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搬家,一个刚清理好的房子,空旷干净。因为是第一个入驻,厨房、客厅、卫生间都是空的,让我得以自由的设计和摆放。这种感觉是非常好的。完全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就像新开的项目,可以用最新的理念,最好的规范,配以最优的配置和架构,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去年搬家,是隔壁小区的房子,因为已经住了人,也换过几波,物品堆满了整个区域,要的不要的,什么都有,没有标签,也分不清是谁的,不敢轻易扔掉。不过还好,在后面做了一次大扫除后完美的解决了问题。方法就是各自把物品先全部收回,然后把剩下无人认领的全部清理掉。这是一次不复杂的优化重构。
住进去以后,一开始还担心人多会很乱不干净,但真实体验是很好的。整体非常干净统一,因为每半个月会有一次保洁,此时会对公共区域进行一次非常彻底的清理,清理完毕后又是全新的环境。定期重构清零,这个理念是非常先进的。
180 度大掉头,进入正式话题。缘由在于最近接手的一个项目,直接把我惊到了。真是第一次发现代码可样写,可以这么糟糕,让我感悟深刻,特发此文以作纪念。
什么是好的项目?能正常运行的就算吗?不是的,这紧紧是项目完成基本指标的第一个!
衡量一个项目完成情况有三大指标,第一:可以正常跑起来;第二:可持续维护下去,包括新增功能,原功能调整改造,新人可接手;第三:具备可升级可优化特性,比如相关插件、组件以及主框架版本升级,数据库升级、配置升级,规范格式的优化、代码的优化。然而这三点恰恰是很多项目不完全具备的。
开一个新项目,一开始写的都挺嗨,这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是否有持续的优化和清理,是否有像自如半月清零的措施,每半个月把此前积累的问题全部清零,重新优化调整现有结构以适应持续增长的代码量。一个函数刚开始用可以直接写。两天后发现有三个页面在用,可以抽离成单独的方法,需要者自行引用。五天后发现到处都在用,此时需要做成全局公共方法,直接调用,把各自引用的步骤也去了。事物是动态发展,不断演进的,现在对的方法以及合理的理念,一年后也许就过时,被淘汰了,所以是必须不断优化,不断调整的。但是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有的项目一开始选型就错了,但是未纠正错误反而硬是继续往里面堆功能。有的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基本完成任务就不管了,完全没有回过头再去优化前期代码。这些表面上看这是可以对付过去的,但是最终真正受到巨大损失的是公司,挖了一堆坑自己跑了,后续接手代价非常大。前人挖坑,迟早要后来人填。因为这些项目是不具备可持续维护性的,原始开发者一离开,新接手者大部分只能选择推到重来。没有文档,没有注释,挖了一堆坑除了原始开发者无人知,具体可以乱成什么样在这里就不细说了。也可能第一个开发者写的不是太糟糕,第二个接手的乱写一通,然后第三个,第四个,到第五个已经就接不下去了。病入膏肓,毒已入髓,回天乏力。推到重来。但是一个项目推到重来的代价是非常大的,就相当于此前做的全部清零,重新开始再来一遍。规范统一真是开发者最核心的要素。
到现在其实一直非常不赞同一个趋势。前端火起来以后,有安卓、IOS以及各类后端开发转前端的。这本来是没问题的,怕就怕觉得前端就是写写逻辑搞搞页面完事,带着这种思想过来是非常危险的。这里介绍个纯前端的概念,指经过一个完整的前端训练体系和项目实战周期的前端开发者。从前端基础生态(html、html5、css、css3、js、jq)、Vue生态、React生态、小程序生态、Node生态,一步一步往前走,扎扎实实做起来,而不是一转就直接干到 Vue、React、小程序去了,前端基础是非常重要而且是核心的内容,但这恰恰是其他岗位转前端者需要重点补课的。前端的特性是轻量化、简洁、独立性强、可轻易操作、体验好以及速度快的。但是很多转前端的开发思想还是原来那一套,过渡封装,过渡设计,过渡抽象,这些一定是因为到了需要的时候才去干的事情,而不是一开始就把逻辑写的很重。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浏览器页面自动更新功能。就为了省这一秒,少按一下刷新按钮,有专门的公司开发项目提供自动刷新功能,付费版本。直到后来三大框架和 Webpack 崛起,自带热更新热替换功能,才慢慢没人用了。当时很多编译器插件也有专门做支持的,只是没有收费软件好用。为了节省 1 秒钟,可以去造各种插件,现在怎么可以接受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人为的去制造障碍呢?
约定大于配置,持续优化是王道。再好的项目,没人持续更新维护就会被社区抛弃,迅速被其他项目所替代。大家都知道熵增定律,一切都在由有序走向无序,而要纠正这种趋势,就需要不断做功。房间乱了需要每周去清理重整一次,代码越来越多了也需要定期去清理规整优化一遍,万物相通。
代码整洁之道整洁之道是一条持久优化之路。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