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Kafka概述
1.1 消息队列简介
消息队列就是一个存放消息的容器(MQ),当我们需要使用消息的使用可以从中取出消息。
主要类型有两种,点对点消息队列和发布-订阅者消息队列.
- 1.点对点消息队列
消息生产者生产消息发送到消息队列中,然后消息消费者从Queue中取出并且消费消息。
消息被消费以后,Queue中不再有存储,所以消息消费者不可能消费到已经被消费的消息。
点对点消息队列模式支持存在多个消费者,但是对一个消息而言,只会有一个消费者可以消费。
- 2.发布-订阅消息队列
消息生产者(发布)将消息发布到topic中,同时有多个消息消费者(订阅)消费该消息。和点对点方式不同,发布到topic的消息会被所有订阅者消费。数据被消费后不会立马删除。在发布-订阅消息系统中,消息的生产者称为发布者,消费者称为订阅者。
1.2 kafka介绍
Kafka是一个分布式的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消息队列,具有高性能、持久化、多副本备份、横向扩展能力。生产者往队列里写消息,消费者从队列里取消息进行业务逻辑。一般在架构设计中起到解耦、削峰、异步处理的作用。
主要应用场景是:日志收集系统和消息系统。
1.3 Kafka术语
在理解kafa之前,先了解下kafka的术语,见下图
1)broker
kafka集群中包含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服务器节点就称之为broker。
2)Topic
每条发布到kafk的消息都有一个类别,这个类别就是topic。
物理上不同Topic的消息分开存储,逻辑上一个Topic的消息虽然保存于一个或多个broker上但用户只需指定消息的Topic即可生产或消费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存于何处
3)Partition
topic中的数据会被分割为一个或者多个Partition。每个topic至少一个Partition。
每个Partition中的数据使用多个segment文件存储。Partition中的数据是有序的,但不同的Partition间的数据丢失数据的顺序,如果topic有多个Partition,那消费数据时不能保证数据的顺序,在需要严格保证消息顺序的场景下,Partition数据需要设置为1.
4)Producer
生产者,就数据的发布者,它将数据发布到kafka的topic中。
broker接受到发布者发送的消息数据,将该消息追加到当前用于追加数据的segment中。
发布者发送的消息,存储到一个Partition中,生产者也可以指定数据存储的Partition。
5)Consumer
消费者也就是订阅者,从broker中读取数据,消费者可以读取多个topic中的数据。
6)Consumer Group
每个Consumer属于一个特定的Consumer Group。
7)Leader
每个Partition有多个副本,其中有且仅有一个作为Leader,Leader负责当前数据读写。
8)Follower
Follower跟随Leader,所有读写请求都通过Leader,数据变更会广播给所有Follower,Follower与Leader保持数据同步。
如果Leader失效,则从Follower中选举出一个新的Leader。当Follower与Leader挂掉、卡住或者同步太慢,leader会把这个follower从“in sync replicas”(ISR)列表中删除,重新创建一个Follower。
二.为什么使用kafka
当然更准确的说,为什么要使用队列?kafka只是我们选择的队列。
2.1 解耦
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A系统,它要把数据发到B、C两个系统,这时候来了一个需求,D系统说“我也需要A系统的数据,你发过来吧”,负责A系统的程序员开始改代码,没有费多少力气,修改好了。
过了两天,D系统说“我现在不需要A系统的数据了。”
A:“。。。。”
又过了两天,D系统“A系统,不行啊,我还是得需要你的数据。”
周而复始,负责A系统的程序员“心态崩了。。。”
那我们现在引入了Kafka,当然这并不只是Kafka的优势,其他消息队列同样可以实现解耦哦,具体根据业务情况来选择,这里只说kafka。
有了kafka后,现在A的数据只发送到kafka中,其他人想要使用数据从kafka中取就是了。
这样A系统就跟其他系统解耦了。
2.2 异步通信
假定这样一个场景,还是A系统,从浏览器接受了一个请求,在自己本地写库,速度1ms,之后需要BC两系统也要写库,但速度要慢,B系统需要600ms,C系统需要500ms,这个时候用户从浏览器发起请求到得到相应需要1ms+600ms+800ms,那用户体验肯定不好。
但使用消息队列可以实现异步解耦
A系统获得请求后,发送两条消息到消息队列,假定只要2ms完成,之后A就可以响应用户了,总共耗时1ms+2ms,也就是3ms,那用户体验肯定不差,这就是异步通信。
2.3 冗余
有些情况下,处理数据的过程可能会失败,这时候数据除非被持久化,佛足额就会丢失。
消息队列把数据进行持久化,直到他们已经被完全处理,通过这种方式规避了数据丢失的风险。
2.4 削峰
还是举例,平常A系统,每秒并发量也就是100左右,这时赶上双11,并发量可是能突增到50k以上,这对系统还有数据库的压力可是极大的,搞不好就把系统搞崩溃了。
就像我们mysql,每秒2000多的并发请求就
但是双11一过,又回到日常100左右并发。
这时候,我引入消息队列,请求先进入消息队列中,假定每秒5k个,A系统从消息队列拉取请求,每秒处理3k个,消息队列以5k个请求进入,3k个请求被拉取出去,这样就可以顶住高峰时期的访问压力,不会因为突发的超高峰负荷导致系统崩溃。
2.5 可恢复性
A系统把数据发到消息队列中,B从消息队列中拉取数据,突然B挂掉了,但队列中保存的数据还在,所以当B恢复后,还可以继续处理之前的数据。
3.常用MQ介绍
3.1 RabbitMQ
RabbitMQ是使用Erlang编写的一个开源的消息队列,支持很多的协议:AMQP,XMPP, SMTP, STOMP。
它支持多种语言,Python、Java、Ruby、C、PHP等,支持事务、发布确认和消息持久化。
那个很火的Openstack中用到的就是RabbitMQ。
3.2 Redis
Redis是一个NoSql数据库,基于k-v对,虽然是一个k-v的NoSql数据,但本身支持MQ功能。
同样很多语言都支持Redis,像会话缓存、消息队列,还有活动排行榜等。
对于RabbitMQ和Redis的入队和出列性能测试,对两者出入队操作,各执行100万次,每10万次记录一次执行时间,测试数据分别为128Bytes、512Bytes、1K和10K四个不同大小的数据。
结果表明:
入队时,当数据比较小时Redis的性能要高于RabbitMQ,而如果数据大小超过了10K,Redis则慢的无法忍受;
出队时,无论数据大小,Redis都表现出非常好的性能,而RabbitMQ的出队性能则远低于Redis。
在选择MQ时,要结合实际业务情况来选择。
Redis是轻量级、高并发、延迟敏感,在做缓存、即时数据分析等场景可以考虑。
3.3 ActiveMQ
性能比较差,版本迭代慢,现在使用的应该不多了。
3.4 RocketMQ
阿里出品,Java系开源项目,
参考文档:http://rocketmq.apache.org/
3.5 Kafka
Apache下的一个子项目,这是一个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队列系统,我们hadoop生态中,就使用kafka。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