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度
随着世界趋于统一,渐渐萌生出了郡县制度,那些腹里繁华之地,称之为县,边远之地,称之为郡,郡是具有兵备的,郡和县本质上是不想统属,后来为了控制的方便,就由郡统治县了,一般小国被灭了以后会成为大国的一个县
官制
今文家认为内官分为: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 三公:司马、司徒、司空
- 九卿及以下:没有具体的说法
古文家认为内官分为:三公、三孤、六卿
-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
- 六卿: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三公、三孤没有专门的职事,六卿则分管全国的政事
古文家和今文家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
区域划分
《周礼》中说:以五家为比,比有长,五比为闾,闾有胥,四闾为族,族有师,五族为党,当有正,五党为乡,乡有大夫,其编制以五起数,和军制相应
《尚书大传》中说:古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有十师,其编制以八起数,和井田制相应
兵制
今文家和古文家都以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不同点在于:
- 今文家以师为一军,天子六师,方伯二师,诸侯一师,古文家则以五师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小国一军
- 今文家以十井出兵车一乘,公侯封方百里,凡千乘,伯四百九十乘,子男二百五十乘,古文家有两种说法,一是以井十为通,通为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为成,成十为终,终十为同,递加十倍,另一种是以四井为邑,四邑为邱,有戎马一匹,牛三头,四邱为甸,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选举制度
古代阶级森严,大夫以上都是世官,《王制》说:命乡论秀士,升诸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诸学,曰俊士,既升于学,则称造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辨别其才能之所长,以告于王而授之官,周官则六乡六遂之官,都有教民以德行道艺之责,三年大比则兴其贤者,能者于王
到了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遭到破坏,那些士没有可以用于谋生,就逐渐从事于游说
成文法
西周之前,刑法都是不公开的,比如夏的《禹刑》,商的《汤刑》,周的《九刑》
春秋时期,刑法渐渐公开,比如郑的《刑书》,晋的《刑鼎》
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为后世的秦,甚至后来的汉都在使用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