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解释
- 物理层 接口标准 电器标准
- 数据链路层 通过各种校验,判断包是不是正确的 帧的开始和结束 透明传输 差错校验
- 网络层 通过路由发到更远的地方(IP协议)选择最佳路径 规划IP地址
- 传输层 解决可靠性,出错重传等(TCP/UDP协议)可靠传输 不可靠传输 流量控制
- 会话层 查木马 netstat -n
- 表示层 在传输之前是否进行加密压缩处理 二进制 or ASCII
- 应用层 得到了可靠正确的数据,确定为谁服务 所有能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OSI参考模型对网络排错的指导
- 物理层故障 查看连接状态 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
- 数据链路层故障 MAC冲突 欠费 网速没办法协商一致 连接到错误的VLAN
- 网络层故障 配置错误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 路由器没有配置到达目标网络的路由
- 应用层故障 应用程序配置错误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 带宽 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速率
- 速率 比特率 单信道
100M宽带=100Mbps=100Mbit/s=100/8Mb/s=12.5Mb/s
- 吞吐量
-
时延
- 发送时延 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 光纤比铜线快是因为光纤能承受的发送带宽更高,发送时延低 传播时延甚至比铜线高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描述网线上的数据量)
- 往返时间(RTT:round-trip Time) 发送时间开始到今收到对方确认 ping测试 局域网一般<=1ms
-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总时间
-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
物理层
- 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确定各种标准:机械、电气等),使得比特流可以在媒体传输
-
数据通信的一些概念
- 数据(data)——运送信息的实体。 与消息有区别
-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如:电压
- 调制——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 解调——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 信道:向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如:接收电视台信号、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如:对讲机、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如手机
- 基带信号(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号源的信号 比如:网卡发出的、我们说话的声波 短距离
-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使信号的频率能在信道中传输 远距离
- 地面数字电视无线电广播,在电视台、电视机内部处理的绝大部分是数字信号,但是在空中发送传输的是模拟信号
- 数据通信模型
- 调制的三种方法:
- 常用数字编码
曼切斯特编码:
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两者的区别:
-
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
- - 导向传输媒体 双绞线(屏蔽和非屏蔽)、同轴电缆(数字50、模拟70)、光缆(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 非导向传输媒体 无线传输 短波(电离层反射) 微波(直线传播)
- 集线器hub(现在不怎么用了) 扩大网络传输范围 大冲突域(只允许一个信道通信,半双工) 一个发消息,全都能收到,不安全
- 网线 顺序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