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叫做“Staking经济”的词突然在圈内火了起来,各大行业媒体扎堆报道。
什么是Staking?
Staking翻译成中文大概是抵押,由此形成的Staking Economy则被翻译为权益经济学。Staking指的是在PoS或DPoS共识机制下,代币持有人通过向节点抵押代币从而获得项目增发代币的投资行为。
近期,随着媒体铺天盖地的传播,有愈演愈烈之势。
经过ETM君的了解,Staking经济最早由链闻ChainNews于3月4日发表的《PoS 共识苏醒,「Staking Economy」已经到来》提及,随后金色财经进行了转发,之后区块链媒体诸如巴比特、深链财经、链得得等也对其进行了跟进,由此关注度居高不下,颇有“大火”之势。
究竟是什么让Staking经济如此受瞩目?其植根于PoS机制的方式能走多远?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看不到的风险?ETM君将与您共同探讨。
诱人的Staking经济
去年,EOS竞选21个超级节点在币圈可谓是一件大事,各路币圈大佬及知名项目、机构、交易所等均争先恐后参与竞选,尽管唱票一轮接一轮,但“买单”的投票者却寥寥,截至2019年3月底,其通证行使程度仅有35.73%。
本质上,EOS的DPoS也是PoS机制的一种变体,21个超级节点通过持有EOS参与竞选获得主动参与网络维护的权力,并在每年增发的5%的代币中获得1%的激励收益。这种通过持有代币或者说质押代币来参与项目网络建设并获得代币激励的行为本质上就是Staking经济。
这个激励的力度有多大呢?
仍然以EOS为例,EOS的总发行量为10亿枚,而每年会有5%的增发,超级节点获得其中的1%。如今EOS价格为5.4美金一枚,21个超级节点的Staking Economy总收益最高达0.54亿美金,平均每个节点能获得257万美金,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当然,倘若EOS价格上涨到最高点时的24美金一枚,那么,超级节点的收益将增加近5倍。
即便是这样,由于行使通证的人数并不多,理论上,未行使权益的通证损失超过642.7万枚EOS,约合2719万美元。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仅是采用PoS机制的区块链项目就有不低于70个,总市值可达39亿美金。Staking经济专业服务机构Staked.us投资人表示,2019年会有约25%的区块链项目采用PoS共识机制,保守估计,Staking将创造25亿美金收益。而这个收益,可以赶上一个小国一年的GDP收入了。
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不仅是这个市场的“蛋糕”很大,而且对于每个具体参与者来说,分到自己手上的利益也令人垂涎。
据Diar(加密货币研究机构)统计,截至2019年3月18日,部分PoS类项目Staking的收益率为3%-30%之间,均值为10%,如果加上Livepeer(PoS机制的区块链项目,基于以太坊的视频直播平台)154%的收益率,Staking预期收益率至少会增加6个点。
不难看出,正是Staking经济带来的可观的激励收益,让媒体为其摇旗呐喊,也让不少人趋之若鹜。
如果说2018年的EOS超级节点竞选只是少数人的游戏,那么,2019年炒得沸沸扬扬的Staking经济更像是一种众人的狂欢。也许,不少人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好了进入Staking经济大展身手。
长期收益或渐次下降
当然,与DPoS不同的是,PoS鼓励全民参与,而非选举“人民代表”,更注重大众性。通过鼓励持币人参与社区运行,获得一定奖励,来促进社区发展。这与PoW固定总量不一样,
这种奖励,主要来自于增发的代币。
持币人参与社区建设本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在区块链发展早期阶段,持币社区成员参与建设(如投票)行使权益的热情并不高。
于是,服务于持币人行使权益的第三方机构便产生,持币者通过委托给专业服务团队进行 Staking 操作,获得属于个人的权益,服务团队收取一定的托管费。
如果对PoW机制有所了解,就会马上反应过来,这种第三方专业机构正是当年各大PoW矿池的缩影,如当年为提升挖矿获益几率而联合起来的鱼池、蚂蚁矿池等。如今,PoW机制的矿池战争或许会在PoS机制中重演。
市场上一旦有了专业机构的介入,必然伴随着另一件事情的产生——垄断。实际上,资源大的一方永远在市场上占优势,这让普通的持币者在行使权益获得激励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小的参与者或将变少甚至退出。
而另一方面,整个收益过程,是有一个收益曲线的,而这个曲线将呈现渐次下降的趋势。
从目前的情况看,Staking经济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其预期收益会随着参与者的不断涌入而快速提高,进入中期以后,竞争会变得异常激烈,收益也逐渐饱和,随着时间的延长,收益的饱和度越来越高,资产投资的收益率也就逐渐下降。目前市场还未饱和,Staking预期收益率较高。
上面我们提到,PoS共识机制的Staking经济的收益,更多来源于项目代币的增发。这与现实中的货币有些相似,比如美元,印钞越多,也就是增发率越高,市场上的货币就越多,货币就越不值钱,出现贬值,相应的,持币人的收益也会降低,反之,持币人的收益就越高。所以,并非是增发越多越好。
当然,从发展阶段来看,为了让项目能有一个稳定的过渡时期,一般项目的增发模型是初期增发率较高,后期随着项目的发展逐步趋于稳定,增发率也会随之下降。
均衡各方收益才能长远发展
以上我们提到,专业机构的介入,势必产生垄断,正如大家广泛诟病的比特大陆及多家大矿池。
“将PoS矿池包装成Staking Economy依然无法掩盖矿池对去中心化社区进行破坏的本质。”链得得App独家作者马文佩如是说。
产生这种“一收就中心化,一放就低参与度”的情况,原因还在于,区块链社区处在太早期阶段,整个系统的运行都在摸索之中。
于是,出现两级状态,太松的社区,效率不高,自然出现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化建设;当发现第三方的集中运营带来中心化甚至垄断的趋势后,大家又开始想办法逃离这种中心化,回到原点。
这样来回往返多次之后,聪明的项目方在跷跷板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使得效率和去中心化均能得到最大发挥。
Staking经济的典型代表Cosmos,就在实践中意识到了去中心化的重要性。其团队曾在演讲中提到,之前更注重社区激励及效率,忽视了中心化带来的灾难,未来可能引入平衡大节点收益机制来促进去中心化,超过一定Staking门槛数量后的收入会是随曲线下降的。
紧随Cosmos之后,其他相关项目如DAG项目的Dexon也有类似平衡大节点收益的机制。
真正的去中心化 需要从一而终
当然,更为明智的做法应是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效率与去中心化兼得的问题,ETM的UPoS机制也许是比较好的例证。
实际上,ETM团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安全性、高性能和去中心化三者兼容的SHD完备性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UPoS共识机制。
ETM的科学家创造性地将PoW和DPoS机制改进并结合,形成双稳态共识机制,有效解决“三角不可能”的问题,即安全性、高效性和去中性化的兼容。
UPoS共识机制采用矿工团队选举制度,ETM持有者通过投票选举出101个矿工节点,矿工通过非竞争的混沌排序获得挖矿权,在投票和挖矿过程中,矿工和投票者各自获得相应的收益。最终,既确保了权证拥有者和区块矿机的分离以及各自的权益,也保持了去中心化的基本属性。
整个过程中,双共识机制的运转能有效避免垄断的产生,确保不会出现太大的权益集中方和矿工节点,从而使矿工和权证拥有者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
再者,哪怕在投票中出现占比较大的权证拥有者,该权证拥有者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投票人,一种是多个投票账户同一权益人,前者通过引入上凸函数调节其节点选票数量对总量的影响,后者通过博弈论算法使其收益无法覆盖成本并稀释相关收益,以防止系统受到女巫攻击。
不得不说,ETM的UPoS机制极具前瞻性和创造性,其在设计之初就规避了可能由Staking经济带来的中心化风险。
当然,这也与ETM团队一贯的理念有关,回归中本聪精神、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是ETM团队不懈追求的目标。
ETM坚信,合理有效的制度是可以抵抗寡头以及避免垄断的产生的。最终,让区块链的价值传递成为现实,让大众参与到这个去中心化的自治社区,不会只是纸上愿景。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