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n:center;">这里是《齐姐聊大厂》系列的第 15 篇

<span 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n:center;">每周五早上 8 点,与你唠唠大厂的那些事

小齐说:

大家周五好~今天是《齐姐聊大厂》系列的最后一篇了。

可能大家并不清楚这一篇文章的制作成本和来源,今天先和大家叨叨两句。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文章是怎么来的?

我本身不是 CS 科班出身,身边的朋友在互联网公司的很少,而这半年来疫情宅家也没有社交活动,接触的人也很少。

为了这个系列,我更多的是要去联系一些陌生人,比如去 Linkedin 上加人,然后问人家是否愿意参与,答应之后我还需要和他聊天,引导的问些问题,最后再整理编辑排版出来,比我自己写文章还要费时间费精力费钱

就像当年找工作一样,我一共给上百个人发了消息,回复我的大概有 10%,最终能够拿到的只有这 15 篇文章。。当然了,也是有其他好处的,比如链接到了这些人。

随着这个系列阅读量的逐渐走低,我决定不再更新了,让自己休息一下,也需要维护已有的这些关系。

如果你喜欢这个系列,还请转发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今天这家公司有点特别,可能不了解金融行业的同学不清楚,先做个小介绍。

Bloomberg 这家公司只做一件事:提供 Bloomberg 这个软件(文中的 terminal),是一个集金融信息、数据、社交为一体的软件,几乎所有金融公司都需要的,价格也非常昂贵,可以说已经垄断了整个行业。

国内对应的软件是 Wind,当年在券商实习时都是要天天用的,当然国内也会用 Bloomberg,毕竟需要获取国外的数据,但是因为太贵,所以只会在某些部门里才有。

Bloomberg 是标准的 Fintech 公司,私人企业,创始人Mike Bloomberg 曾是纽约市市长,目前公司年收入 100 亿美金左右,最近还传言要“借壳上市”,就是一种 SPAC 的方式,这个就不多展开了,来看作者的工作感受吧。


Bloomberg 大半年,感受不少:

不同职业的人眼里,这家公司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

  • 纯码农眼里,这是一家金融公司
  • 金融人眼里,这是一家软件公司
  • 老百姓眼里,这是一家电视台(以至于我父母一直认为我在电视台工作);
  • 我个人眼里,这是一家fintech 公司,terminal 给华尔街提供数据和咨询服务(infrastructure),而 IB 是金融从业者的 facebook(ecosystem)。

公司文化

我觉得感受最深的, 或者说 BBG 最大的优点还是Culture 非常赞!感觉大家都挺开心 + 挺 nice, 千金难买爷开心呀!

有几点:

a. wlb 很好

可能是产品和商业上很成熟, 所以技术角度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总之我目前只算使出 50%的心力,就算 performance 不错 + 自己开心。

b. Tech 员工扁平化

组里有 tech lead (就是直接管我们的 manager),上面有 manager(相当于其他公司的 senior manager)。

Tech lead 同时要规划项目,管理人员,自己也依然要写代码;所以跟直属 manager 交流没任何问题。当然了, 对于能力超长的技术大牛,扁平化反而不是好事。

c. 把员工当做 asset, 尊重员工

对于 SDE 新人提供三个月的 training(貌似过去培训大半年);这也反应出公司的心态,就是期待员工会很长久的呆在这里。考 CFA 会报销,修 part-time degree 也会报销一部分。还有一个细节,有 HR 或者 journalist 这种纯文科员工,只要会 coding 居然也能内部转成码农,真是新奇。

d. 貌似从来不开除码农

这是 good culture 的重要原因。因为大家不愁生计, 不用担心亚马逊那种 PIP,这种环境下大家自然更加友善,愿意相互帮助。只要你愿意,可以做到退休。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及现在的疫情疫情期间,Bloomberg 都是在招人的,正好网罗从其他公司被迫失业的人才。

e. 人才来源

首先, 可以看到很多气质完全不同的金融人才,挺有意思。

其次码农这边的话主力是两类,一类是优秀新人,另一类是多年经验 + 忠诚的老员工(10 年+)。

新人里牛人挺多的比如不少 H Y P S M 这类顶级学校的;同时貌似越来越倾向于招美本的,所以大家英文都不错的样子。老员工的话,因为好些组历史久远或者需要特定的 finance knowledge,所以老员工的宝贵经验很重要,不过也可能就一辈子在这个组干了。而薄弱环节貌似是中间部分比如做了 3-5 年的 senior,要么跳槽要么很尴尬,据说工资不够 competitive。

技术

Bloomberg 是 Fintech 公司, 总体来说纯技术水平当然落后西海岸巨头的(FLAG 这种)。

很多原因,比如我们可能比科技公司更加 business driven,维持华尔街稳定比技术创新更重要;比如公司历史太久有很多 legacy code;再比如只服务于几十万用户所以 scalability 不可能跟 billion 用户级别的 F/G/A 比;然后基于金融业对 security 的高要求必然有很多 in-house tech stack,等等等等。

一些具体的缺点,如内部 tech infrastructure 很弱,没有 unit test, integration test, 没有 coding style, document 更加是没有,都是靠老员工"心口相传" (yes, verbal document, lol)。

然后老掉牙的 20 年前的 fortran code 外面套上好几层 wrapper,等等。

以上问题尤其是直接面向用户的 finance service 的组更加严重,纯 software 的组可能会好很多。

所以, 如果你是技术大牛,或者只对纯 software 纯 Internet 有兴趣,那么不要来这家,坦白说不要来华尔街

其实因为 Bloomberg 的直接盈利产品是软件,所以我们是华尔街上很少的码农是 first-class citizen 的公司了。08 年危机后街上的银行貌似更加不行;一般的 fund 没名气待遇也没太好;那几家 top hedge fund 自然是超级好,但很难进去。

但是,公司也在非常迅猛的甚至壮士断腕般努力的全公司范围内 update infrastructure,大量的组都在 migrate to Linux,去除过于 legacy 的东西,很多组也都在用 open-source technology。

当然我从来不认为 in-house tech 是一件坏事,大公司都是如此,对码农的训练也差不多。只不过 FG 这种技术水平极高同时面向大众的公司可以把 internal tool 做成真实产品推广;而 BBG 的目的是服务于金融业,完全没这个商业需求。另外 AI 组也发展迅猛,因为商业上涉及很多 news,所以对 NLP 有非常多需求。总之,技术角度总是可以找到喜欢的组的。

当然, 如果你喜欢金融/fintech, Bloomberg 当然是一家很棒的 dream company 了。这也是我来这儿的原因,至少一定可以学到金融和投资常识,还可以探索全新的职业出路。可能还是我自己 SDE 半路出家,对 pure tech 热情不高,而喜欢 tech + domain knowledge。另外可以多见见不同行业的人,感受一下华尔街,都会是人生宝贵经验。

Business

最后想强调一下很多码农都未必关注的商业方面

我个人觉得, 我们 tech 员工能有不错的 wlb 很大原因就是公司商业上的成功我们只是通过 tech 的手段来达到商业目的罢了

Michael Bloomberg 是深谙华尔街之道但也懂计算机的,很知道华尔街的 painpoint(其实 Jeff Bezos 也是, 如果你看他的背景)。

说几点个人看法:

a. 占到先机

1980 年代就看到了需求,抢占了金融咨询数字化的先机,跟微软抢 software 先机,Google 抢互联网先机一样,变成 monopoly 就很难被击败了(除非自己作死)。IB chat 已经成了华尔街的 facebook,你不用就脱离了圈子。

b. 只租不卖, 一口价

每台 terminal 年租金高达 2.5 万刀,其实大部分人怕是 1%的 function 都用不到,或者你只是冲着用 IB,但你要买就必须全部买下来。

当然现在 sales 上一个新卖点就是 enterprise data,而不是出售整台 terminal。这么霸道的背后是因为没有其他取代产品;同时对于手握 hundred million 资产的 portfolio manager,这点小钱算个啥?很多时候也只是身份的象征吧。这也是金融跟我们 tech 不同的思维。

c. 很了解金融需求

只要你能想到的任何 financial service 需求,任何 security,恐怕都可以在 terminal 里找到。

Sales 非常强大, 恐怕每一家 client(比如每一家 BOA branch)都会有一个 contact person 做售后服务。所以这让我充分认识到,首先这是一门 business,其次才是 tech;尤其是金融业水这么深的行业,怎么可能光靠 pure tech 就取胜的?Google 技术再强大,google finance 也取代不了 Bloomberg 的业务,毕竟一个是免费,一个是 2.4 万美金的服务。华尔街怎么会有白吃的午餐呢。

d. Media.

老百姓眼里的 Bloomberg News 电视台,其实只是 terminal 的一个广告罢了。哪怕 Bloomberg News 这笔生意是直接亏损的,但换来的民间的广告效益是无价的,我觉得这是公司决策者非常高明的一项战略投资。

e. Private company.

私有公司,不需要股民投资,所以不受股市影响;影响着华尔街,却尽量避免华尔街的冲击,是不是有点小 😈,lol. 这或许也是公司比较稳定安全的原因之一吧。

其他

很多人说公司办公环境很高大上, 我觉得一般吧;鱼缸倒是挺 fancy 也挺少见的算是一个特色。

各种福利不说了。我觉得, 如果你对金融市场有兴趣,那么最赞的福利应该是人手一台的每年 2.4 万刀的 terminal 吧。

NYC 的几栋楼地理位置优越,都紧靠交通枢纽/地铁站,不知道是不是公司故意这么设计的。但是纽约地铁实在臭不可闻,哪天我离开这里一定是因为纽约地铁。

没有 free lunch,只有汤。晚上 8 点后有晚餐。无论午汤还是晚餐,个人觉得都 barely eatable(难以下咽)。

公司没股票,所以给的 base 会高点,然后给 bonus in cash。貌似这是华尔街的规矩。

dei,无论是投行还是 fund,都是这样。

如果你不想在彭博永远待下去(you can if you want),很多做 2-3 年就跳去比如 Google NYC 或者其他 trading company/fund 啥的。

总之, 除了技术不如西海岸巨头,我个人觉得这是一家很赞的公司。另外,现在是艰难时期,但疫情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反而极大增加了用户对 terminal 的依赖;另外我个人推测 wfh 不能 share account 很多公司也被迫订更多 terminal;所以导致彭博其实在扩招,跟 2008 年的套路一模一样,历史惊人重演。所以这次危机中不幸失去工作的小伙伴,值得投一投彭博。


小齐酱
1.4k 声望5.7k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