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this

Javascript this 的绑定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这里顺着标准捋一下 this 的问题。

注:标准在不断更新,以下引用与最新标准在语言上可能有所不同。

获取 this 绑定的对象

解决 this 绑定的问题,首先要看一下,当程序里出现 this 的时候,到底是如何获取它绑定的对象的呢?

标准里,通过一个叫做 ResolveThisBinding 的内置方法获取 this 的绑定,这个方法本身很简单:

  1. Let envRec be GetThisEnvironment().
  2. Return ? envRec.GetThisBinding().

首先通过 GetThisEnvironment 拿到保存了 this 的环境,然后通过这个环境的 GetThisBinding 内置方法得到 this

GetThisEnvironment

GetThisEnvironment 就是从当前的环境开始,一级一级向外找,直到找到一个由 this 的环境为止:

  1. Let env be the running execution context's LexicalEnvironment.
  2. Repeat,

    1. Let exists be envRec.HasThisBinding().
    2. If exists is true, return env.
    3. Let outer be the value of env.[[OuterEnv]].
    4. Assert: outer is not null.
    5. Set env to outer.

什么样的环境有 this 呢?其实,只有 Function 跟 Global 环境才有 this 记录,其他环境,如块(Block),是没有的。

这时,一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所有的函数环境里,仅有箭头函数,它的环境里是没有 this 记录的。由于 GetThisEnvironment 算法会一直向外找,直到找到有 this 记录的环境为止,因而就有了有关 this 的第一条规则:箭头函数会使用包含它的函数(或全局环境)的 this

GetThisBinding

接下来,来看 GetThisBinding。对不同的环境,它的定义并不相同。

全局

全局环境比较简单,它直接返回了一个 [[GlobalThisValue]] 的槽(可以认为是内置属性):

  1. Return env.[[GlobalThisValue]].

这个 [[GlobalThisValue]] 又是啥呢?其实这个是由实现决定的。在很多实现里,它就是全局对象(比如浏览器里的 window)。

Module 全局

Module 的全局环境 就更简单了:

  1. Return undefined.

注意即使 this 绑定是 undefined ,绑定本身也是存在的。检测绑定是否存在,基本通过环境的类型就已经确定了。

函数

函数环境就略微复杂一些:

  1. Assert: envRec.[[ThisBindingStatus]] is not "lexical".
  2. If envRec.[[ThisBindingStatus]] is "uninitialized", throw a ReferenceError exception.
  3. Return envRec.[[ThisValue]].

其中,检测[[ThisBindingStatus]] 不为 "lexical" 实际是说这不能是一个箭头函数(箭头函数没有 this 绑定。

第二部检测如果 this 绑定没有被初始化过,那么抛出异常。啥时候初始化的,以后再说(比如,在派生类构造函数里,调用super(...)之前)。

所有检测都通过了,那么可以返回环境里记录 this 绑定了。

于是除了箭头函数之外,this 直接使用了环境里记录的 this 绑定。于是函数里的 this 是啥,其实就看运行时环境里的 this 绑定到了哪里。

普通函数调用

除了箭头函数之外,其他函数里的 this 是啥,就看环境里的 this 绑定到了哪里。
函数环境的 this 是通过 BindThisValue 来绑定的。

OrdinaryCallBindThis(F, CalleeContext, thisArgument)

通观标准,只用两个地方引用了这个方法,一个是 OrdinaryCallBindThis ,另一个是 supersuper 用于构造的,我们一会再看。这里先看一下 OrdinaryCallBindThis(F, calleeContext, thisArgument):

  1. Let thisMode be F.[[ThisMode]].
  2. If thisMode is lexical, return NormalCompletion(undefined).
  3. Let calleeRealm be F.[[Realm]].
  4. Let localEnv be the LexicalEnvironment of calleeContext.
  5. If thisMode is strict, let thisValue be thisArgument.
  6. Else,

    1. If thisArgument is undefined or null, then

      1. Let globalEnv be calleeRealm.[[GlobalEnv]].
      2. Assert: globalEnv is a global Environment Record.
      3. Let thisValue be globalEnv.[[GlobalThisValue]].
    2. Else,

      1. Let thisValue be ! ToObject(thisArgument).
      2. NOTE: ToObject produces wrapper objects using calleeRealm.
  7. Assert: localEnv is a function Environment Record.
  8. Assert: The next step never returns an abrupt completion because localEnv.[ [ThisBindingStatus]] is not "initialized".
  9. Return localEnv.BindThisValue(thisValue).

这里 F 是被调用的函数,thisArgument 是待绑定的 this 值。

这里有几件事情需要注意:

  1. 第 2 步检测了 thisMode ,如果为 lexical,不做绑定,直接返回。这实际是在检测箭头函数。当前只有箭头函数的 thisModelexical
  2. 如果函数定义在严格模式下,thisArgument 将直接作为 this 绑定。但是,如果函数定义在非严格模式下,undefinednull 会被替换为全局环境的 this ,一般就是全局对象;其他(基本类型)值将被转换为对象。

上面第二点,就是没有调用对象的时候,this 指向全局对象的来源。

[[Call]](thisArgument, arumentsList)

使用 OrdinaryBindThis 的,是普通函数对象的 [[Call]] 方法和 [[Construct]] 方法。[[Construct]] 方法用于构造,一会再看。[[[Call]](thisArgument, argumentsList)](https://262.ecma-internationa...) 则是无条件的将传入的 thisArgument 转给了 OrdinaryBindThis 。

Call(F, V, argumentsList)

调用对象的 [[Call]] 方法的,是内置方法 Call(F, V, argumentList) 。它直接使用了 F.[[Call]](V, argumentList) 。

EvaluateCall(func, ref, arguments, tailPosition)

在函数调用的过程中,使用 EvaluateCall 方法,其中调用了 Call。

  1. If ref is a Reference Record, then

    1. If IsPropertyReference(ref) is true, then

      1. Let thisValue be GetThisValue(ref).
    2. Else,

      1. Let refEnv be ref.[[Base]].
      2. Assert refEnv is an Environment Record.
      3. Let thisValue be refEnv.WithBaseObject().
  2. Else,

    1. Let thisValue be undefined.
  3. Let argList be ? ArgumentListEvaluation of arguments.
  4. If Type(func) is not Object, throw a TypeError exception.
  5. If IsCallable(func) is false, throw a TypeError exception.
  6. If tailPosition is true, perform PrepareForTailCall().
  7. Let result be Call(func, thisValue, argList).
  8. Assert: If tailPosition is true, the above call will not return here, but instead evaluation will continue as if the following return has already occurred.
  9. Assert: If result is not an abrupt completion, then Type(result) is an ECMAScript language type.
  10. Return result.

这里,终于出现确定 thisValue 的逻辑,但是它与 ref 是否是 Reference 有关。ref 是啥呢,我们看一下使用 EvaluateCall 的地方(有几处,都差不多,这里选了一个简单的):

CallExpression : CallExpression Arguments

  1. Let ref be the result of evaluating CallExpression.
  2. Let func be ? GetValue(ref).
  3. Let thisCall be this CallExpression.
  4. Let tailCall be IsInTailPosition(thisCall).
  5. Return ? EvaluateCall(func, ref, Arguments, tailCall).

ref 是函数调用,函数名部分(函数其实可以是一个表达式的结果)的计算结果。func 是从 ref 中取出的值,也就是被调用的函数。而 ref 不一定是一个值,可能是 Reference (这个不是大家常说的引用,而是一种 ECMA-262 内置类型)。GetValue 可以从 Reference 中取出记录的值。

Reference

Reference 是一种标准内置类型。它用来表示标识符解析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什么地方找到了某一个标识符。

它一般记录了以下几个信息:

  1. base value: 这个标识符是在哪里找到的。它可以一个 Object, 基本类型的值,或者是一个环境(Environment Record),或者是 undefined

    1. 对于对象属性,base value 将是包含这个标识符的对象。对象属性访问的形式(Property Access,如 A.BA["B"],以及 super.Property)的结果都会是一个Reference,其中 base value 将是其中相当于对象的部分的值。(注意不会检查对象中是否真的存在这个属性)
    2. 对于变量/常量,如局部变量,全局变量,函数参数等,或者说一个单独的 Identifier,求值的结果是一个 Reference ,其中的 base value 将是包含这个变量的环境。查找会从标识符出现的环境开始,一层层向上找,直到全局环境。
    3. 变量没有找到的时候,base value 为 undefined。(只有单独的 Identifier 没有找到时会有此结果)
  2. referenced name: 这是一个字符串。表示标识符的名字。
  3. strict: 引用标识符的地点是否处于严格模式

super.Property 得到 Reference 比较特殊,它一般只用在类成员中,Reference 的 base value 是其父类构造函数的 prototype 。同时,它还记录了一个 thisValue,这是其它 Reference 所没有的。这个 thisValue ,记录了 super.Property 语句所在环境的 this

Property Access、super.Property 和 Identifier 的求值结果是 Reference 。(Expr) 的求值结果与 Expr 一致。其它所有表达式的求值结果都不是 Reference 。

EvalueteCall 中用的 GetThisValue ,会返回 Reference 中记载的 thisValue (如果存在),或者 base value :

  1. Assert: IsPropertyReference(V) is true.
  2. If IsSuperReference(V) is true, then

    1. Return the value of the thisValue component of the reference V.
  3. Return GetBase(V).
EvaluateCall 中确定 thisValue 的规则

EvaluateCall 中的 ref 是对函数调用里函数部分的求值结果。
从 Reference 的介绍,以及 EvaluateCall 的算法,可以得到初始 thisValue 的设置规则:

  1. 如果函数名是由一个表达式计算出来的,那么 thisValue 是 undefined

    • 比如 (x?func1:func2)()
    • 此时 ref 不是 Reference
  2. 如果它是由 Property Access (A.B, A[B], super.B)生成的 (IsPropertyReference(ref) is true),那么:

    1. A.B 使用 base value,也就是 A
    2. super.B 使用 thisValue ,也就是 super.B 所在函数的 this
  3. 如果函数名是一个单独的标识符,Reference 的 base value 是一个环境,那么返回这个环境的 WithBaseObject()

    • 此值仅当标识符解析为一个 with 块的对象的属性时,为该 with 块的对象。其余均为 undefined

小结(函数调用)

对函数调用来说,决定 this 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 初始值:(EvaluteCall)

    1. A.func(),为 A
    2. super.func(),为 super.func() 语句所在函数的 this
    3. with (obj) { func() ... } ,如果 func 解析为 obj 的属性,为 obj
    4. 其余均为 undefined
  2. 非严格模式函数替换 undefined :(OrdinaryCallBindTHis)

    • 非严格模式函数,undefined 会被替换为全局环境的 this
    • 此处仅检查函数定义是否在严格模式。与调用处是否严格模式无关
  3. 非箭头函数,将以上求得的值写入函数运行时环境

读取 this 的值时,除了箭头函数,直接从被调用函数的环境中读取。对于箭头函数,从包含箭头函数定义的环境中读取。(注意,不是箭头函数的调用者)(也可以认为,箭头函数在定义时,对外层的 this 形成了一个闭包)

其它函数调用/系统回调函数

除了直接调用之外,Javascript 函数还可以通过 call, apply 来调用。这两中调用方式类似,都可以认为是对上面提到的系统内置的 Call 方法的一个封装。

通过这种方式调用,不会经历 EvaluateCall ,而是以一个指定的 thisValue 来调用函数。这个 thisValue 会被写进被调用函数的运行时环境。

当然,由于箭头函数运行时环境没有记录 thisValue ,这中方式设置 thisValue 对箭头函数是无效的。

ECMA-262 中规定的很多内置函数会又回调函数,比如 forEach 。这些回调函数通常会通过 Call 指定 thisValue 为 undefined 调用(同样,对箭头函数不生效)。个别函数(比如 forEach)可以调用时通过参数指定调用回调时的 thisValue。

bind

bind 会生成一个新的函数对象。这个新的函数对象在生成时记录了调用原函数对象时需要使用的 thisValue 。

bind 返回的函数对象被调用时,会通过 Call 以记录下的 thisValue 调用被绑定的函数对象。(同将,对箭头函数时无效的。)

构造

Javascript 中,使用 new Func() 的方式调用构造函数,会使用构造函数的 [[Construct]] 方法来执行。注意一个函数可以同时有 [[Call]] 与 [[Construct]] ,但是两

[[Construct]](argumentList, newTarget)

与 [[Call]] 不同,[[[Construct]](argumentList, newTarget)](https://262.ecma-internationa...) 并没有一个参数指明 thisValue 。

newTargetnew Func() 表达式中被调用的构造函数 ,也就是 Func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 Func 是一个类(使用 class 定义的),并且有基类(在定义时有 extends Base),那么在 Func 中会使用 super(...) 来构造基类,此时会执行基类的构造(Base),但在执行基类的构造时, NewTarget 依然为 Func 。也就是说,NewTarget 永远指向 new 表达式中的那个构造函数。

[[[Construct]](argumentList, newTarget)](https://262.ecma-internationa...) 的执行过程如下(F 时构造函数对象):

  1. Assert: F is an ECMAScript function object.
  2. Assert: Type(newTarget) is Object.
  3. Let callerContext be the running execution context.
  4. Let kind be F.[[ConstructorKind]].
  5. If kind is "base", then

    1. Let thisArgument be ? OrdinaryCreateFromConstructor(newTarget, "%ObjectPrototype%").
  6. Let calleeContext be PrepareForOrdinaryCall(F, newTarget).
  7. Assert: calleeContext is now the running execution context.
  8. If kind is "base", perform OrdinaryCallBindThis(F, calleeContext, thisArgument).
  9. Let constructorEnv be the LexicalEnvironment of calleeContext.
  10. Let envRec be constructorEnv's EnvironmentRecord.
  11. Let result be OrdinaryCallEvaluateBody(F, argumentsList).
  12. Remove calleeContext from the execution context stack and restore callerContext as the running execution context.
  13. If result.[[Type]] is return, then

    1. If Type(result.[[Value]]) is Object, return NormalCompletion(result.[[Value]]).
    2. If kind is "base", return NormalCompletion(thisArgument).
    3. If result.[[Value]] is not undefined, throw a TypeError exception.
  14. Else, ReturnIfAbrupt(result).
  15. Return ? envRec.GetThisBinding().

注意 F 是正在被调用的构造函数,NewTargetnew 表达式中的构造函数。在通过 super(...) 指向到基类构造的时候,两这是不同的:F 是基类构造函数,NewTarget 依然是 new 表达式中的派生类构造函数。其余情况下,两者是相同的。

根据第 5 步与第 8 步,仅仅在 F.[[ConstructorKind]] 为 "base" 的时候,才会创建一个新对象(其原型对象是 NewTarget.prototype),并将这个新创建的对象通过 OrdinaryCallBindThis 绑定到被调用函数的运行时环境。

其余情况下,在函数开始执行的时候,函数环境的 this 绑定并没有被初始化。(构造函数一定不是箭头函数,其运行时环境中一定存在一个 this 绑定)

[[ConstructorKind]] 现在又两个可能的取值,"base""derived" 。仅当构造函数使用 class 定义,并且有基类 (extends Base) 时(也就是派生类的构造函数),[[ConstructorKind]] 才时 "derived" 。其余所有构造函数的 [[ConstructorKind]] 都是 "base" (包括所有不使用 class 语法定义的构造函数)。为方便起见,下面把所有 [[ConstructorKind]] 为 "base" 的构造函数成为基类构造函数,[[ConstructorKind]] 为 "derived" 的构造函数成为派生类构造函数。

于是,所有基类构造函数的 this ,都是构造函数开始执行之间,创建的一个新对象。但是,派生类构造函数的 this ,在构造函数开始执行时,是没有初始化的。此时引用 this 会抛出异常。

在以构造方式调用基类构造函数时,如果函数不以 return 结束,那么函数的返回就是这个新创建的对象。

super(...)

那么派生类构造函数的 this 又是哪里来的呢?是通过 superCallsuper(...))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生成的:

  1. Let newTarget be GetNewTarget().
  2. Assert: Type(newTarget) is Object.
  3. Let func be ? GetSuperConstructor().
  4. Let argList be ArgumentListEvaluation of Arguments.
  5. ReturnIfAbrupt(argList).
  6. Let result be ? Construct(func, argList, newTarget).
  7. Let thisER be GetThisEnvironment().
  8. Return ? thisER.BindThisValue(result).

superCall 调用了基类的构造函数,并将构造函数的返回(新创建的对象)绑定到了当前构造函数的运行时环境中。

派生类构造函数,如果不以 return 结束,那么它的返回就是通过 superCall 新生成,并绑定到 this 的新对象。

因而,在派生类构造函数中,在 superCall 之前使用 this ,或者返回(不通过 return),都会时运行时错误,因为 this 并没有被初始化。

小结(构造)

在以构造方式调用函数是,基类构造函数的 this ,就是新创建的对象。派生类构造函数开始执行时不能引用 this ,必须通过 super(...) 调用基类构造函数,生成一个新对象,此后这个新对象将成为 this 的值。

类属性

最新的标准(现在还是 draft)允许在类里定义属性,而且属性可以有默认值,这个默认值可以是一个函数。当这个默认值是一个箭头函数时,其中 this 是啥就有些微妙了。比如这样:

class A {
   a = () => {console.log(this.b)}
}

这个 this 是啥呢?

说来话长,现在也还是 draft 状态,就不引用了。简单总结以下:

箭头函数不是直接在类定义里定义的。类里所有的 a = b 的是带有默认值的属性,默认值部分都会被改写成一个类似于 function(){ return b } 的函数。上面的箭头函数也是一样: function(){ return ()=>{console.log(this.b)}}。所以,其中的 this ,是这个被改写的函数的 this 。当这个函数会在构造的过程中被调用,其 this 就是构造函数中的 this ,通常就是被构造的对象。


fefe
18.1k 声望7.1k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