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公司出现变动,开始隐约感觉气氛不对,尤其是员工陆续离开,而人力完全放任自流的态度不免让人心生疑虑,那时候开始思考我会不会离开。后来一系列的事情让离开的念头逐渐清晰起来,最后变成了坚定的选择。
一、骑驴找马?裸辞?
有了离开的想法后,我当时首先面对的问题不是后面提到的面试准备、规划之类的东西,什么时候提出离职成了我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在我和朋友透露有离开的想法时,他们都是劝我骑驴找马,其实我倾向于裸辞,当然这也是经历了骑驴找马之后才明确的。
说下我选择裸辞的原因:
- 不用为面试请假费心找理由
- 可以专心面试,时间有保障
- 不在临走时薅公司羊毛,也算对公司最后的贡献
- 破釜沉舟,不给自己留后路,往往更能激发我们的潜能
如果骑驴找马的话,连续几次请假,估计身边的人能猜个大概,不要低估大家的第六感,尤其是直接领导。
与其掩耳盗铃,不如直接裸辞来的坦然。
如果你还年轻,如果你的经济状况允许,尝试一次裸辞,肯定会成为职业生涯中不同寻常的一次体验。
二、我对面试的理解
这次的求职经历让我对面试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试也是一场考试,但又和我们上学时经历的考试有很大不同。差异之处列举如下:
考试:
- 面对的主体:试卷
- 考试范围确定,考试大纲确定
- 考试结果的决定因素:复习情况 + 自身状态
面试:
- 面对的主体:面试官(复杂多变,饱含情绪)
- 面试范围不限,面试大纲不定
- 面试结果的决定因素:专业积累 + 自身状态 + 面试官(心情)+ 期望薪资 + HR(心情)+ 天气 + 交通状况...
以上可以看出,我们以前考试,面对的是一张静态的试卷,走进考场前的复习情况基本上已经决定了我们本次的考试结果。但面试时面对的不再是一张试卷,而是一个或多个充满情绪且复杂多变的人。最为诡异的是,你在面试的时候,每一道题的回答情况,都有可能触发面试官的情绪,进而影响下一道题的呈现。
综上,面试是一个完全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而且无论是被面试者的情绪,还是面试官的情绪,都有可能对这个动态过程造成影响,那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把控情绪。个人目前也处于探索阶段,就不误人子弟了,仅抛出应该思考的问题,具体还需要自己去身体力行。
三、面试前的准备
1.求职规划
其实,在面试前就要求自己给出具体的职业规划,这个真的很难。我也是从最初有一些模糊的想法,后来在面试过程中不断被问到,慢慢清晰起来的。将我的大概规划列举如下以供参考:
-
求职时间:最多一个月,
- 第一周:梳理项目经验和技术积累、刷题、简历
- 第二周:面试
- 第三周:面试
- 第四周:做决定
-
期望的团队和公司
- 团队:里面的人对技术有追求;用主流的技术
- 公司:有一定知名度
-
未来3-4年的职业规划
- 第1-2年完全专注于技术
- 第3-4年分出一部分精力接触管理
- 期望的薪资:现有base + 涨幅(20%+)
以上仅为我自己当时的一个规划,自己在面试过程中尽力去贴合它。当然,规划只是规划,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修正它。
个人认为求职前的规划可以不详细,但一定要有,它能有效地帮我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也能有效地避免盲从。
2.知识梳理
结合我自身的经历,这部分包含两方面:
(一)项目经验梳理
面试的时候,很多面试官都会结合我们简历上的项目经验进行展开,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把自己做过的东西详细地罗列出来,而且要对我们列出的东西特别深入。试想一下,如果面试官指着你简历上的某个项目,一问就懵逼,现场何其尴尬。另一方面,有些项目很长时间没再维护了,很容易遗忘,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回顾的过程,想想当年你在这个项目里叱咤风云的点,这都是面试时嘚瑟的资本!
(二)专业知识梳理
除了项目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才是决定此次面试成败的关键因素。我因为是做前端,首先对自己这个领域做了下梳理,然后区别对待:
前端基础:
- HTML(几乎没人问)
- CSS
- JavaScript(前端的核心竞争力)
前端框架:
- Vue
- React
- AngularJS/Angular
其他:
- ES6
- Node
- webpack
- ...
梳理出方向,接下来就是如何针对性的进行准备。
我的经验是去找几个知名的技术网站(比如:github、segmentfault、掘金、钱伯乐在线)去搜面试题。
第一步就是针对搜索结果进行浏览,感觉质量还行(有几个指标:收藏数、点赞数、浏览数)就收藏,这就形成自己的题库
第二步把收藏的题库逐篇进行浏览,把非常有代表性且重合度高的题整理到自己笔记中,比如JavaScript方面,跨域、深拷贝等
第三步针对自己笔记里的题开始整理答案
上面的过程就是一个萃取的过程,从网上泛滥的题海提取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面试题,这个要比随便找几篇面试题,然后闷头一通做要来的高效。
3.简历
这次求职之前,我一直认为,简历嘛,把自己的经历和技能罗列上去就好了,而且越简约越好。非常幸运的是,我这次认识了一个专业做猎头的朋友,她改变了我对简历的很多认识。
首先,HR在筛简历的时候,大概会花多久看我们的简历?我认为2-3分钟应该不算多吧,HR朋友告诉我:平均15秒!此数据她们是有专门统计过的。不过她说也有例外,先看工作年限,5年以下,几乎就是一扫而过,5年以上还会大概看看技能中的关键字,经历等等,然后快速判断出此简历和岗位的匹配度,最多也就1分钟。至此,我想起了传说中的高考阅卷,你以为自己很重要,在别人那里很可能也就是一瞥而过。
其次是工作经历,我最开始只是把工作区间、公司名称、职称写上,她建议我如果不是知名度很高的公司,加上一句描述性的话,包含公司职能和资本情况(比如已上市、D轮等)。她给出的理由是:在这个几个人凑一起就敢叫公司的年代,除了一线互联网公司,HR看到“科技有限公司”几个字,第一个念头是:这又是个什么野鸡公司?!
另外,关于简历上,是把工作经历放在前面,还是把技能放在前面,我们产生了分歧。我倾向于把技能放在前面,她倾向于把工作经历放在前面,给出的理由:工作经历是客观事实,工作技能是你自认为的总结。我于是把两种排版各打印出来几份,在给面试官简历的时候刻意测试了一下,结论:工作经历在前面的简历更容易让面试官从项目经验开始展开,循序渐进,不至于上来就是个纯技术的问题把人整懵。当然,样本数量有限,结论未必准确。
4.求职渠道
我经历的求职渠道大致分以下几种:
-
网上投简历,和公司直接沟通(安利一下boss直聘)
- 优点:可以随心所欲敞开了聊,成就成,不成拉倒
- 缺点:公司情况和团队情况全靠猜;反馈慢
-
猎头推荐
- 优点:职位多、高效
- 缺点:不太靠谱,猎头说白了就是中介
-
朋友内推
- 优点:面试官友好(人情嘛);职位靠谱,公司和团队情况有保障
- 缺点:面试不过会有心理负担
如果为以上三种渠道按靠谱指数排序,结果就是:内推 > 网上投递 > 猎头。
如果有机会,个人强烈建议走内推。
四、面试
1.面试官
基于上面提到的面试的特点,面试官这个角色在整个面试过程中的举足轻重。看网上很多人有过非常不愉快的面试经历,多半是吐槽面试官不尊重人等等。我倒是没有经历过,我也大概思考过原因,我自认为自己在面试的时候还比较坦诚,知道就说,不知道就直接承认,即便是技术不达标,最起码人格方面不拉分,对方也就没嘲讽的理由了。
另外,之前在知乎上看过一句话:面试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可能地发掘被面试者,而不是为了显示面试官多牛逼。深以为然,我相信以后也会有机会面试别人,一定将此话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如果在面试过程中,不幸遇到了不友好的面试官,可以心生厌恶,但最重要的是要告诫自己:我以后坚决不要成为他这样的人。
我一般在面试过程中如果预感这次基本没戏,我会很坦然地表达出来自己对此次面试表现不满意,不再争取本次面试的结果,转而向面试官征询他对我的印象、感觉我最欠缺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建议、对方有什么好的学习经验。只要诚恳,一般情况下面试官都会很耐心的交流,我觉的即便是面试失败了,这仍然是面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最起码,我们这次面试花去的时间是有意义的。
2.事后总结
个人认为,人的成长多半来自于自身的复盘机制。我每次面试完,都会尽快用印象笔记将面试中的能够想起来的问题记录下来,尤其是回答的不好的,面试回去各种找答案。事后总结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没有回答上来的面试题总结自己技术薄弱的环节。比如我去美团面试时,被面试官就http揪住一直问,直到问得我哑口无言,我事后就总结,以前认为工作中积累的那点http的知识足够用,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前端,自己这方面的知识还相差甚远。再比如有两家公司认为我前后端都做过,于是考察非常多计算机基本知识:算法和设计模式,一路面下来,当时的窘态让我暗暗决定等工作稳定了以后一定要恶补这两块。
不要过于在意之前失去了什么,没有准备好之前那些失去的本就不属于我们,最重要的是知耻而后勇。
五、offer的选择
面试前的精心准备,面试中的竭尽全力,最终换来了我们掌握主动权的时候:在多个offer中做抉择。本次的经历再次让我认识到人真的是个非常情绪化的动物,甚至HR的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决定。科学的方法才是辅助我们一直保持理智的保障。我这次做了一张表格,把自己关心的各个因素进行罗列,以便直观对比,如下图,供参考:
其实,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在整个选择过程中一直牢记我们开头提到的可以不详细的职业规划,就一定不会偏离目标太远。
六、最后的感慨
如果不是实在没有选择,请不要轻易在年中换工作,我的理由如下:
1.北京的7月太TM热了,如果再遇到几个不靠谱的HR...
2.年中离职就意味着放弃前半年的努力所对应的奖金
3.年中的职位,尤其是急招的,多半是被招去填坑的,是机遇也有挑战,入职后不如意的概率要大于年初找的岗位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