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 是第一个完整支持 ACID 事务的 MySQL 存储引擎,其特点是行锁设计
支持 MVCC、支持外键、提供一致性非锁定读。
缓冲池
缓冲池简单来说就是一块内存区域,通过内存的速度来弥补磁盘速度较慢对数据库性能的影响。
在数据库中进行读取页的操作,首先将从磁盘读到的页存放在缓冲池中,这个过程称为将页 “FIX” 在缓冲池中。下一次再读取相同的页时,首先判断该页是否在缓冲池中。若在缓冲池中,称该页在缓冲池中被命中,直接读取该页。
对于数据库中页的修改操作,则首先修改在缓冲池中的页,然后再以一定的频率刷新到磁盘上。
缓冲池的大小,是通过参数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来设置的。
缓冲池中缓存的数据页类型有:索引页、数据页、undo 页、插入缓存、自适应哈希索引、InnoDB 存储的锁信息、数据字典信息等。
通常来说,数据库中的缓冲池是通过 LRU(Latest Recent Used)算法来进行管理的。即最频繁使用的页在 LRU 列表的前端,而最少使用的页在 LRU 列表的尾端。当缓冲池不能存放新读取到的页时,将首先释放 LRU 列表中尾端的页。
但采用这种算法时,会导致一个问题:当一次查询操作需要访问表中许多页时,根据缓存的机制,会将这些页放到缓存 LRU 的首部,那么,其他操作频繁的页会被刷出,从而影响缓冲池的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nnoDB 的 LRU 列表进行了优化,加入了 midpoint 位置。
新读取到的页,虽然是新访问的页,但并不是直接放到缓存列表的首部,而是放入到缓存列表的 midpoint 位置。
midpoint 是通过 innodb_old_blocks_pct
参数来配置的。
在 InnoDB 存储引擎中,把 midpoint 之后的列表称为 old 列表,之前的列表称为 new 列表。
同时,InnoDB 引入了另一个参数 —— innodb_old_blocks_time
,用来表示页读取到 midpoint 位置后,需要等待多久才会被加入到 LRU 列表的 new 列表中。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命令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变量 Buffer pool hit rate
表示缓冲池的命中率。这个比率越大,说明缓冲池运行状态越好,当过低时,需要观察是否由于全表扫描引起的缓冲池被污染。
需要注意,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显示的不是当前的状态,而是过去某个时间范围内 InnoDB 的状态。
checkpoint
InnoDB 在修改数据时,如果该数据在缓存中,会直接修改缓存中的数据,所以会出现缓存中的数据和磁盘中的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在缓存中的页被修改后,称该页为脏页(dirty page),即缓冲池中的页和磁盘上的页的数据产生了不一致。
当产生脏页时,就需要一种机制来同步脏页到磁盘。这时就会通过 checkpoint 机制来将脏页刷新回磁盘。
当数据库发生宕机时,数据库不需要重做所有的日志,因为 Checkpoint 之前的页都已经刷新回磁盘。故数据库只需要对 Checkpoint 之后的重做日志进行恢复。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