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问题的由来
开门见山地说,这篇文章是一篇安利软文~,安利的对象就是最近搞的 tua-api。
顾名思义,这就是一款辅助获取接口数据的工具。
发请求相关的工具辣么多,那我为啥要用你呢?
理想状态下,项目中应该有一个 api 中间层。各种接口在这里定义,业务侧不应该手动编写接口地址,而应该调用接口层导出的函数。
import { fooApi } from '@/apis/'
fooApi
.bar({ a: '1', b: '2' }) // 发起请求,a、b 是请求参数
.then(console.log) // 收到响应
.catch(console.error) // 处理错误
那么如何组织实现这个 api 中间层呢?这里涉及两方面:
- 如何发请求,即“武器”部分
- 如何组织管理 api 地址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有关发请求的历史。
一、如何发请求
1.1.原生 XHR (XMLHttpRequest)
说到发请求,最经典的方式莫过于调用浏览器原生的 XHR。在此不赘述,有兴趣可以看看MDN 上的文档。
var xhr = window.XMLHttpRequest
? new XMLHttpRequest()
// 在万恶的 IE 上可能还没有 XMLHttpRequest 这对象
: 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xhr.open('GET', 'some url')
xhr.responseType = 'json'
// 传统使用 onreadystatechange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if (xhr.readyState === 4 && xhr.status === 200) {
console.log(xhr.responseText)
}
}
// 或者直接使用 onload 事件
xhr.onload = function () {
console.log(xhr.response)
}
// 处理出错
xhr.onerror = console.error
xhr.send()
这代码都不用看,想想就头皮发麻...
1.2.jQuery 封装的 ajax
由于原生 XHR 写起来太繁琐,再加上当时 jQuery 如日中天。日常开发中用的比较多的还是 jQuery 提供的 ajax 方法。jQuery ajax 文档点这里
var params = {
url: 'some url',
data: { name: 'Steve', location: 'Beijing' },
}
$.ajax(params)
.done(console.log)
.fail(console.error)
jQuery 不仅封装了 XHR,还十分贴心地提供跨域的 jsonp 功能。
$.ajax({
url: 'some url',
data: { name: 'Steve', location: 'Beijing' },
dataType: 'jsonp',
success: console.log,
error: console.error,
})
讲道理,jQuery 的 ajax 已经很好用了。然而随着 Vue、React、Angular 的兴起,连 jQuery 本身都被革命了。新项目为了发个请求还引入巨大的 jQuery 肯定不合理,当然后面这些替代方案也功不可没...
1.3.现代浏览器的原生 fetch
XHR 是一个设计粗糙的 API。记得当年笔试某部门的实习生的时候就有手写 XHR 的题目,我反正记不住 api,并没有写出来...
fetch api 基于 Promise 设计,调用起来比 XHR 方便多了。
fetch(url)
.then(res => res.json())
.then(console.log)
.catch(console.error)
async/await 自然也能使用
try {
const data = await fetch(url).then(res => res.json())
console.log(data)
} catch (e) {
console.error(e)
}
当然 fetch 也有不少的问题
- 兼容性问题
- 使用繁琐,详见参考文献之 fetch 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
- 不支持 jsonp(虽然理论上不应该支持,但实际上日常还是需要使用的)
- 只对网络请求报错,对400,500都当做成功的请求,需要二次封装
- 默认不会带 cookie,需要添加配置项
- 不支持 abort,不支持超时控制,使用 setTimeout 及 Promise.race 的实现的超时控制并不能阻止请求过程继续在后台运行,造成了流量的浪费
- 没有办法原生监测请求的进度,而 XHR 可以
1.4.基于 Promise 的 axios
axios 算是请求框架中的明星项目了。目前 github 5w+ 的 star...
先来看看有什么特性吧~
- 同时支持浏览器端和服务端的请求。(XMLHttpRequests、http)
- 支持 Promise
- 支持请求和和数据返回的拦截
- 转换请求返回数据,自动转换JSON数据
- 支持取消请求
- 客户端防止 xsrf 攻击
嗯,看起来确实是居家旅行全栈开发必备好库,但是 axios 并不支持 jsonp...
1.5.不得不用的 jsonp
在服务器端不方便配置跨域头的情况下,采用 jsonp 的方式发起跨域请求是一种常规操作。
在此不探究具体的实现,原理上来说就是
- 由于 script 标签可以设置跨域的来源,所以首先动态插入一个 script,将 src 设置为目标地址
- 服务端收到请求后,根据回调函数名(可自己约定,或作为参数传递)将 json 数据填入(即 json padding,所以叫 jsonp...)。例如
callback({ "foo": "bar" })
。 - 浏览器端收到响应后自然会执行该 script 即调用该函数,那么回调函数就收到了服务端填入的 json 数据了。
上面讲到新项目一般都弃用 jQuery 了,那么跨域请求还是得发呀。所以可能你还需要一个发送 jsonp 的库。(实践中选了 fetch-jsonp
,当然其他库也可以)
综上,日常开发在框架的使用上以 axios
为主,实在不得不发 jsonp 请求时,就用 fetch-jsonp
。这就是我们中间层的基础,即“武器”部分。
1.6.小程序场景
在小程序场景没得选,只能使用官方的 wx.request
函数...
二、构建接口层基础功能
对于简单的页面,直接裸写请求地址也没毛病。但是一旦项目变大,页面数量也上去了,直接在页面,或是组件中裸写接口的话,会带来以下问题
- 代码冗余:很多接口请求都是类似的代码,有许多相同的逻辑
- 不同的库和场景下的接口写法不同(ajax、jsonp、小程序...)
- 不方便切换测试域名
- 不方便编写接口注释
- 没法实现统一拦截器、甚至中间件功能
如何封装这些接口呢?
2.1.接口地址划分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接口地址的组成
https://example-base.com/foo/create
https://example-base.com/foo/modify
https://example-base.com/foo/delete
对于以上地址,在 tua-api
中一般将其分为3部分
- host:
'https://example-base.com/'
- prefix:
'foo'
- pathList:
[ 'create', 'modify', 'delete' ]
2.2.文件结构
apis/
一般是这样的文件结构:
.
└── apis
├── prefix-1.js
├── prefix-2.js
├── foo.js // <-- 以上的 api 地址会放在这里
└── index.js
index.js
作为接口层的入口,会导入并生成各个 api 然后再导出。
2.3.基础配置内容
所以以上的示例接口地址可以这么写
// src/apis/foo.js
export default {
// 请求的公用服务器地址。
host: 'http://example-base.com/',
// 请求的中间路径,建议与文件同名,以便后期维护。
prefix: 'foo',
// 接口地址数组
pathList: [
{ path: 'create' },
{ path: 'modify' },
{ path: 'delete' },
],
}
这时如果想修改服务器地址,只需要修改 host 即可。甚至还能这么玩
// src/apis/foo.js
// 某个获取页面地址参数的函数
const getUrlParams = () => {...}
export default {
// 根据 NODE_ENV 采用不同的服务器
host: process.env.NODE_ENV === 'test'
? 'http://example-test.com/'
: 'http://example-base.com/',
// 根据页面参数采用不同的服务器,即页面地址带 ?test=1 则走测试地址
host: getUrlParams().test
? 'http://example-test.com/'
: 'http://example-base.com/',
// ...
}
2.4.配置导出
下面来看一下 apis/index.js
该怎么写:
import TuaApi from 'tua-api'
// 初始化
const tuaApi = new TuaApi({ ... })
// 导出
export const fooApi = tuaApi.getApi(require('./foo').default)
这样我们就把接口地址封装了起来,业务侧不需要关心接口的逻辑,而后期接口的修改和升级时只需要修改这里的配置即可。
2.5.接口参数与接口类型
示例的接口地址太理想化了,如果有参数如何传递?
假设以上接口添加 id、from 和 foo 参数。并且增加以下逻辑:
- foo 参数默认填
bar
- from 参数默认填
index-page
- delete 接口使用 jsonp 的方式,from 参数默认填
delete-page
- modify 接口使用 post 的方式,from 参数不需要填
哎~,别急着死,暂且看看怎么用 tua-api
来抽象这些逻辑?
// src/apis/foo.js
export default {
// ...
// 公共参数,将会合并到后面的各个接口参数中
commonParams: {
foo: 'bar',
from: 'index-page',
},
pathList: [
{
path: 'create',
params: {
// 类似 Vue 中 props 的类型检查
id: { required: true },
},
},
{
path: 'modify',
// 使用 post 的方式
type: 'post',
params: {
// 写成 isRequired 也行
id: { isRequired: true },
// 接口不合并公共参数,即不传 from 参数
commonParams: null,
},
},
{
path: 'delete',
// 使用 jsonp 的方式(不填则默认使用 axios)
reqType: 'jsonp',
params: {
id: { required: true },
// 这里填写的 from 会覆盖 commonParams 中的同名属性
from: 'delete-page',
},
},
],
}
现在来看看业务侧代码有什么变化。
import { fooApi } from '@/apis/'
// 直接调用将会报错,因为没有传递 id 参数
await fooApi.create()
// 请求参数使用传入的 from:id=1&foo=bar&from=foo-page
await fooApi.create({ id: 1, from: 'foo-page' })
// 请求参数将只有 id:id=1
await fooApi.modify({ id: 1 })
// 请求参数将使用自身的 from:id=1&foo=bar&from=delete-page
await fooApi.delete({ id: 1 })
2.6.接口重命名
假设现在后台又添加了以下两个新接口,咱们该怎么写配置呢?
remove/all
add-array
首先,把后台同学砍死...2333
这什么鬼接口地址,直接填的话会业务侧就会写成这样。
fooApi['remove/all']
fooApi['add-array']
这代码简直无法直视...让我们用 name
属性,将接口重命名一下。
// src/apis/foo.js
export default {
// ...
pathList: [
// ...
{ path: 'remove/all', name: 'removeAll' },
{ path: 'add-array', name: 'addArray' },
],
}
三、高级功能
一个接口层仅仅只能发 api 请求是远远不够的,在日常使用中往往还有以下需求
- 发起请求时展示 loading,收到响应后隐藏
- 出错时展示错误信息,例如弹一个 toast
- 接口上报:包括性能和错误
- 添加特技:如接口参数加密、校验
3.1.小程序端的 loading 展示
小程序端由于原生自带 UI 组件,所以框架内置了该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参数
- isShowLoading
- showLoadingFn
- hideLoadingFn
顾名思义,就是开关和具体的显示、隐藏的方法,详情参阅这里
3.2.基础钩子函数
最简单的钩子函数就是 beforeFn/afterFn
这俩函数了。
beforeFn 是在请求发起前执行的函数(例如小程序可以通过返回 header 传递 cookie),因为是通过 beforeFn().then(...)
调用,所以注意要返回 Promise。
afterFn 是在收到响应后执行的函数,可以不用返回 Promise。
注意接收的参数是一个【数组】[ res.data, ctx ]
所以默认值是
const afterFn = ([x]) => x
,即返回接口数据到业务侧
- 第一个参数是接口返回的数据对象
{ code, data, msg }
- 第二个参数是请求相关参数的对象,例如有请求的 host、type、params、fullPath、reqTime、startTime、endTime 等等
3.3.middleware 中间件
钩子函数有时不太够用,并且代码一长不太好维护。所以 tua-api 还引入了中间件功能,用法上和 koa 的中间件很像(其实底层直接用了 koa-compose
)。
export default {
middleware: [ fn1, fn2, fn3 ],
}
首先说下中间件执行顺序,koa 中间件的执行顺序和 redux 的正好相反,例如以上写法会以以下顺序执行:
请求参数 -> fn1 -> fn2 -> fn3 -> 响应数据 -> fn3 -> fn2 -> fn1
简单说下中间件的写法,分为两种
- 普通函数:注意一定要
return next()
否则Promise
链就断了! - async 函数:注意一定要
await next()
!
// 普通函数,注意一定要 return next()
function (ctx, next) {
ctx.req // 请求的各种配置
ctx.res // 响应,但这时还未发起请求,所以是 undefined!
ctx.startTime // 发起请求的时间
// 传递控制权给下一个中间件
return next().then(() => {
// 注意这里才有响应!
ctx.res // 响应对象
ctx.res.data // 响应的数据
ctx.reqTime // 请求花费的时间
ctx.endTime // 收到响应的时间
})
}
// async/await
async function (ctx, next) {
ctx.req // 请求的各种配置
// 传递控制权给下一个中间件
await next()
// 注意这里才有响应响应!
ctx.res // 响应对象
}
四、小结
这篇安利文,先是从前端发请求的历史出发。一步步介绍了如何构建以及使用 api 中间层,来统一管理接口地址,最后还介绍了下中间件等高级功能。话说回来,这么好用的 tua-api 各位开发者老爷们不来了解一下么?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