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绩一下来,那帮熊孩子们就得忙着填写志愿了。
高考志愿,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城市,学校,还有专业,这几者之间该如何权衡。
人这一生的选择有很多,但关键的却寥寥无几,去哪儿上学,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和谁结婚生子,每个关键的选择都对我们的人生轨迹产生重要的影响。高考志愿,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他们人生中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选择了。
首先直接说我的个人结论吧:在知道自己职业兴趣的前提下,专业 > 城市 > 学校,在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的情况下,城市 > 学校 > 专业。
请注意这里的字眼,是职业兴趣。高中的男孩子大多喜欢打篮球,于是毕业之后,想往体育方面发展,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你觉得这可能么?几乎不可能,所以这不能叫做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得跟自己想从事的行业挂钩,并且在人生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以它为日常工作,例如律师,医生,建筑师,程序员等等。
2.
高中时期就知道自己真正爱好,并把它当做人生职业的人,是很幸福的,因为在大学期间,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这时候,选择相应的专业,能够让自己长时间接受这种环境的熏陶,多少能学习到专业知识。运气好的话,遇到自己敬佩的老师,从他身上学习,还有更大的概率遇到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一起做喜欢的事情。
选择好的城市同样重要,虽然前面说这种情况下专业大于城市,但我觉得就算是约等于的关系也不过分,那该怎么选?很简单,国内最顶尖的城市北上广深,这当然是首选,以及其他新一线城市,挨个看一遍,估计心里就有答案了。
新的行业,新的趋势,新的机会,基本上都首先诞生在大城市中,最优秀的人群,也汇聚在了顶尖城市之中。在大城市的环境熏陶下,一个人的视野、格局都会有明显的变化。
3.
但不得不泼一盆冷水,能够在高中刚毕业时期就知道自己职业兴趣的人,可以说非常少,对于农村的孩子更是如此。
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社会实践已大大脱节,高中教室里的孩子,没日没夜的学习,刷题,每天接触最多的便是学习的那几门学科知识,没有太多的精力和兴趣去了解外部社会,有哪些行业,行业的特征和需求是什么,当然,其实也没啥条件去了解。
并且一直以来,我们被灌输的思想便是努力学习,考个好的大学,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我们并不知道,只是身边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我们很少有选择权,于是缺乏对于选择的判断能力。
所以到了高中毕业的阶段,大多数人,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认知是不太够的。
这个时候,城市是首选,除了上面说到的优势,还有便是大城市的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资源是其他小城市无法比拟的。优秀的资源不仅能够利于我们自己,甚至也会利于我们的后辈。
前段时间我问一朋友,毕业之后怎么打算的,他半开玩笑似的跟我说:回老家建设家乡呗!于是我跟他建议道:尽量不要回老家,你的家乡不需要你去建设,你没那么牛逼。拼了命也要留在大城市,至少让你的下一代接受这里的教育,不然的话,你的下一代很可能会重复你走过的路。
学校的选择其实没啥好说的,因为这直接和考试分数挂钩,在没有出现填写志愿重大失误的情况下,能够上什么层次的大学,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时候可以看看学校的风格,有的学校是偏理工科的,有的学校的是偏文艺语言经济类的,不同类型的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上面第一种情况下的学校选择,也参考这里。
最后,说一下专业。大多数人选专业,包括当年的我们,一是盲目从众,选热门的,比如文科生会倾向于经济,金融,会计,商贸;二就完全是闭着眼睛乱选。等上了大学,学习了一段专业课程以后,我们会发现对其完全不感兴趣。
这种情况大概率会发生,你选择的专业并不是你所喜欢的,可能也并不了解。但是没关系,一个事实便是,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有的人大学读了四年,都不知道自己专业究竟是啥。
只不过很多人在人生今后从事的工作,其实跟大学所学专业完全没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没必要上了。
大学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便是一次选择权,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当然选择前,肯定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就是你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比如你喜欢写作,大学坚持写几年,可能成不了专业作家,但是写文章赚钱,做个自媒体总是可以的;比如你喜欢英语,学精通一些,当个培训老师赚钱养活自己总是没问题的。
再退一步说,你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也没关系。选择一个好的行业,例如互联网,工程技术,经济金融,大学自己潜心学习几年,到毕业时,可能考上名校研究生有难度,但是找个相关的工作,养家糊口是没啥问题的。
你得知道,二流及以下学校的大多数人,甚至一些优秀学校的人,是没什么耐心在大学期间保持学习状态的。当你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个一两年,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之后,你就已经超越很多人了。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