:
文档化、荣誉量化、持续完善是知识管理的三大组织部分。文档化工作的关键在于言简意赅,以结构化的逻辑框架阐述原因、原理和结论。在文档化的基础上通过文档修订历史等形式形成荣誉量化,增强个体的参与积极性。为了让文档不成为摆设,需要在工作中引导大家使用文档,并在文档内容过期时持续完善,形成知识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专业素养:
站在专业素养的角度,了解一个工程师水平很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软件设计。其中包括个体是否能形成自己的软件设计思想,以及在软件设计工作中能否追求设计之美。专业素养的另一个方面是工程效率,只有高效地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发挥个体所学,否则所掌握的各种技术知识恐成奇技淫巧。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需要以更高的团队效能去迎合,个体的发展路径不再是“我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需要什么,我学什么”,因此需要工程师多栈发展。
业务素养:
项目交付是业务素养的第一要点,个体在项目中努力做到使命必达。工程师在开展技术工作时,需要了解软件功能背后的客户价值,避免工作结果与客户诉求出现分歧。业务沟通需要工程师走出去与客户交流,通过沟通洞悉需求、交换思想和寻求新的合作与发展机会。
实践心得:
1.好团队是培养出来的,而非招聘而来的
技术管理者的信念是重中之重。
团队效能问题比技术问题更难解。
2.个体的可塑性比已有经验与能力都重要
找对人比什么都重要。
3.人性可以理解但无法驾驭
未来方向:
1.平衡工作与生活
个人的发展首要任务是自信,其次是分清主次,对一些工作要学会说“不”,在此基础上要开展系统性学习并且保持良好的耐心。
2.质效导向
过程与结果并重、业务与团队可持续发展。
3.职业化
要具有专业化、规范化的态度,从事工作有一定的章法可循,要明确价值创造所在并保持创业精神。
4.激发效能
集体学习曲线、面直人性、人性化管理。
原文链接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