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总结了Android客户端与服务器进行交互时,采用RESTful API +Json的交互方式,针对不同的数据形式以及不同的解析方法,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温馨提示:本文适合有一定Android开发经验的人阅读,如有疑问,欢迎留言讨论。

先了解一下相关的基本概念。

1. Android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主要有HTTP和Socket。

  • HTTP通信:

    即使用HTTP协议进行通信,工作原理是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一条HTTP请求,服务器收到之后先解析客户端的请求,之后会返回数据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再对这些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HTTP连接采取的是“请求—响应”方式,即在请求时建立连接通道,当客户端像服务器端发送请求时,服务器端才能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 Socket通信:Socket又称套接字,在程序内部提供了与外界通信的端口,即端口通信。通过建立socket连接,可为通信双方的数据传输传提供通道。Socket的主要特点有数据丢失率低,使用简单且易于移植。Socket类似于peer to peer的连接,一方可随时向另一方喊话。

小结:HTTP和Socket都是基于TCP协议的。使用两种通信方式的情况是:

  1.使用HTTP的情况:双方不需要时刻保持连接在线,比如客户端资源的获取、文件上传等。

   2.使用UDP的情况:大部分即时通讯应用(QQ、微信)、聊天室、苹果APNs等。

2. Android客户端与服务器的数据交互方式

主要有三种:

  • 数据流

    从web服务器响应到手机终端的数据 一般打包在一个字节数组中,这个字节数据中包含了不同的数据类型,客端端采取Java数据流和过虑流的方式从字节数组中取出各种类型的数据。

    这种交互方式我在学习Android之初用过,实现项目中并没有发现哪家公司在用。这种方式了扩展了Android平台在访问Web服务器进行交互时的解析数据能力,仅供研究学习。

  • XML

    Webservice的标准数据格式。

  • Protocol Buffers

    Protocol Buffers 是一种轻便高效的结构化数据存储格式,支持跨平台。它很适合做数据存储或 RPC 数据交换格式。比 JSON 最大的优点就是传输的时候数据体积可以压缩很小,传输效率比较高。本人在这个在项目中没有用到过。

  • JSON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 易于人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毫无疑问,大家最常用。

本文重点会介绍关于json数据格式 的常用格式。

json数据格式 的采用,根据业务情况,一般是团队中的共识。技术的迭代更新,到后期基本都会考虑多个平台的通用性、可移植性和可读性。比如 我们开发团队,有移动端开发(Android、iOS)、前端开发(H5开发)和后台开发(golang开发)。

关于服务器的开发规范,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服务器开发规范 我们采用的是 RESTful RESTful是目前最流流行的 API设计规范,用于web数据接口的设计。

3. 为什么要使⽤RESTful API

  • ⾯面向资源(URI),具有解释性;
  • 行为(GET / POST / PUT / PATCH / DELETE)与资源(URI)分离,更更加轻量量;
  • 数据描述简单,使⽤用JSON、XML、Protocol Buffers即可全覆盖,主要使⽤用JSON;

它的核心原则是定义用少量方法就能操作的命名资源。资源和方法可视为API的名词和动词。

4. http请求方式

  • GET :读取(Read)
  • POST :新建(Create)
  • PUT :更新(Update),通常是全部更更新
  • PATCH :更新(Update),通常是部分更更新
  • DELETE :删除(Delete)

项目搭建之始,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用 Get 和Post的方式来交互,随着业务的演进和技术的规范迭代,到后期我们都得按规范来。于是 我们采用了上述几种方式来设计服务器接口,相应地,移动端的请求方式也得与之对应。

至此,不在赘述RESTful API的设计规范,可自行百度了解更多。

5. Json交互数据类型实际中的运用

接口的数据一般都采用JSON格式进行传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JSON的值只有六种数据类型:

  • Number:整数或浮点数
  • String:字符串
  • Boolean:true 或 false
  • Array:数组包含在方括号[]
  • Object:对象包含在大括号{}
  • Null:空类型

传输的数据类型不能超过这六种数据类型,不能用Date数据类型,不同的解析库解析方式不同,可能会导致异常,如果遇到日期的数据,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毫秒数表示日期。

5.1 String的数据类型

使用场景:如用户退出登录时,只需要得到返回状态和提示信息即可,不需要返回任何数据。

 {
      "code": 1000,
      "message": "成功"
    }

数据解析工具类:

abstract class BaseStringCallback: BaseCallback() {

    override fun onSuccess(data: String) {
        val responseData = JSONObject(data)
        val code = responseData.getInt("code")
        val message = responseData.getString("message")

        if (code == 1000) {
            success(message)
        } else {
           //其他状态
        }
    }

    abstract fun success(msg: String)
}

调用时(伪代码):

LogoutApi.execute(object : BaseStringCallback() {
                    override fun success(msg: String) {
                        //处理数据
                    }

5.2 Object数据类型

识别标示为:{}

使用场景:如获取当前用户信息,返回owner实体类,这个类我们可以直接用Gson的工具类转换为owner实体类。

{
      "code": 1000,
      "message": "成功",
      "resp": {
        "owner": {
          "id": 58180,
          "name": "张三",
          "idCert": "",
          "certType": 1,
          "modifier": "jun5753",
          "updateTime": 1567127656436
        },
      }
    }

Json数据转换为实体类工具类:

abstract class BaseObjectCallback<T>(private val clazz: Class<T>) : BaseCallback() {

    override fun onSuccess(data: String) {
        val responseData = JSONObject(data)
        val code = responseData.getInt("code")
        val message = responseData.getString("message")

        if (code == 1000) {
            val disposable = Observable.just(responseData)
                    .map { it.getJSONObject("resp").toString() }
                    .map { JsonUtil.parseObject(it, clazz)!! }
                    .applyScheduler()
                    .subscribe(
                            {
                                success(it)
                            },
                            {
                               //异常时处理
                            })
          
        } else {
         //其他状态时处理
        }
    }

    abstract fun success(data: T)
}

调用时(伪代码):

LaunchApi.getOwerInfo.execute(object : BaseObjectCallback<OwnerEntity>(OwnerEntity::class.java) {    
      override fun success(data: OwnerEntity) { 
          //处理数据    
      })

5.3. Array数据类型

识别标示为:[]

使用场景:如获取联系人列表,返回的数据是contact列表,如 ArrayList<contact >

{
      "code": 1000,
      "message": "成功",
      "resp": {
        "contact": [
          {
            "id": 5819,
            "name": "来啦",
            "phone": "",
            "address": "哈哈哈",
            "province": "湖南省",
            "city": "长沙市",
            "area": "芙蓉区",
            "modifier": "jun5753",
            "isOwner": 0,
            "updateTime": 1566461377761
          },
          {
            "id": 5835,
            "name": "小六",
            "phone": "13908258239",
            "address": "天安门",
            "province": "北京市",
            "city": "北京市",
            "area": "东城区",
            "modifier": "jun5753",
            "isOwner": 0,
            "updateTime": 1567150580553
          }
        ]
      }
    }

Json数据转换为实体类列表工具类:

abstract class BaseArrayCallback<T>(private val clazz: Class<T>) :BaseCallback() {

    override fun onSuccess(data: String) {
        val responseData = JSONObject(data)
        val code = responseData.getInt("code")
        val message = responseData.getString("message")

        if (code == 1000) {
            val disposable = Observable.just(responseData)
                    .map { it.getJSONArray("resp").toString() }
                    .map { JsonUtil.parseArray(it, clazz)!! }
                    .applyScheduler()
                    .subscribe(
                            {
                                success(it)
                            },
                            {
                                //异常时处理
                            })
        } else {
             //其他状态时处理
        }
    }
    abstract fun success(data: ArrayList<T>)
}

调用时(伪代码):

LaunchApi.getContactList.execute(object : BaseArrayCallback<ContactEntity>(ContactEntity::class.java) {    
      override fun success(data: ArrayList<ContactEntity>) { 
          //处理数据    
      })

5.4 复杂数据格式

使用场景:如用户的筛选数据需要上传到服务器,每次进入筛选界面时先从服务器获取最新数据信息。

返回的筛选json数据如下所示:

{
      "code": 1000,
      "message": "成功",
      "resp": {
        "filterdata": [
          321,
          671
        ],
       
      }

此时的数据 不同于上面提到的几种Json数据类型,返回的列表中 数据没有key,只有value值 。并不是以键值对(key-value)返回的。

解析方法:

  • 声明实体类

    class FilterEntity {
    
        /** 筛选的数据:解析数组对象 为Int 型数据  ArrayList<Int> */ 
        var filterdata = ArrayList<Int>()
    }
  • 调用方法(伪代码):

    HomeApi.getFilterData()
                    .execute(object : CJJObjectCallback<FilterEntity>(FilterEntity::class.java) {
                        override fun success(data: FilterEntity) {
                              //处理数据
                        }
                    })

当用户选择筛选数据后,需要上传到服务器,伪代码如下:

//上传json示例为:[0,1,2,3,4]
val filterList = ArrayList<Int>()
//添加int数据
    filterList.add(321)
    filterList.add(671)
val jsonData = JsonUtil.toJson(filterList)
//上传服务器
 HttpTool.put(FILTER_DATA).param("data", jsonData)

//Gson转换方法
  fun toJson(object: Any): String {
        var str = ""
        try {
            str = gson.toJson(object)
        } catch (e: Exception) {
       
        }
        return str
    }

更多地,如果想要 上传多种数据类型,如key-value形式的数据到服务器,伪代码如下:

//json数据示例:{"group":[22,23,24],"brand":[1,2,3,4]}

// 客户分组筛选
val customerGroupJsonArray = ArrayList<Int>()

  val map = ArrayMap<String, ArrayList<Int>>()
   customerGroupList.forEach {
       customerGroupJsonArray.add(it.id)
     }
    map["group"] = customerGroupJsonArray

    // 品牌筛选
    val vehicleBrandJsonArray = ArrayList<Int>()
          vehicleBrandList.forEach {
        vehicleBrandJsonArray.add(it.brandId)
    }
    map["brand"] = vehicleBrandJsonArray

    //将map类型的数据转换为json数据
    val jsonData = JsonUtil.toJson(map)

    //上传服务器
    HttpTool.put(FILTER_DATA).param("data", jsonData)

6.总结

本文总结了Android与服务器的交互方式和数据类型,并总结了在实际项目的简单运用,数据格式的运用场景远不止上面提到的几种场景,后期会持续完善,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指出。

参考资料:

1.Android手机访问服务器的一种数据交互方法

2.App架构设计经验谈:接口的设计


小羊子说
13 声望6 粉丝

Android开发一枚,专注分享工作中用到的技术总结,欢迎交流。


引用和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