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清零,一个历史性时刻诞生。在这场了不起的脱贫摘帽努力中,有一群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参与其中,他们没去开荒、也没去搞养殖,而是坐在电脑前靠敲代码来扶贫——写的代码越多、修的BUG越狠,扶贫力度就越大!他们就是——“助顺邮我”科技扶贫团队。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本文看看他们都做了哪些了不起的扶贫举措。
2019年年底,这群年轻人重点扶贫的贫困县已经完成脱贫,迈入振兴阶段。把代码放进扶贫里,这群超能想的大学生有一个名字——“助顺邮我”科技扶贫团队。
「 疼痛多年的顽疾,还得靠科技来医治 」
2018年,当一支扶贫队伍第一次踏上长顺县的土地时,他们惊呆了。眼前的贫困地区,根本不是网上传说那般:一个双手粗糙、皮肤黝黑的老农看着田地愁眉不展,要是再找不到销路,农作物就要白白糟蹋在地里了。
恰恰相反,这个位于贵州省石漠化片区的贫困县,有着中央、省级等各机关事业单位的定点帮扶关系,根本就不愁订单量。还没有到丰收季,贵州省司法厅下属监狱的订单就源源不断的到来,其中不乏国有单位的大订单,这足以解决全县的销路问题,完全能够让农户的收入大幅提升。
可这等好事往往变成了一场空欢喜,农户们非但没有实现创收,甚至还会错过了销售期。
为什么订单如此之多,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一现象很快就引起了这支扶贫队伍的注意,他们开始四处走访寻找背后的原因,尝试能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很快,在深入了解当地村干部的工作流程时,所有问题的根源便一点点浮出了水面,因为长顺县信息不畅通,导致大量的订单流失。
每次到了丰收季节,各个乡镇的村干部们就开始忙着挨家挨户统计种植种类、丰收产量,经过漫长的统计汇总,再把数据上报上去。整个过程繁复耗时,有时如果提交的文档、格式的不同,又会增加很多工作量,而农产品最佳的销售时节也在统计中慢慢流逝。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长顺县不能够第一时间满足大量涌来的订单,全县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每一次信息采集都无比耗时、耗力,尽管村干部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靠人工统计、更新信息的速度依旧应对不了订单的需求。
在明确长顺县的痛点后,这支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由专业教授、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团队,设立了“助顺邮我”科技扶贫项目,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在科技领域上的优势,帮扶长顺县实现脱贫。
帮扶项目一确立,团队就开始忙着通过华为云ModelArts平台搭建农产品对接系统,大量优化的网络模型算法,通过灵活调度按需服务化方式提供模型训练、评估与预测。以及OBS对象存储服务器的稳定、安全、智能高效等优势,解决了算力以及存储空间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开发速度与项目进程。
最终,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农产品对接系统——通过智能匹配算法,精准量化到每户种植土地面积、种植农产品种类、产出数量等信息,只要把相应的信息输进系统中,无需过去繁琐的统计工作,全县每个农作物有多少产量,就能一目了然。
「 象牙塔里走出了扶贫人 」
然而,推行使用的过程却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因为与农户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对于团队来说很容易上手的系统到了农户那里却是困难重重。
在系统完成了80%的时候,团队兴冲冲地拿去让当地农户试用,结果就碰了一鼻子的灰。
他们的系统仅能在最新版Windows上使用,而农户当时用的是滞后许久的xp系统。这让整个团队成员信心备受打击,原本以为技术是阻碍脱贫的第一难题,没想到第一关竟然卡在了系统升级上,正如项目成员苟志斌所说:“象牙塔里的世界和实际社会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
短暂的挫败之后,团队开始反思前期调研的不彻底。也意识到对于开发者而言,他们不能理所应当去描绘用户画像,没有实际调研,一切都只是凭空捏造的假象。
正因为如此,团队又一次来到了长顺县。在这次考察当地农户在使用电脑、互联网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中,他们发现不仅只是电脑系统的问题,当地农户还存在使用电脑不熟练的现象,信息时代的沟通方式、使用习惯对农户来说都是挑战。
有了这次的经验教训,一回到北京团队就对第一版本开始大刀阔斧地修改,从最初的80%退回到40%,前前后后打磨了五六个版本,最后才确定一个完整的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
为了能让网络不好的山区都使用到这一系统,团队不但需要把前端访问速度至少提高50%,还要实现高效的数据库访问存储。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团队与华为深度融合,采用大量的云技术来保证平台整体的性能,通过多个华为的ECS服务器来实现后端的集群部署,并自动进行风险和资源的监控,实时掌握后端情况。
华为云的CDN内容分发网络,能将前端内容分发到贵州长顺附近的CDN节点,极大增强了前端访问速度,对网络质量较弱的山区访问系统提供了坚实保障;而对于最重要的数据库部分也完全托管到了华为云数据库上,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库访问存储,为高并发访问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数据的安全性也整体提升了一个台阶。
这个对接系统不再受电脑版本、系统新旧的限制,只要有台电脑就能流畅使用。除此之外,团队还在这个系统中嵌入了自主设计的智能匹配算法,实现了自动匹配订单、滞销预警功能,大大解决了订单流失问题。
为了让所有农户都能看得懂并独立使用该系统,团队还出了一本十分详尽的说明书,只要按照使用手册一步步的引导,哪怕不会使用电脑的人也能学会如何使用系统。
产销对接系统的使用落地背后蕴藏着这群年轻人敢于推倒重来的劲头,也是他们用自己的所学帮助长顺县摆脱困境,迈向乡村振兴。
从2018年到2020年,长顺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就已接入全县7个乡镇130余位信息管理员,更好承接了年均3000万农产品订单,并且以不低于大宗农产品市场交易价格出售,让农户的收入有了大幅提升。
「 巧用华为语音交互服务,机器人也能听懂方言 」
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的顺利完成,让团队成员看到技术不仅解决了农户常年来的问题,还收获了农户们的称赞与认可,这些都让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充满斗志。
其实,在刚加入助顺邮我项目团队时,不少人都是将它视作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只是想检验自己所学的技术是否能应用在实操中去,没想到比起产品,他们最大的收获反而是做公益时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
所以,都还没有好好休息一下,他们又开始坐在电脑前敲起了代码,这一次是要研发旅游导览系统。
贵州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圣地,贵州省长顺县就有一个3A级旅游景点,名叫神泉谷,景区很大也很美,每年都有不少人前来观光游玩。可是,因为服务人员数量少、说话的口音重,常常无法及时处理问题,导致游客的游玩体验大打折扣。
既然没人做导游,那就让机器人来上阵!不光要为游客优选推荐旅游线路和方案,还要肩负起带货的重担,做好当地农产品推销,真正实现用科技提高景区导览服务体验。
理想总是美好的,但要实现起来并不易,与农产品对接系统相比,这一项目的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智慧导览机器人的语音交互,涉及到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相关算法,对算力和存储空间要求很大,依靠现阶段团队的状况实在很难解决。
好在这一难题并没有让他们困扰多久,经过四处打听、多方对比,他们终于找到了解决之道。
参加互联网+大赛期间,团队导师与华为结下了渊源,期间正好也是机器人项目开发进行中,华为向这只团队提供了帮助,用华为的昇腾及其机器人相关框架实现加强算力,实现离线 VUI 交互;借助华为的语音交互服务为智慧导览机器人项目的语音交互部分高度赋能。
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发现华为语音交互服务解决了很多让他们感到棘手的问题,其中最大的感触,就是华为语音交互服务的高识别率,很好地解决了当地人说方言的问题。因为地处偏远,普通话在当地普及率不高,很多人说话都有比较重的口音,只有高识别性的机器人才能做到用方言交流。
其次,华为语音交互服务具有支持多种实时语音转写模式、适用于各类复杂场景等优势,也让团队的设想成真——让游客能够通过询问机器人,就可以获知关于路线、餐饮、住宿等等信息;机器人还能将语音识别成文字,让游客通过给出的提示词,得到更多的服务与信息。
如今,智慧旅游导览机器人拥有优惠提醒、精品推送、产品信息查询、地图显示等功能,在过去稳定投入运行的两个月里,累计接待了游客80万人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景区的运营承载压力,让当地旅游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 实现“智慧小城”,先从“扶贫”、“扶志”开始 」
智慧城市不只是大城市的专利,在扶贫之初,政府就已经把“智慧小城”的搭建规划进去了。搭载当地发展规划的列车,助顺邮我团队在科技发展与扶贫乡村之间建起了桥梁,将脱贫攻坚产业化数据库等服务广、应用强的当地急需项目落地到平台上,通过当地对各个县的要求,发展符合自己特色模式的智慧平台。
在团队的努力、指导老师的奔波下,结合当地的发展规划,长顺县建起了“智慧小城”的架子,有了5G信号,实现贵州省第一个启动5G建设的县市,未来无人机、航拍、停车违章等现代化的技术建设,团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其中,助力乡村发展。
5G的建成迈出了“智慧小城”的第一步,华为在今年9月份提出“智能体”概念,以云为基础,以AI为核心,构建一个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准判断和持续进化的开放的智能系统。5G的发展正好是实现网络无缝覆盖和万物互联的基础。未来将是一个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
实践中,团队逐步形成以科技扶贫为主引擎,赋能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扶贫策略,帮助贵州省长顺县迈入乡村振兴当中,实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志智双扶。
从2018年开始,团队就陆续前往长顺县四中做教育扶贫工作,两年时间里有41名团队成员总共累积教学服务长达21000小时。在这21000的小时里,除了一些代课的工作外,他们最长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努力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线下,他们会做各种关于科技的展览、活动、比赛,不仅仅只是做一些知识的科普,更重要的还是希望能在孩子心中撒下一颗学习科技的种子。
虽然,一开始这类科技展的成效往往不太如意,比起研究各类技术,孩子们更像是在一起凑个热闹罢了,新鲜劲一过就不关心了。但驻守在学校里的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坚持,甚至团队还研发了传邮课堂AIMOOC平台,基于产销对接系统和可视化数据库与华为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AIMOOC也将仿照这个模式,通过使用华为云提供的ECS、CDN、SQL来保证服务的高可用和高并发,并在华为云OVD服务是上进行大量视频等媒体内容的高效管理和快速的内容分发,通过AIMOOC平台让学生都能学习优质人工智能基础课程。
用科技扶贫,不仅要搬走挡在致富路上的大石头,更要能培养出自己的人才,在不久的未来带领家乡依靠科技繁荣发展。团队的努力,也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当地的学生,一个初三孩子看了录制在VR眼镜里神泉谷的景色后,兴奋地说:“像是把整个神泉山都装进了VR眼镜里,太神奇了,以后我也要去学。”
如今,他们打造的AIMOOC平台已经在济南、银川等50余所中小学进校使用;产销对接平台也已与河北威县等地签署落地协议;智慧旅游系统也与湖北峡州旗下6家景区达成合作协议……
相信在高技术人才的推动下,未来的城市将“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
「 用代码撬动未来,年轻人不可或缺 」
随着2019年年底,长顺县正式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它也开始慢慢淡出了助顺邮我团队的世界,两年的经历,让团队日渐成熟,也越发坚定脚下正在走的路。
在整个过程中,华为也在用自己的所长支持着这群年轻人,让他们能够将所想变成现实。
在今年所支持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为不仅邀请专家对比赛进行指导,还为参赛者提供鲲鹏、昇腾、华为云资源支持。
助顺邮我团队作为参赛方,也是全方位呈现了在长顺县所取得的扶贫成果。让大家都看到了,这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们,正在挑起了自己的担子,用所学让改变发生,用所学让畅想成真。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飞速发展的主力,为培养更多数字时代的优秀人才,华为联手教育部,在有关高校建设“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现已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72所高校,把鲲鹏、昇腾系列课程融入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电子信息专业进行首批试点。
为此,华为还联合出版社、各高校学科带头人,面向高校师生及开发者陆续推出鲲鹏、昇腾系列学习教材和教辅资料。未来,“智能基座”项目将全面推广,覆盖更多高校,真正实现产、学、研的全面协同。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大批高端人才从“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中涌入社会,他们终究会用所学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着整个产业不断大步向前走。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