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
UI自动化测试最终目的是啥?投入产出比的最佳平衡点在哪?很多实施者在搭建UI自动化框架前往往缺乏思考,为了自动化而自动化。三思而后行,方向决定成败。由于项目接口(API and Service)自动化代码行覆盖率已经达到70%,基于当前自动化人力和项目质量目标,我们的自动化最终目的是覆盖上线回归的UI CheckPoint,为了降低后期维护成本,CheckPoint偏重于入口展示和用户事件响应逻辑。围绕目标,在搭建UI自动化框架的过程中探索了一些优化点,来分享一下
最佳实践
- 资源代码分离
XML与Java Object建议映射关系,一个页面对应一个XML,页面、控件信息和测试数据统一管理维护,如图:
测试用例执行之前,会将XML转化成Java Object,且会实例化一些操作类的方法,如图:
通过Override可以满足同一事件不同场景下的使用,也便于日志格式的一致性,提高脚本失败原因分析效率
- 自动抓取控件生成XML
既然采用XML管理Page和Element数据,那么生成XML这件事就可以自动化了,不过困难在于如何定义控件XPath生成规则,需要把手动写控件XPath的思考过程,抽象化,规则化。需要通过两方面来完成:
- 有事件响应的控件,如button、a、input。而这些控件具备通用属性,且在一个页面大多时候具备唯一性,如:text、value、herf、placeholder,所以优先生成这个规则的XPath:
- 业务通用组件一般基于div的形式,获取class生成唯一识别的XPath:
- 操作步骤使用接口请求代替UI操作
这一点套用在iOS、Android、Web、H5、小程序几乎所有前端UI自动化上,都是适用的。因为接口请求的稳定性和维护成本永远低于UI操作。准确来说,与CheckPoint无直接关联的UI操作,如数据的创建和删除。这里是post请求的方法封装:
- 命令模式进行测试后的数据清理
命令模式是Java种开发设计模型的一种,在这里具体是这样运用的:
1、每一项测试数据的清理,都是一个任务类,所有的任务类都继承了一个抽象类,在action方法里定义了数据清理的接口请求。
2、在每次创建数据后,实例化任务类,然后添加到队列里
3、所有测试用例执行完成后,afterTest里遍历队列依次数据清理
采用这个方式的优势:
1、自动化测试任务中途异常退出结束了,也可以清理掉已创建的数据
2、支持多份的同样数据清理,数据之间不受影响
3、无需用完立刻删除,统一清理,且支持并发,高效
- 通过Listener收集数据生成测试报告
日志统一,操作事件和检查点清晰可见,加上失败截图保存,一旦出现失败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大大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