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Kevin Casey,曾为多本出版物撰写过有关技术和业务类型的文章。他在 Information Week 网站上发表过一篇名为《Are You Too Old For IT?》的文章,并获得 American Society of Business Publication Editors 颁发的 Azbee Award。
编译/W
当企业与多个云厂商建立合作关系,一般都是长期合作——通过制定长期战略,以实现高风险目标:这也要求企业具备相对应的敏捷性。
在这里,我们邀请了几位多云领域的专家为企业 IT 决策者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多云战略。以下是专家提醒,企业 IT 决策者容易陷入的误区:
误区一:云竞争力不够,多云战略来凑
与许多 IT 项目一样,如果对多云战略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预示着企业未来将陷入痛苦。对于那些刚上云的企业,尤其是站在基础设施的角度来看,在使用多个云厂商之前,最好先熟悉好单个云环境。
“想要避免频繁受挫,企业在尝试使用多云战略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真正了解云计算。”Electric Cloud 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 Anders Wallgren 建议道。
Anders Wallgren 表示,一些企业可能高估了他们内部的专业知识水平:举个例子,企业团队可能确实已经具备使用多个 SaaS 应用程序的能力——但这并不表示企业就具备在多个平台上管理多个 IaaS 环境的能力。
上云,不仅意味着企业熟悉特定的供应商或平台,还需要确保企业的人员、流程和工具都已经优化,有能力在多个云环境中搭建、部署和进行运维服务。
“企业应具备可靠、可重复搭建、测试、部署、限制逻辑,并将代码发布到现有的云厂商平台上的能力。”Wallgren 说,在尝试跨多个平台之前,企业应该具备这种能力,“如果没有,那么先进行弥补。”
Wallgren 认为,如果企业在单一云环境中运行工作负载时,遇到了人员、流程或技术问题,那么多云战略对于该企业来说并非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企业的发布自动化和软件流水线自动化应该尽可能完善,防止产生‘发布焦虑’或是‘部署焦虑’。”Wallgren 建议道。
误区二:企业战略设计过于简单
疑问:我们应该把复杂性设计到多云战略中去吗?
多云中的“多”意味着多个,就是灵活性、可扩展性、资源优化等多个优点累加,这是多云战略对企业战略 IT 决策者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原因。但是,这也意味着更高的管理成本,所以企业必须为多云计划做好准备工作。
“在设计和运维方面,正确地制定战略至关重要。”安永公司加拿大高级经理,Learning Tree International 公司认证云架构师&云安全讲师 Amin Lalji 说,“目前,多云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操作角度来说,多云也还有不少需要深思熟虑的点。”
企业不要假定自己的业务可以与任何云厂商无缝对接,运行大部分工作任务。Amin 表示,“大家对于多云的期望是,业务工作负载可以在企业选择的任何云厂商上进行部署和操作。然而现实是:企业为了实现多云,需要对很多架构上的复杂细节进行设计。”
Amin 列举了企业可以考虑加入多云的功能:
► 负载均衡
► 健康监测
► 低延迟
► 代码部署
► 安全
► 员工技能水平
误区三:采用多云战略一定能降低云成本
企业该如何开始多云战略这个问题上,我们建议企业根据自身的实用案例定制多云战略。否则,避免被云“绑架”——很可能变成一个没有根据的假设,而不是明确的目标。
云支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事实上,多云场景能够灵活控制云成本,企业对此可以获得更多云厂商选项。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云成本就一定能降低。
“IT 决策者需要清楚地了解,管理多云环境十分复杂,” Shore Group 的云服务顾问 Eric Sanders 说道,“比如修理成本,日常管理和维护成本等。”Sanders 认为如果企业不规划好多云战略的话,成本是个巨大的潜在问题。
这就回到了企业制定战略及其长期执行的问题上。正如 Lalji 所说的那样,多云方案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云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但这不是必然的。
假设“节约成本”是企业实施“多云”的目标,他举了一个反面例子:“企业需要避免的是:成本优化的意思不是在云厂商策略之间来回转移工作负载,不是让你从这个云厂商切换到另一个云厂商。”
误区四:高估安全效益
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让企业在多个平台上实现标准化的程度,更别说以此作为多云策略目标的一部分。不要觉得多云就比公共云更安全。(混合云御用合作伙伴——容器,可以帮助实现标准化,解除安全方面的担忧。)
正如 Red Hat 技术布道者 Gordon Haff 最近指出的那样,“人们确实对公共云安全持怀疑态度,但是后来往往变成了一种侥幸,他们觉得在公共云上运行工作负载是不会有安全问题的。
而这,恰恰与现实大相径庭。
云厂商只对安全的某些维度负责,云安全责任由云厂商和客户共同承担。但关键问题是,那些让你陷入困境的安全问题又该是谁的责任呢?所以,企业还是要把一部分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控制权抓在自己手里。
所以,即使跟多家云厂商合作,企业还是要继续做好目前的安全实践。如果企业将安全置入多云战略,容器或许都帮不上忙了。
误区五:多云数量不受控制
不要认为“多云”的“多”只是修饰“云”的。确切来说,多云意味着企业使用来自多个云厂商提供的多种云服务。当然,实际的云服务数量以及云厂商数量最终取决于企业。
在这里,企业要注意“云蔓延”问题。对企业多云投资组合的增长率需要谨慎对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到多云的时候,通常说“多云战略”。
Amin 指出,多云战略首先需要企业先明确自身的目标和具体期望利益。同样,企业需要适应不同的云平台。
“企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多云战略,首先需要仔细罗列企业正在使用或计划将来使用的各种云服务,并将其与提供兼容服务的云厂商相互关联。”Amin 建议。
根据 Amin 的说法,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下一步是对云厂商的架构和操作能力进行彻底的审查,以确定其是否适用于多云场景。他指出,IaaS 和 PaaS 会是多云场景的好选择。无论企业如何明确定义多云战略,都要谨防入此巨坑:不要毫无节制地叠加多个云厂商。
Amin 说:“企业可以从小规模开始,并且以一种结构化、可控制的方式发展多云。”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