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长文预警~

第一关:Chrome的多进程架构:

并发与并行的区分

  • 并发:拥有处理多任务的能力
  • 并行:拥有同时处理多任务的能力

进程与线程的区分:

作为科班生,先分享我在OS课堂上听过的,印象最深的的说法:进程是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线程是任务调度的最小单位。

  • 线程必须依托于进程存在。同一进程内的线程共享进程资源。
  • 进程内一个线程崩溃,则该进程崩溃。但不会影响到操作系统。
  • 进程间通过IPC机制通信:共享内存、socket、管道通信(通过内核)

Chrome的多线程架构实现:

  • 主进程×1:用户交互、子进程管理、存储管理。
  • 网络进程×1:资源加载
  • GPU进程×1:3D渲染
  • 渲染进程xn:负责文档解析和子资源加载(每个页面都会创建一个)
  • 插件进程×n:由于插件不稳定,需要与其他进程隔离开。

第二关:TCP/IP协议四层网络模型

  • 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对比

    我的理解是:OSI 是更偏重于规范性的体系结构,而 TCP/IP 则是目前网络环境中的最佳实践

    实际上在本科的课本中是抽象为五层模型来讲的:

    应用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可见具体的分层方式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上图中间列对应的重要功能是否得到了实现。

  • 数据包的流浪:

    这是每个本科老师都非常擅长讲的故事。当时听课的我并没有因这个故事而很快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运作,但时至今日,这个例子却很好地指导了我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第三关:Domain Name System(DNS)

前置内容

  • DNS的任务:对于给定的url查询其对应的ip地址。
  • DNS的查询方式分为两种:迭代 / 递归;

    1. 浏览器向本地DNS服务器查询一般采用递归方式;
    2. 本地DNS服务器向其他服务器查询一般采用迭代方式;
  • DNS采用UDP协议进行查询:快速高效。

查询过程:

  1. 浏览器将URL发送给本地DNS服务器(LDNS);
  2. 本地DNS服务器查找本地缓存,若存在该URL的记录且尚未过期,则返回该ip地址,DNS查询过程结束;
  3. 若本地DNS服务器不存在该URL对应的记录,则迭代查找ip地址;
  4. 本地DNS服务器首先向根域名服务器发送DNS报文,根域名服务器根据报文中请求的URL返回对应的顶级域名服务器地址
  5. 本地DNS服务器向顶级域名服务器发送DNS报文,顶级域名服务器根据报文中请求的URL返回对应的权威服务器地址。
  6.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得到最终URL对应的IP地址。
  7. 本地DNS服务器将该 [ip,url] 的记录写入缓存,将ip返回。

第四关:SSL协议 — HTTPS

HTTPS是什么?

HTTPS (http secure)= HTTP + 混合加密 + 权威认证 + 完整性保证

由于网络中对于HTTPS的详尽介绍非常丰富,此处不进行详细地叙述了,直接奔向结论。

SSL协议运行机制

网络上包含两种说法(3个随机数生成密钥 or 2个随机数生成密钥),但大同小异,都采用了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的方式:

  1. Client向Server发送:加密套件列表 + 随机数client_random
  2. Server向Client返回:选中的加密套件 + 随机数server_random + 数字证书(带公钥)
  3. Client对数字证书进行合法性验证,若合法:产生一个随机数pre-master,并用该证书中的公钥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包发送给Server
  4. Server使用私钥对该数据包进行解密,得到pre-master
  5. 此时双方利用已经协商好的加密套件对client_random+server_random+pre-master进行加密生成对称密钥。此后就可以使用此对称密钥进行加密通讯了

图解http:https

第五关:TCP协议

TCP协议特点

面向连接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三次握手

  • 三次握手的根本目的:确认我方和对方的发送、接收能力是否均正常
  • 三次握手过程:

    Client与Server都明确自身的发送和接受能力正常,需要确定对方的发送和接收能力。

    1. 第一次握手:Client向Server发送报文:SYN=1,seq=x;
    2. 第二次握手:Server接收到报文,向Client发送报文:ACK=1,ack=x+1,SYN=1,seq=y;

      Server确认Client的发送能力正常:Client发送了SYN报文。

    3. 第三次握手:Client接收到报文,向Server发送报文:ACK=1,seq=x+1,ack=y+1。

      Client确认Server的发送和接收能力正常:因为Server正确地接收并响应了Client。

      Server确认Client的接收能力正常:Server接收到了Client的ACK。

  • 为什么不使用两次握手:

    假设舍弃最后一次握手,则Server端无法明确Client的接收能力是否正常。

四次挥手

  • 四次握手的目的:保证双方的数据均发送完毕,再关闭连接。
  • 四次挥手过程:

    1. 第一次挥手:Client向Server发送FIN报文,表明Client不会再向Server发送数据:FIN=1,seq=x
    2. 第二次挥手:Server向Client发送ACK报文表示回应:AKC=1,seq=y,ack=x+1

      期间Server可以继续向Client发送数据,此时处于TCP的半连接状态;

      Client还需要继续监听Server发送来的报文。

    3. 第三次挥手:Server向Client发送FIN报文,表明Server不会再向Client发送数据:FIN=1,seq=z,ack=x+1
    4. 第四次挥手:Client向Server发送ACK报文表示回应:ACK=1,seq=x+1,ack=z+1。同时等待2MSL,若此期间没有接收到报文,则TCP连接顺利断开。
  • 为什么是四次挥手而不是像建立连接时使用三次挥手?

    这是因为服务端在LISTEN(监听)状态下,收到建立连接请求的SYN报文后,把ACK和SYN放在一个报文里发送给客户端。而关闭连接时,当收到对方的FIN报文时,仅仅表示对方不再发送数据了但是还能接收数据,己方是否现在关闭发送数据通道,需要上层应用来决定,因此,己方ACK和FIN一般都会分开发送。

  • 为什么要等待2MSL?

    1. 第四次握手,客户端发出ACK但并不会收到回应,所以客户端无法确认自己的ACK能否顺利到达,所以此时需要等待2MSL来给服务器重发FIN报文的机会。
    2. 客户端发送ACK后的1MSL内,服务器的计时器也会到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并没有收到ACK,则会重发FIN报文。
    3. FIN文件会在1MSL内到达客户端;此时客户端的计时器还未清零,收到FIN后重启2MSL计时器并回送ACK。

第五关:ARP协议

定义

  • 地址解析协议,是通过解析ip地址来寻找MAC地址的一个在网络协议包中非常重要的网络传输协议。ARP属于链路层协议。

工作过程

从输入URL到页面展示发生了什么?

浏览器侧:

  1. 用户输入url

    由浏览器判断地址栏中的字符串是否符合url命名规则。若不符合则将该字符串交由搜索引擎处理;若合理则进入第二步。

  2. 构建HTTP报文

    GET url HTTP/1.1

    主进程将该报文通过IPC交给网络进程处理。

  3. 查找浏览器内的文件缓存

    若浏览器曾经请求过该资源且资源并未过期,则网络进程将缓存文件返回并拦截HTTP请求。若查找缓存未命中,则进入第4步。

  4. DNS查询

    详情见第二关DNS;

    得到的ip最终返回到浏览器的网络进程中。

  5. HTTP报文在传输层的处理完毕,准备下放到传输层(TCP)。

    Chrome浏览器有对于TCP连接的限制(同个域名最多维持6个TCP连接),若超过6个则需要放入TCP队列中等待。

  6. 若使用了HTTPS协议,在应用层HTTP和传输层TCP之间还要增加一层SSL层,保证连接安全

    详情见上文HTTPS相关内容。

  7. 进行TCP的三次握手连接:

    详情见第四关TCP协议

  8. 传输层TCP协议处理报文
    • TCP层将HTTP报文切分为相等大小的报文段,并为报文段增加TCP头部
    • 头部添加序号:保证顺序交付并在目的端重新组装。
    • 头部添加源端的端口号和目的端的端口号:确认数据包应该交付给目的端的哪个应用程序(端口)。
    • 将报文段下放到网络层
  9. 网络层IP协议处理报文段
    • 为报文段增加IP头部,添加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 使用静态路由算法或动态路由算法在网络层进行路由
  10. 链路层传输报文
    • 为IP数据包增加以太网头部,添加了MAC地址
    • 应用ARP协议进行链路层数据传输:详情见第六关

服务端侧:

  1. 链路层和网络层:

    一次除去以太网头和IP头部,提交到传输层

  2. 传输层重组报文交给指定应用程序
    • TCP协议根据报文段头部的序号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组成HTTP报文
    • 将HTTP报文交付给TCP头部指定的目的端口号程序,上交到应用层
  3. 客户端对HTTP请求进行分析并构建响应报文
    1. 对于请求行中指定的URL,查看是否需要重定向。

      若需要重定向则返回301(永久重定向)或302(暂时重定向)状态码,并在响应报文首部Location字段写入重定向的地址。

    2. 查看请求报文首部if-none-match字段对应的资源是否更新

      若为更新返回304状态码,表示资源未更新。

    3. 查看是否需要通知浏览器进行缓存

      若需要浏览器更新,则设定cache-control:max-age=2000(以2000秒为例)

  4. 服务端应用层将HTTP报文发送回客户端

    过程与上述无异。

  5. 关闭HTTP连接

    查看是否处于长连接

    • HTTP1.0中通过Connection:keep-alive声明长连接,否则默认使用短连接;HTTP1.1中默认长连接)
    • 若使用长连接则暂时不关闭HTTP连接;若使用短连接则进行HTTP四次挥手过程(详情见第五关)

浏览器侧:

  1. 网络进程接收到HTTP响应报文进行分析
    1. 若响应状态码为301或302则重新构建HTTP请求报文,url为响应报文的location对应的url
    2. 若响应码为304则直接使用浏览器的缓存资源
    3. 若状态码为200,则请求成功。根据资源类型进行处理。
  2. 根据content-Type处理相应数据
    • 若content-Type是html/text则是html页面,通过IPC通知浏览器主线程准备渲染页面。
    • 若content-Type是字节流类型,则使用下载管理器进行资源下载。
  3. 渲染页面并显示

    这部分内容十分复杂(包括了浏览器的渲染过程和 Javascript的执行机制)

    请看下次博客分享~


Oliver
76 声望13 粉丝

Slow Done, Achiev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