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 Scott 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务必保留全文,勿做删减]。
参加技术大会分享,对于很多工程师,都是有点遥远的事情,好像必须是行业的绝对大佬才能够资格,在我的视角中不这么看,我向来认为讲师与听众的互动所带来的新的启发才是大会的根本目的,而为了促成这些启发,是不是大佬只是一个更容易说服你的光环,所谓的权威性,但真正重要的依然是议题本身在说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对听众有多大的帮助。
这也是我今年打算举办前端早早料大会的初心,我认为大会一旦走上高大上,就容易脱离群众,在群众这一层,必须要有一些高频的易消化的小主题会议,来给到听众更实际的干货,我自己参加大会,也是秉持这样的初心。
如下两个便是我提交给大会的两个议题,也在等最终的审核结果,如果审核没通过的话,我打算拿来跟早早聊的同学精讲一下,其中某些内容正好我近期一直在思考,有一些不一样的认知。
那么大家如果要参加技术会议,早早聊一定会是一个舞台,这里你不用拘束,直接找我就行,我只看内容不看背景,另外大家准备的方式也可以参考如下我写的格式:
讲师、公司、职位、话题名称、背景、大纲、听众受益及适合人群。
工程师成长主题
讲师:Scott
公司:宋小菜
职位:大前端团队负责人
话题:中小型前端团队的技术成长指南
背景:截至 2020 年中国互联网已经产生了近百万家的中小微企业,也催生了数十万的(泛)前端岗位,而不足 20 年的前端职业发展并没有在线上线下形成成熟的培养模式,同时前端能力模型也随着技术变迁发生着高频的变化,这给大面积的前端个人和团队都带来了巨大的成长挑战。本次演讲将结合小菜前端团队最近 3 年 6~20 人的扩张中,内部晋升 4 名前端专家和 3 个资深前端背后的培养方式,同时结合 Scott 近 7 年来对超过 300 名前端深度 1v1 辅导的经历和行业观察,分享阻滞前端工程师成长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为前端个人和带团队的主管,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以达到更好的成长结果。
内容大纲:
-
技术成长缓慢是普遍现状
- 500 个前端主管的烦恼
- 200 个前端成员的烦恼
- 小菜前端的 3 年成长路
-
团队中如何促成个体成长
- 谁可以影响到团队成长
- 业务与成长的权衡方式
- 作为主管你可以做什么
-
前端个人如何自我成长
- 谁可以影响到你的成长
- 成长的路径和方法是什么
- 10 个前端成长案例背后的故事
听众收益:
了解大前端生态下的工程师成长现状
了解团队和个人有哪些方法影响成长
适合人群:
前端开发工程师
大前端大工程主题
讲师:Scott
公司:宋小菜
职位:大前端团队负责人
话题:小菜跨端跨栈的工程化实践
背景:历经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产品形态的丰富也不断重构着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研发方式,尤其对于要同时支撑 APP/PC/H5/小程序等多端的大前端团队,每天都面临效率与质量的挑战。本次演讲将结合小菜前端团队最近 3 年的工程化实践历程,分享如何进行工具化/工程化的技术设施与团队能力建设,来驱动少于 20 人的前端团队,并发支撑公司 APP/PC/H5/小程序 共计超过 30 个核心业务应用的项目开发与日常迭代,并基于此来分享在三缺(缺钱、缺人、缺资源)的中小型创业公司中,有哪些可复用的工程化的方法论来支撑快节奏的早期产品试错,进而实现业务目标。
内容大纲:
-
公司的快与团队的慢
- 生鲜 toB 业务的特征
- 前后端团队的研发现状
- 跨端开发下的前端瓶颈
-
团队的 4 次生产力解放
- 多款 RN APP 并行后的工程化实践
- 中后台 PC 需求井喷后的工程化实践
- H5/小程序全面开花下的工程化实践
- 逆向/视频创意等泛前端下的工程化实践
-
工程化的启动时机与推进策略
- 业务/产品判断要先于技术判断
- 人员/组织好判断要先于技术判断
- 如何形成最优投产比的工程化思路
- 如何推动工程化立项落地与推广
听众收益:
了解中小型前端团队的跨端时的研发现状
了解人单力薄时实践工程化的思路与方法
适合人群:
前端开发工程师
Scott 近两年无论是面试还是线下线上的技术分享,遇到许许多多前端同学,由于团队原因,个人原因,职业成长,技术方向,甚至家庭等等原因,在理想国与现实之间,在放弃与坚守之间,摇摆不停,心酸硬扛,大家可以找我聊聊南聊聊北,对工程师的宿命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加入早早的社群来一起学习,我也会一对一的来贴身辅导你,可以加我的微信: codingdreamer 来咨询详情,也可以来关注 Scott 语雀跟进最新动态,本文未经许可不许转载,获得许可请联系 Scott,否则在公众号上直接转载,尤其是裁剪内容后转载,我都会直接进行投诉处理。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