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MySql数据是存在磁盘的,也从上一篇文章知道他是怎么读取磁盘文件的数据。那我们通过select查询数据的时候,就会从磁盘读到MySql,然后返回给客户端。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假设有个热数据,我们每秒需要查10次,按照上面的流程,就要查10次磁盘,尽管有索引的存在,那效率也是很低的,所以MySql有一个缓冲池Buffer Pool,把每次查询的数据存放在Buffer Pool里,后面如果再查这个数据,就直接从Buffer Pool里取,就避免了每次从磁盘查找,性能就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磁盘中,我们每次查询的时候,会定位到数据页,然后二分查找某一行,在Buffer Pool中,他也是类似的,所以我们查找到某一条数据的时候,他就会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页加载到Buffer Pool。
把数据页的信息加载到Buffer Pool时,我们称之为缓存页,他也是16kb,另外每个缓存页还对应着描述数据,这些描述数据包括缓存页的信息(比如地址)、数据页的信息等。我们假设Buffer Pool的大小是160kb,那他就有10个缓存页和10个描述数据,所以Buffer Pool实际大小会超过160kb。
当从磁盘读取一个数据页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把他放在哪个缓存页里,也需要知道缓存页的地址,这些信息是存在描述数据里的,所以MySql维护了一个双向链表数据结构的free链表,当还没有加载数据页的时候,他的结构是这样的(这里描述数据就画了6个,以及忽略了描述数据到缓存页的指向):
当我们加载一个数据页的时候,会先从free链表判断是否还有描述数据,如果有,说明缓存页还没有满,那就把数据页的信息加载到缓存页中。同时把这个描述信息从free链表中移除,然后加入到双向链表数据结构的LRU链表。LRU链表就是会把最新访问的移动到头部去。
如果没有,说明缓存页都有数据了。上面的LRU链表作用就在这里体现了,既然缓存页都满了,那肯定会淘汰已有的缓存页给新的缓存页,LRU链表就是把链表最后面的,也就是最少访问的描述数据对应的缓存页的数据刷入磁盘,然后把这个缓存页给新的数据页。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