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来得快,去的也快。
2019年年初,我儿子蹦出来了,现在才知道,他当时有多乖。
2019年年初,我辞去稳定的外企工作,放弃了还不错的薪水,离开了舒服的工作环境和团队,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2019年年中,我提前半年完成了去年的目标3w读者,截止目前5.5w读者。
2019年下旬,我通过3个月的时间,从点子到实施,从验证市场到跑通闭环,从1到n,我跑通了一个现金流项目。
2019年下旬,我们团队拿到了天使。
2019年年末,我在这里。
--选自《上海·小胖记》中的一段话
记录了2019年小胖的几件事
1.
其实上面每一条都够我写一篇,甚至几篇文章。有的是思想,有的是实操。
本来这篇文章的标题想叫《2019年复盘》,后来想想,复盘不得写好多好多,然后写在一篇里。
我不会拆成几篇写,不同样都可以拿满分么?
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复盘呢,给人感觉是一种结束,而我想说:这才开始
上面那几点,你要听,我就讲。
为了公平起见,文末我弄了个投票,接下来我会按照得票数来写。
可以保证的是,每个我都会写,其实我也想写,让大家了解更多信息是我的初衷。
你们回忆下,多久没看到我写原创了?
3个月了把?我怎么就突然不写了呢?
因为忙,
因为没时间,
因为要好好工作。
其实就是懒。
那今天只讲一点,那就是创业这点事。
2.
从今年年初开始创业,到今年9月份的时候,我一直还没搞清楚和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只是换了一个身份?
还是换了个工作的地方?
还是换了份工作而已?
直到今年9月份,老板和我聊了1个多小时,当然还有训诫。我知道为什么没搞清楚了,因为之前我的状态,压根没区别啊!
创业不是一定要all in,我同意,但我不能举手,因为这不像是一句政治正确的话。
那你说创业和工作的区别是什么呢?
是主人翁思想,
是自我驱动力,
是不断突破自我,
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因为这个事情不是我的分内事,就推出去。
但创业就是要把所有事揽下来,是你的,本就是你的,全都是你的,
当我开始思考,开始复盘过往,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哇,过去的9个月我在干嘛啊!”
在剩下的3个月里,我依靠自己专业的售前能力,在不喝酒,不送礼的情况下,拿下了多个行业头部客户。并获得了其中两家的CIO、CTO 认可,并把我推荐给了其他公司决策层。
同时,我们完成了天使轮,这标志着我们1.0时代正式开启。
3.
说到现在,你知道我们团队做什么了吗?
鬼才知道,我又没说。
我们做的是“数据中台”,我们的产品叫“Tapdata”。
那数据中台四个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就不做过多赘述了,后面我会从架构、企业痛点、方案选型等角度帮助你们了解,什么是数据中台。
Tapdata 是老板起的名字,Tap 意思是水龙头,我们的目标是:像自来水一样方便的使用数据。随开随用。
我在团队的角色比较多样,起码目前是的。
title是方案架构师,就是售前,给客户做POC。不过因为目前人手关系,我还充当了售后、实施的工作,协助客户排查问题。
你以为仅此?我还在做PM,画原型。和研发沟通开发项,把控整个项目进度,没错,项管本人。
这段时间来了测试同事,我算解放出来了,在没来之前,我还充当测试。
有人说,“胖哥,你做的也太杂了吧,会不会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啊?”
如果你也这么想的话,很正常。
那我为什么要坚持做呢?
因为穷啊。
不过不是我穷,是团队穷。
不是团队没钱,是人穷,是人不够,每个人都分饰多角。
我也知道开发人不够,大家都有几十个任务等着开发,来不及做,我能帮大家挡的,都挡了。
换个角度来看,你真的以为这些事情很杂吗?
我现在非常享受这种多重角色的覆盖,因为可以多角度看待产品,多思考产品问题,公司问题,自己问题。
这么说可能比较虚,我们来点实的,我举个例子,你们看了应该就都知道了。
我现在是做售前,公司唯二接触客户的。我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痛点是什么?
因为我还在做售后和实施,所以我对产品线非常熟悉,在遇到痛点的时候,可以把业务需求转化成技术需求,从而和客户的技术非常好的沟通。
产品经理的角色让我对产品的 road map 非常清晰,并且不断地修正目标。
同时由于经常对产品思考,在做方案介绍和未来蓝图的时候,又能让客户觉得合理、专业、有眼光。
这么看来,我这多重身份还形成闭环了呢。
4.
创业1年不到的时间,让我从半技术、半售前的角色,真正转型了售前,其实我更喜欢自诩技术型销售。因为确实打下单子了啊,那这靠的就是专业技术和脸啊。
我曾经对自己的期望就是,靠着技术往上爬。不是钻研技术,而是技术傍身,做销售。
三年前有了期望,就开始付出。我在各大线上培训网站开始做兼职。
录屏、直播、露脸直播、企培我都做过。慢慢地,我也会说点人话了。
但这还不够,接着我通过培训建立的客户和销售关系,开始从技术来到了业务前。
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老板抛出的橄榄枝,他询问我对售前的意愿,对创业的态度,对未来的想法。
我相信这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现在我越来越发现啊,很多老古话,当时觉得“假大空”的话,现在念起来真是不一样,文化低,只有“卧槽”。
我自认为是个喜欢挑战新事物的人,有点赌性,有点贪婪,还有点虚荣。
我知道创业成功率低,万分之一的概率。但我就赌那个万一。要是成功了,就可以买保时捷开了。
现在很多文章都在写寒冬来了,要冬眠了,大家赶快报团取暖。
但我却觉得,越是寒冬,对真正好的产品,不是应该越有信心吗?
那结果也是非常香的,我们找了几家知名投资机构,然后感觉就是狼多肉少。嗯,我们是肉。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逻辑,如果你认这个逻辑,那上面的结果你应该可以理解。
道理很简单,叫:钱就这么点。
补充下说明下就是:池子没变,只是下水前更谨慎了。
再补充一个逻辑:(上海话)阿子里拔桑子,翻译成普通话就是:矮子里找高个。你不用很高,但你得是一群人里高的那个。
5.
就这样罗里吧嗦的说了一堆,最后再给大家泼一盆水,至于是不是冷水就看你个人了。
这句话叫:不要被战术性努力感动。
其实原话是: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这类战术和战略的话有很多,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理解,战略和战术本质有什么区别?不明白。
直到创业半年,老板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下意识的发现,我无意间做的一些事情,竟然成了战略转折点。而我在努力创业的这件事情,竟然是战术性努力。
你们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一天忙到晚。
9点打完卡,就开始收邮件,回消息,升级系统,重启软件。
午饭时间都够不上吃两口,下午还得开2个大会。
晚上随便对付了一顿,又开始写报告,点外卖了。
这一连就是五天,天天如此,简直要感动哭了。
那你自己再想想,这周达成了什么目标没有?提升了自己哪些弱项没有?有没有让自己多看了点什么,亦或者学到了什么?
如果都没有,那你在忙什么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生活目标,工作目标。
生活上,我希望发呆玩儿子,发呆看老婆。
工作上,我希望一鸣惊人,成为行业知名人物。
那如何平衡,或者割舍呢?
我的做法是:先事业,后家庭。在时间允许下,每天抽出1小时陪伴家人。一周抽出一天,陪伴家人。
为什么不是每天抽一小时工作,一周抽一天工作呢?
因为我认了个死理:贫贱夫妻百事哀。高收入人群拥有更多的选择,并且惠及家庭。
所以我要先富,在没有家庭背景的前提下,富了,可以解决余生大半问题。注意,我是在预判,在没有一定经济基础时,会发生很多不愉快的时候。我没有妄断,我是根据生活经验得来的,是有胡诌基础的。
今天话多了,希望对你有一些思考帮助。
作者:上海小胖,不甘现状的上海90后土著。
- 创业数据中台;
- 公众号「Python专栏」作者;
- 「红色警戒:复兴」联合创始人;
- 前普华永道TechLeader;
本文参与了 SegmentFault思否征文「2019 总结」,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