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睿Talk
,获取我最新的文章:
一、前言
做过 Java EE 开发的朋友对 Spring 框架应该很熟悉了,它全面的功能和优秀的设计是得以广泛流行的原因。它通过灵活使用控制反转、依赖注入和面向切面编程等设计理念,极大的规范了大型应用的架构,降低了模块之间的耦合度,从而提升了应用的开发效率。在 NodeJS 的世界里,也存在一个全面借鉴 Spring 设计思想的框架,它在 github 上有将近 2w 的 star,npm 的周下载量超过 11w,它就是本文要介绍的 NestJS。
二、与其它框架的对比
市面上 NodeJS 的服务端框架有很多,如Koa
、Express
、EggJS
、Midway
等,它们功能都很强大,也有很好的生态,插件非常丰富,为什么还需要Nest
呢?
如果是一个简单的应用,其实用什么框架都无所谓,一个框架用 100 行代码实现,另一个用 80 行,区别不大。但涉及到企业级的应用,分分钟有上万行的代码,代码的组织结构就变得很重要了。如果代码拆分不合理,一个 JS 文件就有上千行的代码,后期的维护成本会非常的高。再考虑到复杂项目参与者众多,没有一个规范去约束的话,每个人写出来的代码风格迥异,协作起来会很难受。上文提到的几个框架对项目代码的架构要么是没约束,要么就是约束比较弱或者看起来很别扭。相比之下Nest
的实现就很简洁,用起来很顺手。具体细节将在下文进行描述。
Nest
还通过依赖注入的形式实现了控制反转,只要声明模块中的依赖,Nest
就会在启动的时候去创建依赖,然后自动注入到相应的地方。依赖注入最大的作用是代码解耦,依赖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有多种实现,如单元测试的时候可以在不改业务代码的情况下将依赖的对象换成 Mock 数据。
Nest
还践行了面向切面编程的思想,除了Middleware
外,还有Exception Filter
、Pipes
、Guards
和Interceptors
几个预定义的切面,可以集中进行异常处理、数据验证、权限验证和逻辑扩展等功能。Nest
自带如数据验证等一些常用的基于切面的功能,也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来进行扩展。这些预定义的切面是代码架构的组成部分,按照这些约定来组织代码会大大降低日后的维护成本。
类型系统是后端开发很重要的一环,Nest
是使用TypeScript
实现的框架,因此原生就支持TypeScript
,而且还大量使用了注解,熟悉 Spring 的朋友会感到十分亲切。
另外,Nest
是基于Express
实现的,需要的话可以取到底层的对象,如request
和response
。
三、实战
下面的讲解将会基于一个简单的增删改查 API 服务器,完整项目代码在这里,在此就不一步步去介绍编写过程了。
模块化
Nest
是以模块的形式组织项目的,模块中可以声明Controller
、Provider
、Import
和Export
。打开app.module.ts
,内容如下:
@Module({
imports: [CatsModule, MongooseModule.forRoot('mongodb://localhost/nest')],
controllers: [AppController],
providers: [AppService],
})
export class AppModule {}
可以看到项目的根模块AppModule
导入了项目中的另一个模块CatsModule
和外部依赖MongooseModule
。另外也声明了模块内部的Controller
和Provider
。我们一般说的Service
是Provider
的一种。Module
、Controller
和Provider
的关系见下图:
Controller
和Provider
都在Module
注册,容器会将Provider
注入到Controller
中,Module
之间可以相互引用(Import)。像 ES6 的模块化一样,Import
后只能使用别人Export
出来的内容。
注解
再来看一下cats.controller.ts
。
@Controller('cats')
export class CatsController {
constructor(private readonly catsService: CatsService) {}
@Get(':name')
async findOne(@Param('name') name: string): Promise<Cat> {
return this.catsService.findOne(name);
}
@Get()
async findAll(): Promise<Cat[]> {
return this.catsService.findAll();
}
@Post()
@HttpCode(201)
@Header('Cache-Control', 'none')
async create(
@Body(new ValidationPipe()) createCatDto: CreateCatDto,
): Promise<Cat[]> {
return this.catsService.create(createCatDto);
}
}
这文件有大量的注解,这是Nest
有别于其它 NodeJS 框架的地方,像极了 Spring。很多注解的含义也与 Spring 的一致,像这里的@Controller
、@Get
和@Post
都是用来声明路由和 http 请求类型的。@Get(':name')
是获取 url 的参数,而@Param('name')
是获取请求体的参数。@Body(new ValidationPipe()) createCatDto: CreateCatDto
这行代码做了很多事,首先将请求体取出,然后校验数据类型是否合规,然后再将请求体转换为 DTO 对象供后续使用。DTO 的定义如下,也是通过注解定义校验逻辑:
export class CreateCatDto {
@IsString()
readonly name: string;
@IsNumber()
readonly age: number;
@IsString()
readonly breed: string;
}
切面
上面提到的ValidationPipe
是内置的Pipe
切面,用于校验参数类型。另外几种切面和请求处理的顺序见下图:
这里的Middleware
就是Express
原生的,其它几个切面的用法见官方文档,在此不多作介绍。
连接数据库
例子中使用mongoose
连接和操作本地MongoDB
数据库。为了更方便使用,Nest
提供了@nestjs/mongoose
包,对mongoose
包装了一层,使其更符合Nest
的使用风格。操作数据库的步骤如下:
-
app.module
中定义连接的数据库:MongooseModule.forRoot('mongodb://localhost/nest')
-
cat.schema
中定义 Schema -
cats.module
中声明依赖 Model:MongooseModule.forFeature([{ name: 'Cat', schema: CatSchema }])
-
cats.service
中注入依赖 Model:constructor(@InjectModel('Cat') private readonly catModel: Model<Cat>) {}
-
cats.service
中使用 Model:this.catModel.findOne({ name }).exec()
四、总结
本文重点介绍了Nest
的设计思想,比较了它跟其它框架的异同,并结合实例详细讲解了具体的用法。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为框架选型者提供一个快速的参考,也为对Nest
感兴趣的人提供感性的认识。如果想更详细的了解Nest
用法,请看官方文档。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