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ag主要为了解决Last-Modified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强Etag
强Etag
根据配置文件中的配置来设置Etag
值,默认的Apache
的FileEtag
设置为:FileEtag: INode Mtime Size
也就是根据这三个属性来生成Etag
值,他们之间通过一些算法来实现,并输出成hex
的格式,相邻属性之间用-分隔,比如:Etag "2e681a-6-5d044840"
这里面的三个段,分别代表了INode
,MTime
,Size
根据算法算出的值的Hex
格式,(如果你在这里看到了非Hex里面的字符(也就是0-f),那你可能看见神了:))
当然,我们可以改变Apache
的FileEtag
设置,比如设置成FileEtag: Size
,那么得到的Etag
可能为:Etag "6"
总之,设置了几个段,Etag
值就有几个段。(不要误以为Etag
就是固定的3段式)
说明
这里说的都是Apache2.2里面的Etag实现,因为HTTP/1.1并没有规定Etag必须是什么样的实现或者格式,因此,你也可以修改或者完全编写自己的算法得到Etag,比如 "2e681a65d044840",客户端会记住并缓存下这个Etag(Windows里面保存在哪里,我还没找到:(),下次访问的时候直接拿这个值去和服务器生成的Etag对比。
注意:
不管怎么样的算法,在服务器端都要进行计算,计算就有开销,会带来性能损失。因此为了榨干这一点点性能,不少网站完全把Etag禁用了(比如Yahoo!),这其实不符合HTTP/1.1的规定,因为HTTP/1.1总是鼓励服务器尽可能的开启Etag。
弱校验(弱Etag
)
重新考虑前面提到的3个问题:
问题1:周期性更改,内容不改变
1、一些文件也许会周期性的更改,但是他的内容并不改变(仅仅改变的修改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并不希望客户端认为这个文件被修改了,而重新GET
;
解决办法:如果使用强
Etag
,每次得会要求重新GET
页面,如果使用弱Etag
,比方说设置成FileEtag
为Size
等,就可以忽略MTime
造成的Last-Modified
时间修改从而影响了If-Modified-Since(IMS)
这个校验了。这点和弱Etag
无关。问题2:修改频繁,秒以下的时间内进行修改
2、某些文件修改非常频繁,比如在秒以下的时间内进行修改,(比方说1s内修改了N次),
If-Modified-Since
能检查到的粒度是s级的,这种修改无法判断(或者说UNIX记录MTIME只能精确到秒)解决办法:如果是这种情况,
Apache
会自动判断请求时间和修改时间之间的差值,如果小于1s,Apache
会认为这个文件在这1秒内可能会再次被修改,因此生成一个弱Etag(WeakEtag)
,这个Etag
仅仅基于MTime
来生成,因此MTime
只能精确到s,所以1s内生成的Etag
总是一样,这样就避免了使用强Etag
造成的1s内频繁的刷新Cache
的情况。(貌似不用Etag
,仅仅使用Last-Modified
就可以解决,但是这针对的仅仅是修改超级频繁的情况,很多文件可能同时也使用强Etag验证)。弱Etag
以W/
开始,比如:W/"2e681a"
问题3:某些服务器不能精确得到文件最后修改时间
3、某些服务器不能精确的得到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