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呢,古代的生产力低下,一个人出生在粮食丰收的季节的话,存活下来的几率就大,而且活的比较好。所以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物质丰富肯定是对人的性格有一定影响的。就是相当于一个人初始化的时间参数,往往对应着物质关系。
但是呢,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性,但是的但是呢,在当时其他变量占据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相关性和因果性之间的联系就比较紧密了。
而且什么啊,没有独立思考的时候,社会主流都在宣传这个东西,所以舆论力量会让你服从这种测算结果,毕竟如果那时候你没有读书的命还非要读书的话,生活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太大了,很可能是读不出来就直接浪费了读书时间了。所以有这么一个信念系统支撑的话给了自己一个继续下去的理由。
那么再思考一层,这种“命格论”和印度的种姓制度岂不是一样了?其实纵观历史,都会发现这种不公平/等级 制度都是存在的,不说别的,现在努力读书不就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资,然后让自己可以和别人拉开差距,然后有一定程度的优越感吗。现实是这样,但是人文会让它显得不那么骨感,统治阶级为了稳定,也不会把话说得那么明白,会各种绕。当社会活动的本质是造成差异化这一层被理解后,那么什么歪门邪说都能够被理解了。毕竟是对自己差异化有利的一面。
当出现对自己不利的一面?这时候往往还有补丁方案,就是所谓的转运。
对于一个具有所谓“独立思考”的人来说,这种程度的骗局是骗不了人的。但是人难免有个脆弱的时候,缺乏自信,精神脆弱之类的时候,那时候人是非理性的动物状态,往往需要一个信念支撑。这时候这种类似宗教之类的,直接建立因果论的学说就有了立足之地。
而在上个世纪,社会动荡的厉害,往往没什么本事的人觉得自己成功完全就是因为自己命好,而看到我们这一辈努力学习发现好像也没啥用,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毕竟让它相信自己只是因为走了国家发展的福利是很难的一件事情,至少有一个经济学的系统知识,才能知道国家前N的发展是怎样的,后面是怎样的,如何一步步的阶级固化之类。我也不是很懂,但是框架的话就是这样。
前面说了前两层,最后再谈谈后几层。
1.可以与那些相信八字的大老板搭上关系,至少来说他们站在这一层和这种老板对线,是有一定优越感的,如果在把八字研究透彻的基础上胜算就更大了,还可以投其所好。
2.对于员工,可以用这种玄之又玄的氛围进行绑定,刺激。毕竟现在都没什么人相信理想的话,就跟你说你命运。


程某有一计
28 声望7 粉丝

本科机械,半路转行C++,在掉头发的边缘疯狂试探。


下一篇 »
编程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