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作祟
区块链出现后,传统互联网被称为“信息互联网”,加入区块链的互联网被称为“价值互联网”。
国信证券做了比较通俗的区分。该机构称,互联网主要作用是让信息在互联网上流通,信息以复制的方式传播(A复制到B)。区块链构建的“账本”以开放透明、不可篡改、对等互联、易于追溯的特征,构建基于信任机制的基础设施,让基于数据的数字资产的价值在互联网上高效地流通,数字资产在互联网上发生价值转移(从A过户到B,而不是从A复制到B)。
在A复制到B的信息互联网范式中,数据因为无限复制性,并不作为资产,其价值也得不到保护,互联网企业将产品无偿提供给用户:新闻内容、信息服务、社区交流、搜索服务、杀毒软件等。于是衍生出畸形的商业模式: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互联网企业大部分的商业模式都是通过广告、佣金和增值服务来实现。而这三种变现模式都需要流量,于是“流量为王”挂在了互联网从业者的嘴边。烧钱买流量更是成为互联网竞争到后半段的常规打法,淘集集、小黄车、熊猫直播等都烧钱烧死。
区块链的出现,让很多互联网公司率先看到其激励机制的价值——原本花钱买流量,现在可以“发币”或发行“通证”换流量。钱是现货,币是期货;钱是现实的负债要还,币是虚拟的负债不用还;钱有限、币无限。即便不涉及到融资,币或者通证似乎能完美解决互联网的流量问题。
于是,在2018年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发了“以币(通证)换量”的所谓区块链产品。网易、百度、小米、360、暴风……
(制表:互链脉搏)而这些产品刚一上市,确实带来了大量的流量。根据酷传不完全统计,网易星球下载量超过750万、度宇宙下载量260万,网易圈圈也有25万次的下载量。
网易星球最后俨然成为网易系产品的导流平台,通过做任务发通证等方式,向网易的其他产品比如网易考拉、网易严选、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阅读等进行流量引导。
按照一个APP下载20元计算,仅仅网易星球就给网易节省了1.5亿元的推广费。
有人说,对于网易而言,便宜的流量已经积累了,就是成功。然而,倘若没有所谓区块链概念+通证的激励,断不会有这么多用户下载。当用户为了获取通证,使用这些价值非常低的产品,当中浪费的社会成本,找谁诉说?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