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ork
一个程序一调用fork函数,系统就为一个新的进程准备了前述三个段,首先,系统让新的进程与旧的进程使用同一个代码段,因为它们的程序还是相同的,对于数据段和堆栈段,系统则复制一份给新的进程,这样,父进程的所有数据都可以留给子进程,但是,子进程一旦开始运行,虽然它继承了父进程的一切数据,但实际上数据却已经分开,相互之间不再有影响了,也就是说,它们之间不再共享任何数据了。而如果两个进程要共享什么数据的话,就要使用另一套函数(shmget,shmat,shmdt等)来操作。现在,已经是两个进程了,对于父进程,fork函数返回了子程序的进程号,而对于子程序,fork函数则返回零,这样,对于程序,只要判断fork函数的返回值,就知道自己是处于父进程还是子进程中。

事实上,目前大多数的unix系统在实现上并没有作真正的copy。一般的,CPU都是以“页”为单位分配空间的,象INTEL的CPU,其一页在通常情况下是4K字节大小,而无论是数据段还是堆栈段都是由许多“页”构成的,fork函数复制这两个段,只是“逻辑”上的,并非“物理”上的,也就是说,实际执行fork时,物理空间上两个进程的数据段和堆栈段都还是共享着的,当有一个进程写了某个数据时,这时两个进程之间的数据才有了区
别,系统就将有区别的“页”从物理上也分开。系统在空间上的开销就可以达到最小。

2、对于exec系列函数
一个进程一旦调用exec类函数,它本身就“死亡”了,系统把代码段替换成新的程序的代码,废弃原有的数据段和堆栈段,并为新程序分配新的数据段与堆栈段,唯一留下的,就是进程号,也就是说,对系统而言,还是同一个进程,不过已经是另一个程序了。不过exec类函数中有的还允许继承环境变量之类的信息,这个通过exec系列函数中的一部分函数的参数可以得到。

对于fork():
1、子进程复制父进程的所有进程内存到其内存地址空间中。
父、子进程的 “数据段”,“堆栈段”和“代码段”完全相同,即子进程中的每一个字节都和父进程一样。

2、子进程的当前工作目录、umask掩码值和父进程相同,fork()之前父进程打开的文件描述符,在子进程中同样打开,并且都指向相同的文件表项。
3、子进程拥有自己的进程ID。

对于exec():
1、进程调用exec()后,将在同一块进程内存里用一个新程序来代替调用exec()的那个进程,新程序代替当前进程映像,当前进程的“数据段”,“堆栈段”和“代码段”背新程序改写。
2、新程序会保持调用exec()进程的ID不变。
3、调用exec()之前打开打开的描述字继续打开(好像有什么参数可以令打开的描述字在新程序中关闭)

vfork为写时复制,只有往进程中写数据时才复制那份资源
1.  fork  ():子进程拷贝父进程的数据段,代码段
    vfork ( ):子进程与父进程共享数据段
2.  fork ()父子进程的执行次序不确定
    vfork 保证子进程先运行,在调用exec 或exit 之前与父进程数据是共享的,在它调用exec或exit 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度运行。
3.  vfork ()保证子进程先运行,在她调用exec 或exit 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度运行。如果在调用这两个函数之前子进程依赖于父进程的进一步动作,则会导致死锁

为什么需要vfork:
fork会复制一份独立的数据段与堆栈,而exec的调用会产生新的数据段与堆栈。这种情况下,前面复制数据段与代码段的行为就没什么意义了。而复制又很浪费时间与空间。为了提高效率,产生了vfork。vfork不会复制数据段与堆栈,它产生的子进程会使用父进程的数据段与代码段。因此用vfork代替fork,从效率上看很划算。

线程池工作流程:

  1. 线程池判断核心线程池里的线程是否都在执行任务。如果不是,则创建一个新的工作 线程来执行任务。如果核心线程池里的线程都在执行任务,则进入下个流程。
  2. 线程池判断工作队列是否已经满。如果工作队列没有满,则将新提交的任务存储在这 个工作队列里。如果工作队列满了,则进入下个流程。
  3. 线程池判断线程池的线程是否都处于工作状态。如果没有,则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线程 来执行任务。如果已经满了,则交给饱和策略来处理这个任务。

仇实
23 声望0 粉丝

头像为AI合成


« 上一篇
buffer 和 cache
下一篇 »
网络与so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