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云栖大会一直是国内科技创新的风向标之一,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云栖大会如期在云端绽放。今年的云栖大会,有一档不那么正经的真人秀节目,叫《饭桌聊天——技术人有1说1》。节目围绕人工智能、云原生、产品经理和架构师四个主题,邀请业界重量级嘉宾分享他们对前沿趋势和职业发展的看法。杯酒之间,还原技术人的真实个性,听嘉宾谈笑风生,畅聊未来,感受极客圈独特的文化魅力!
第一期 教父级大神们如何看待AI?
从云栖大会主旨“数智未来,全速重构”引出的三大重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物种,其中就包括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的AI。分类相册、刷脸支付等AI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后疫情时代AI进程愈来愈快,AI进入“量产”时代的今天,我们对AI又有哪些认识?AI未来的突破点又在何方?
本期嘉宾:
-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Caffe之父,贾扬清(扬青)
-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OO,孟醒
- 英特尔中国研究员认知实验室研究员,赵昊
- 赛灵思人工智能业务资深总监、深鉴科技创始人,姚颂
未来AI的突破点是什么?
孟醒:如果从投资机会来看,我更关注不需要做任何技术边界突破的事。比如今天看过的所有论文就是你能做的所有事情,然后在这个范围之内找一些新的方向,找出技术边界和产品需求之间的交叉点。如果能交叉,哪怕是很小的区间,你就能在这个区间里挖掘一个合适点,这些点往往出现在那些不是大火的领域里,大家不了解或不愿意做的领域,比如农业方向和工业场景。美国有一家公司叫Blue River,它做的拖拉机上面悬挂了大概十个农药喷嘴,能通过视觉识别判断农作物的长势,然后决定是否喷农药。这不仅省了80%的农药,而且因为农药少是有机食品,还能卖更好的价钱。
贾扬清:美国AI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爱好和好玩的想法推动的,而国内比较好的一点就是靠谱,这种靠谱加上美国技术圈里的热情肯定能做更多的事情,比如今天有各种各样的应用。但是在商业化落地的层面,又会有单一化的问题,国内除了像安防这种强需求领域,其实还有很多领域可以探索。而且现在算法也不再是技术壁垒,创业者和技术人员都能进入到行业中去。比如Blue River公司,它的算法也许就是一个标准CNN,但是它把场景和业务结合起来了,当农机公司对它进行收购的时候,买的就不是一个demo,而是一个业务场景,一条产业升级的链路,所以感觉深入场景在接下来会更有竞争力一些。
未来5年最想用AI做什么?
姚颂:我想的可能更加不AI了,我自己可能更想做脑机接口。从本质来讲,我们一直在利用技术做两件事情,一是让生活更加美好,二是扩展人类的生存边界。如果把人脑当作一个神经网络,当作一个黑盒子来用,通过检测输入输出,用一些东西来模拟它,那么脑机接口其实可以做一些很有价值的事情,能够解决很多老年人,残疾人,病人等的具体问题,同时也能提升人和信息世界的交互速率。
赵昊:我个人可能更关注计算机视觉,看下一步会有什么大的范式的改变。将渐变式和生成式结合起来,也是学术界正在努力的方向,让它真正能够解决现在计算机视觉系统的一个缺陷,同时保持渐变式模型有用的方面。我以前做过一段时间手术导航的研究,它就是一个计算机视觉问题。比如说在手术刀上装4个立体红外灯,然后在人的骨头上再打一个红外灯,这样我们就能实时追踪它的三维姿态,注册到手术前拍的片子里,然后就能判断手术刀的走向和位置,实现最大化切除肿瘤和保护健康组织的能力。
孟醒:我觉得有很多有意思的方向可以去探索,但是当问到很多个人投资人说“如果拿出毕生的积蓄去投资一个项目的话,你最可能投什么?”大家最后其实都归结到一个方向,就是生命科学,更多地考虑延长生命或与生命相关的东西。
贾扬清:可以类比一下,我们20年前还有打字员这个职业,但是现在基本不存在了。一方面是电脑的普及,另一方面是现在我们每个人打字的速度都能媲美我们脑子想的速度,而这些其实离不开输入法的发展,比如通过AI实现对长句子这些自然语言的理解。所以我们当前的挑战在于,算法还需要一个AI算法工程师,或者AI打字员的角色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因此未来我觉得潜在的机会就在于怎么把一些产品或技术标准化,让算法自己通过自动化机器学习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需要一个AI算法工程师。
第二期 线上就能搭建业务系统?走向云原生
云端一体已是大势所趋,但云的发展却才刚刚开始。上云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途径,但云能做的还远不止于此。随着云原生概念的提出与不断成熟,云上用户的业务也将变得更加敏捷与具有弹性。我们应如何理解云原生?它又将走向何方?
本期嘉宾:
- 字节跳动火山引擎云原生业务负责人,张鑫
- 阿里云视频云负责人,林昊(毕玄)
- 七牛云创始人兼CEO,许式伟
如何理解云原生?
张鑫:了解云原生,关键要了解什么是云。我对云的理解是一种弹性可扩展的资源池,同时它能帮助上面用户的业务变得更加敏捷和有弹性。云原生对应的主语应该是企业的业务系统,所以当我们谈论云原生的时候,不是说基础设施是否云原生了,而是说业务系统是否充分考虑到底层云的分布是有弹性的和可扩展的,从而我们在设计架构的时候就可以用一系列的技术帮上层的业务变得更加敏捷、有弹性和自动化。另外当我们在定义一个业务系统是不是云原生的时候,它也不一定取决于我的业务系统是运行在狭义的公有云上,还是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中,甚至有些企业的业务系统本身很敏捷,但是也没有调用非常多的云上的组件。云原生更多地是看业务系统的架构是否有面向云的弹性,而非它运行的载体。
许式伟:云原生在我看来是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如果它仅仅停留在理念的话其实不足以成为一个商业,之所以它今天能变成商业范畴的东西,还是因为它从理念变为实践最终成为操作系统。我们认为云计算分为1.0时期和2.0时期,1.0时期的代表就是虚拟机,一种机器计算,而2.0时期是属于智能机时代。我们把云原生比喻成OS就是因为智能机跟功能机最大的区别在于操作系统不一样,它是从封闭的操作系统转向开放操作系统的关键点。所以我认为,云原生将1.0带向了2.0,产生了云计算巨幅的变化。
毕玄:在没有云之前,各家公司做业务系统创业都要买一堆机器,然后在上面部署基础的技术,去构建自己的业务系统。但是随着云的出现,企业就不用再去买机器了,这带来一个巨大的便利性,但是怎么构建业务系统还是需要自己来做。我们希望走向云原生,非常大的一点在于,我们觉得未来外部的人在构建业务系统的时候,能用云上的产品迅速地进行搭建,能用到很多基础技术产品和服务,而不仅仅是随时随地调取资源。阿里拥抱云原生,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从封闭、自主的技术体系走向一个开放、标准的自主技术体系。
云原生与云主机未来将如何发展?
张鑫:云原生的发展我觉得分中期和长期。就中期来说,我有一个观点是容器只是一个技术而非场景,绝大多数客户没有为了买容器而买容器,我们也不会卖容器给客户帮助他们解决容器的问题。所以云原生的下一阶段应该是如何从技术特性演化出场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变成很多场景化的标准的接口和平台。而长期来看,云原生的终局是让大家忘掉云原生。另外云原生与云主机我觉得是一种并行存在的关系,两者可能解决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场景。对于用户来说,我希望用户不再关注我们的业务逻辑是跑在容器里还是云主机里。
许式伟:从使用界面的角度来看,我倾向于认为云原生最终会吞噬整个世界,就像今天功能机几乎见不到了一样,智能机吞噬了整个世界,云原生应该会跑在一个类似“神龙”这样的裸金属之上。再往后看一点,云原生解决了基础架构问题之后应该要解决应用架构问题,所以我认为云计算3.0应该是应用计算。
毕玄:从目前的云原生相关技术来讲,我们认为从虚拟机走向容器是必然趋势。所以现在有几种选择,是在虚拟机上跑容器,还是容器直接跑在原来的裸机上。如果你相信未来是容器,那你的选择是在原来的虚拟化跑容器的路上不断优化,还是走另一条路,思考真正能更好运转容器的方式是什么。以前直接跑容器最大的问题无非是安全性,但这个问题是否一定要用虚拟机的方式去解?还是说为了满足容器轻量化和为了更好运转资源,是否能构建出一种新的方式?从目前来说,构建第三种环境几乎已经是必然。不管是AWS的FireCracker、Google的gVisor还是阿里的袋鼠,他们都没有不断地优化在虚拟机上跑容器,而是不断优化在类似一台裸机上怎么样跑容器。所以云原生发展下去,容器仍然是目前比较好的载体,但是更往未来发展,研发人员将不再关注写的代码用何种方式运行起来,他们将越来越不关注与业务逻辑无关的东西。因此我认为云原生在不断改变构建业务系统的方式,它的本质是如何让业务的研发更纯粹地关注业务逻辑。
第三期 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好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发轫于数字时代,他们为互联网创造了丰富的消费产品,而在2020年,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转型,新产业、新技术、新物种也全面重构,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产品经理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成为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我们如何能把握机遇,以产品经理的思维在更多行业中发光发热?
本期嘉宾:
- 阿里云智能产品解决方案事业部高级产品专家,崔岸雍(永翎)
- 网易高级产品专家,王丹丹
- 阿里巴巴集团新零售技术事业群高级产品专家,邱珍妮(又玄)
- 温故知新教育科技创始人,李建忠
成为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李建忠:现在有人说技术人代码写得不好就去做产品,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主要是因为在互联网产品领域大部分人都是技术岗出生的。但是产品经理也只有懂了一些技术,才能对项目、时间和技术趋势进行把控。另外还有一种误解,认为产品经理好像是管人的,但他们实际上是管产品的一个人。
永翎:我觉得产品经理的管理难度很高,因为你没有实际的管理权,但又需要有领导力、协调力、统筹力去说服团队实现同一个目标,所以产品经理排兵布阵的能力非常重要。另外由于我主要做产业相关的内容,所以我们入门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是一位产业专家,之后才是考察你是否具备产品经理的其他基本功。
王丹丹:产品经理是能够主动承担责任然后解决问题的人,而且因为要分析需求,追求真的东西,所以产品经理也乐于说很多真话。
又玄:产品经理需要对用户体验负责,所以有时候开发人员说技术只能做到现在的样子的时候,产品经理就比较难容忍。而且,产品经理应该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分析客户的真实需求。比如客户说想要一个风扇,其本质上是因为觉得热,所以我们会根据客户的经济能力看是否能支持他买空调,或者用其他冷风扇的方式去达到一样的目的,而不是当一个传声筒,客户要什么我们就只是执行。另外,产品经理还需要有洞察商业价值、发掘用户需求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进行规划和整理,并最终创造一个新的产品。
作为产品经理对未来的职业展望是什么?
永翎:我虽然感觉生存压力比较大,但是现在产品经理能做的事情的范围太大了,甚至互联网的产品经理都能去做工业生产,而且还会有相应的人才进行配合。所以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就能实现想要做的东西。
又玄:我从最初的移动互联网转来做IoT的产品,感觉IoT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的世界是物联网的世界,在万物互联加上算法能力之后,未来有很多东西能不知不觉地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李建忠:我相信雷军的那句话“中国所有的产品都值得重做一遍”,因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公司是没有产品感和产品概念的,这些传统产业需要大幅度地引进产品方法论和产品人才。所以,一方面我们有做产品咨询的机会,另一方面产品经理也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甚至有很多转岗到产品经理的需求。
王丹丹:我对产品推动事情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和把握的,所以我现在做的在线教育也觉得会有沉淀,并且会对教育有很大改变。另外看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哪里有产品,哪里的事情就容易做好、做成。
第四期 什么是架构师思维?
架构师深谙技术与业务双重逻辑,在将二者结合的基础上,能从更宏观长远的角度帮助客户定义问题、创造需求。那么什么是架构师思维?成为架构师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本期嘉宾:
- 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事业部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负责人,张翅(正择)
- 阿里巴巴集团新零售技术事业群高级技术专家,张建飞(Frank)
- 奈学教育科技创始人、前58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孙玄
- 阿里云智能基础产品事业部算法工程师,李子昂(雪蛋)
什么是架构师思维?
张翅:架构师不是纯咨询背景的角色,而是要真正深刻理解现在这个时代,去思考如何把不断迭代的最新技术与业务相结合。我们原来做架构会有一个词叫“无可无不可”,就是你需要明白架构背后的选择、决策和判断,甚至在创业团队中可能会超越技术架构,把管理流程、合规等各方面都纳入时间节奏中。而且,在面对客户实际需求的时候,不能以卖货的思维解决问题,不是只做一个一次性的架构,而是应该告知客户一个长期的发展路径规划。有些人讲技术驱动业务,有些人讲技术只是支持业务,但现在其实更需要把它们进行结合,这就需要有一群具有架构师思维能力的人,不断帮企业定义新问题、创造需求。而且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每个企业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比如一些中台的设计理念就是取决于你对行业本身的架构的思考,不能照搬。
孙玄:我会更多地从人性角度考虑问题,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当我的方案与员工方案没什么区别的时候,我更可能考虑使用员工的,从管理角度实现团队的凝聚力。架构师对业务的理解是极其关键的,如果你只会一些技术架构,但是对业务的理解没那么深,那么在往企业去推的时候可能并不一定能说服客户。其实很多企业有它的痛点,但是自己不能提出来,这就需要架构师去帮助解决。
张建飞: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在技术上面一定要能给到团队帮助,不只要把控工程师的代码,更要知道什么是更好的设计和架构,由此才能去指导团队做得更好。
成为架构师需要有哪些特质?
张翅:我做架构师主要有三点收获,也是我认为架构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和长久发展的目标。第一,技术的全面性,思考的整体性;第二,不只做技术架构师,如果是业务架构师或系统应用架构师,那么整个职业可以让你对整体逻辑有深刻的思考;第三,对整个商业生态环境、行业背景有更深刻的了解。其实做架构师不应该说是因为自己写不动代码了才去做架构师,而是因为自己有这个兴趣,能够在把架构和目标定义清楚之后有自己的判断和决策,有能力对技术架构、管理这些做出综合选择。因此,做架构师一定是要有一些技术和行业的积累,要拥有发现和定义问题的能力。另外,架构师还需要能够承上启下,比如当客户有期待但内部无法响应的时候,架构师就要去进行内外部沟通,一方面让内部团队走上前线了解客户需求,一方面利用影响力推动客户的配合。
张建飞:成为架构师一定是自己心中有一团火,要对这种能力有追求和渴望,要在经历了无数的不眠之夜,看了很多书,实践了很多别人没有实践的东西之后,才可能沉淀出架构思维和架构能力,而不是说在写了十年代码就能去做架构师了。而且,架构师一定要能落地,把虚的东西做实,不能成为所谓的“PPT架构师”,而是要超越技术范畴去真正解决问题。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