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含原型方法)的优缺点。从项目特点、风险特征、人力资源利用角度思考。
瀑布模型:
-
优点:
- 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每个阶段可以校验当前阶段开发过程的正确性,降低项目风险。
- 当前一阶段完成后,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保证每个阶段工作正确完成,使过程有序化,便于管理。
- 有利于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的组织、管理,有利于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的研究,从而提高了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
缺点:
- 在项目各个阶段之间极少有反馈。开发过程不能过多逆转回退,否则代价极大。
- 只有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后期才能看到结果。每个阶段中的子流程可能过长,不能尽快得到反馈和修订。
- 有些情况下客户往往很难清楚地给出所有的需求,而该模型要求有详细需求且在后期尽量不进行修改,对于前期需求不太明确的项目则不难很好应用瀑布模型。
增量模型:
-
优点:
- 整个项目的资金不会被提前消耗,因为首先开发和交付了主要功能和高风险功能。
- 每个增量交付一个可操作的产品。
- 每次增量交付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有利于后面的改进,客户也有机会对建立好的模型作出反应。
- 采用连续增量的方式,可把用户经验融入到细化的产品,这比完全重新开发要便宜得多。
- “分而治之”的策略,使问题分解成可管理的小部分,避免开发团队由于长时间的需求任务而感到泪丧。
- 通过同一个团队的工作来交付每个增量,保持所有团队处于工作状态,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工作分布曲线通过项目中的时间阶段被拉平。
- 每次增量交付的结为,可以重新修订成本和进度的风险。
- 便于根据市场作出反应。
- 降低了失败和更改需求的风险。
- 更易于控制用户需求,因为每次曾两开发的时间很短。
- 由于不是一步跳到未来,所以用户能逐步适应新技术。
- 切实的项目进展,有利于进度控制。
- 风险分布到几个更小的增量中,而不是集中于一个大型开发中。
- 由于用户能够从早期的增量中了解系统,所以更加理解后面增量中的需求。
-
缺点:
- 由于各个构件是逐渐并入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所以加入构件必须不破坏已构造好的系统部分,这需要软件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 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是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 如果增量包之间存在相交的情况且未很好处理,则必须做全盘系统分析,这种模型将功能细化后分别开发的方法较适应于需求经常改变的软件开发过程。
螺旋模型(含原型方法):
-
优点:
- 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变更
- 以小的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
- 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了项目不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性。
- 随着项目推进,客户始终掌握项目的最新信息 , 从而他或她能够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
- 客户认可这种公司内部的开发方式带来的良好的沟通和高质量的产品。
- 缺点:
很难让用户确信这种演化方法的结果是可以控制的。建设周期长,而软件技术发展比较快,所以经常出现软件开发完毕后,和当前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当前用户需求。
二、简述统一过程三大特点,与面向对象的方法有什么关系?
- Use case驱动。软件开发中对部分功能进行描述,并且可以在团队中被广泛理解,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开发或测试。
- 以架构为中心。软件体系结构提供所有其它发展的中心点,这要求一个具有弹性的、能适应变化的、易于理解的、可以重用的体系结构。
统一过程是面向对象开发的重要方法,是迭代、敏捷开发实践的代表,给出了有关软件开发过程组织及实施的指导。
三、简述统一过程四个阶段的划分准则是什么?每个阶段关键的里程碑是什么?
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被分解为四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造阶段(Construction)和交付阶段(Transition)。每个阶段结束于一个主要的里程碑(Major Milestones);每个阶段本质上是两个里程碑之间的时间跨度。在每个阶段的结尾执行一次评估以确定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否已经满足。如果评估结果令人满意的话,可以允许项目进入下一个阶段。
- 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的目标是为系统建立商业案例并确定项目的边界。为了达到该目的必须识别所有与系统交互的外部实体,在较高层次上定义交互的特性。本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阶段中所关注的是整个项目进行中的业务和需求方面的主要风险。对于建立在原有系统基础上的开发项目来讲,初始阶段可能很短。初始阶段结束时是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生命周期目标(Lifecycle Objective)里程碑。生命周期目标里程碑评价项目基本的生存能力。 - 细化阶段
细化阶段的目标是分析问题领域,建立健全的体系结构基础,编制项目计划,淘汰项目中最高风险的元素。为了达到该目的,必须在理解整个系统的基础上,对体系结构作出决策,包括其范围、主要功能和诸如性能等非功能需求。同时为项目建立支持环境,包括创建开发案例,创建模板、准则并准备工具。细化阶段结束时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生命周期结构(Lifecycle Architecture)里程碑。生命周期结构里程碑为系统的结构建立了管理基准并使项目小组能够在构建阶段中进行衡量。此刻,要检验详细的系统目标和范围、结构的选择以及主要风险的解决方案。 - 构造阶段
在构建阶段,所有剩余的构件和应用程序功能被开发并集成为产品,所有的功能被详细测试。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阶段是一个制造过程,其重点放在管理资源及控制运作以优化成本、进度和质量。构建阶段结束时是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初始功能(Initial Operational)里程碑。初始功能里程碑决定了产品是否可以在测试环境中进行部署。此刻,要确定软件、环境、用户是否可以开始系统的运作。此时的产品版本也常被称为“beta”版。 - 交付阶段
交付阶段的重点是确保软件对最终用户是可用的。交付阶段可以跨越几次迭代,包括为发布做准备的产品测试,基于用户反馈的少量的调整。在生命周期的这一点上,用户反馈应主要集中在产品调整,设置、安装和可用性问题,所有主要的结构问题应该已经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解决了。在交付阶段的终点是第四个里程碑:产品发布(Product Release)里程碑。此时,要确定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应该开始另一个开发周期。在一些情况下这个里程碑可能与下一个周期的初始阶段的结束重合。
四、软件企业为什么能按固定节奏生产、固定周期发布软件产品?它给企业项目管理带来哪些好处?
- 遵循项目开发过程模型的指导,按照流程进行开发测试,利用软件产品范围的弹性,合理规划范围(20%业务决定80%满意度),使得软件生产按固定节奏运行,固定迭代周期、固定开发周期、固定升级周期。
- 固定节奏可以量化生产过程、个人贡献度、人力资源利用率等数据,有利于更好地监督、控制、调整、评价整个生产。对于公司(生产方)来说,固定节奏开发保证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生产可控,对于用户来说,固定节奏的修复,更新更容易产生信赖感。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