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GTD时间管理

说实话,二十多年了,也不明白什么是时间管理,只知道手头上的事做了又做,拖延症又已经晚期了,很多事情很难有效快速的完成,五一假期又过的十分松懈,不经意间了解了GTD时间管理法,这边打算试试并把学到的东西先记下来,所以如果坚持下来的话,应该会有后续的吧。

附:topbook的GTD时间管理介绍 网页链接

GTD

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附一手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直观的意思就是“将事情处理好”,主要的作用就是将你需要做的事情列举出来并且处理它们。事情是做不完的,真正的生产力不应该是由任务的完成数量来决定的,而是由本质上有价值的结果来决定的。我们的大脑是一个不稳定的储存器,它记录不下所有的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也不能将长时间的记忆进行及时的回忆。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外部稳定的储存器来帮助我们完成这些事情,而这个外部的储存器,我们可以使用GTD时间管理法来构建。

GTD的具体流程

把要做的事情列举出来,还需要流程嘛?

GTD的五个核心原则是: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

而视频中将GTD的核心原则划分为了更加主动的:捕获、明晰、组织、回顾、执行。

事件的最初列举由被动的收集变成了主动的捕获,让我们变成了一个思考者,思考我们将要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傻傻的等待没来由的事情主动找上我们,而之后的明晰将事件更加的精细化。这里我用视频中的例子来描述GTD的流程:

  1. 将所有的需要做的事件列举在一起,这个容器我们称之为收集箱
  2. 对收集箱中的每个事件进行明晰,进行以下的几个问题

    1. 这件事可以完成么?

      • 可以完成:进行下一步。
      • 可能可以完成,但是我还没有计划,只是有一个想法:将时间归纳到可能清单
      • 可能需要参考一些文档或视频才能最终确定:将参考内容加入到参考资料中
    2. 这件事可以一步完成么?

      • 可以一步完成:进行下一步。
      • 不能一步完成:需要列举项目清单,将项目分解成执行清单
    3. 这件事可以两分钟完成么?

      • 可以:现在就去做。
      • 不可以:进行下一步。
    4. 这件事必须我做么?

      • 是的:进行下一步。
      • 不是:将任务归纳到等待清单
    5. 这件事有特定的时间么?

      • 有特定时间:直接在日历或提醒APP上添加即可。
      • 没有特定时间:将任务归纳到执行清单。
  3. 进行每日的回顾和每周的查漏补缺,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份自己的检查文档对自己本周的事件进行一个查漏补缺,当然,如果事件出现了突发情况无需执行了,我们可以将它移动到回收站。

上面的步骤中我们对事件进行了明晰归纳和组织,分为了收集箱,项目清单,可能清单,参考资料,等待清单,执行清单,回收箱几个大类,这样事件在我们面前变得更加的清晰明了,我们只需要对着执行清单,将我们要做的事情一件件的做好即可,但是这又引发了一个新问题,执行清单中的事情那么多,应该怎么将他们排序呢?

事件排序

排序这个问题很尖锐,视频中提到了三种排序方式,GTD方式,要事第一方式和四象限法则,这里我还没有深入的研究,可能需要等等了。

事件构建中的注意事项

  1. 执行清单中的事情必须是一步可以完成的。
  2. 对于项目清单和可能清单中的事件要学会做计划,做方案。
  3. 要对事件所需的时间进行一个预估。
  4. 要为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自己可能想做的事预留时间。

如何提高执行效率

  1. 一次只专心处理一件事情。
  2. 使用番茄钟。
  3. 减少自己的负罪感错觉。

什么时候做

这里仅仅附上一张图吧

检查清单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一份检查清单来对自己的事件列举进行一次查漏补缺,但是我这里刚开始接触GTD法则,所以也没有产生自己的检查清单供大家参考,所以我可能会在后续中继续写一写对GTD的想法已经把自己的检查文档或是事件列表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件

参考文件的参考价值的高低是相对的,我们现在的时代获取答案的方式太简单了,只需要在搜索引擎输入内容点击搜索就可以了,不过在这无边的资源海洋中分辨对自己有用的或是正确的就非常难了。所以我们需要提高自己对参考文件的分辨能力,主要在以下几点:

  1. 回归常识,拒绝奇怪的东西。如:量子速读
  2. 提高自己的个人知识库,自己知道的多了,能分辨的东西就多了。
  3. 提高自己的存档标准,对一些很容易就可以找到或是不需要回顾记忆的内容不需要进行存档。

回收站

回收站的作用主要就是为了存放一些因意外不需要执行的事件,但是如果事件又发生了转变你可以再将它拿出来。


冇妹
12 声望2 粉丝

重峦叠嶂,庆幸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