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描述
这是 LeetCode 上的 「146. LRU 缓存机制」 ,难度为 「中等」。
运用你所掌握的数据结构,设计和实现一个 LRU (最近最少使用) 缓存机制 。实现 LRUCache 类:
- LRUCache(int capacity) 以正整数作为容量 capacity 初始化 LRU 缓存
- int get(int key) 如果关键字 key 存在于缓存中,则返回关键字的值,否则返回 -1 。
-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如果关键字已经存在,则变更其数据值;如果关键字不存在,则插入该组「关键字-值」。当缓存容量达到上限时,它应该在写入新数据之前删除最久未使用的数据值,从而为新的数据值留出空间。
进阶:你是否可以在 时间复杂度内完成这两种操作?
示例:
输入
["LRUCache", "put", "put", "get", "put", "get", "put", "get", "get", "get"]
[[2], [1, 1], [2, 2], [1], [3, 3], [2], [4, 4], [1], [3], [4]]
输出
[null, null, null, 1, null, -1, null, -1, 3, 4]
解释
LRUCache lRUCache = new LRUCache(2);
lRUCache.put(1, 1); // 缓存是 {1=1}
lRUCache.put(2, 2); // 缓存是 {1=1, 2=2}
lRUCache.get(1); // 返回 1
lRUCache.put(3, 3);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2 作废,缓存是 {1=1, 3=3}
lRUCache.get(2); // 返回 -1 (未找到)
lRUCache.put(4, 4);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1 作废,缓存是 {4=4, 3=3}
lRUCache.get(1); // 返回 -1 (未找到)
lRUCache.get(3); // 返回 3
lRUCache.get(4); // 返回 4
提示:
- 1 <= capacity <= 3000
- 0 <= key <= 3000
- 0 <= value <=
- 最多调用 3 * 次 get 和 put
基本分析
LRU 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页面置换算法。
将 LRU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当不得不淘汰某些数据时(通常是容量已满),选择最久未被使用的数据进行淘汰。
题目让我们实现一个容量固定的 LRUCache
。如果插入数据时,发现容器已满时,则先按照 LRU 规则淘汰一个数据,再将新数据插入,其中「插入」和「查询」都算作一次“使用”。
可以通过 🌰 来理解,假设我们有容量为 的 LRUCache
和 测试键值对 [1-1
,2-2
,3-3
] ,将其按照顺序进行插入 & 查询:
- 插入
1-1
,此时最新的使用数据为1-1
- 插入
2-2
,此时最新使用数据变为2-2
- 查询
1-1
,此时最新使用数据为1-1
- 插入
3-3
,由于容器已经达到容量,需要先淘汰已有数据才能插入,这时候会淘汰2-2
,3-3
成为最新使用数据
键值对存储方面,我们可以使用「哈希表」来确保插入和查询的复杂度为 。
另外我们还需要额外维护一个「使用顺序」序列。
我们期望当「新数据被插入」或「发生键值对查询」时,能够将当前键值对放到序列头部,这样当触发 LRU 淘汰时,只需要从序列尾部进行数据删除即可。
期望在 复杂度内调整某个节点在序列中的位置,很自然想到双向链表。
双向链表
具体的,我们使用哈希表来存储「键值对」,键值对的键作为哈希表的 Key,而哈希表的 Value 则使用我们自己封装的 Node
类,Node
同时作为双向链表的节点。
- 插入:检查当前键值对是否已经存在于哈希表:
- 没达到容量:插入哈希表,并将当前键值对所对应的
Node
节点调整到链表头部(refresh
操作) - 已达到容量:先从链表尾部找到待删除元素进行删除(
delete
操作),然后再插入哈希表,并将当前键值对所对应的Node
节点调整到链表头部(refresh
操作) - 如果存在,则更新键值对,并将当前键值对所对应的
Node
节点调整到链表头部(refresh
操作) - 如果不存在,则检查哈希表容量是否已经达到容量:
- 查询:如果没在哈希表中找到该 Key,直接返回 ;如果存在该 Key,则将对应的值返回,并将当前键值对所对应的
Node
节点调整到链表头部(refresh
操作)
一些细节:
- 为了减少双向链表左右节点的「判空」操作,我们预先建立两个「哨兵」节点
head
和tail
。
代码:
class LRUCache {
class Node {
int k, v;
Node l, r;
Node(int _k, int _v) {
k = _k;
v = _v;
}
}
int n;
Node head, tail;
Map<Integer, Node> map;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n = capacity;
map = new HashMap<>();
head = new Node(-1, -1);
tail = new Node(-1, -1);
head.r = tail;
tail.l = head;
}
public int get(int key) {
if (map.containsKey(key)) {
Node node = map.get(key);
refresh(node);
return node.v;
}
return -1;
}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Node node = null;
if (map.containsKey(key)) {
node = map.get(key);
node.v = value;
} else {
if (map.size() == n) {
Node del = tail.l;
map.remove(del.k);
delete(del);
}
node = new Node(key, value);
map.put(key, node);
}
refresh(node);
}
// refresh 操作分两步:
// 1. 先将当前节点从双向链表中删除(如果该节点本身存在于双向链表中的话)
// 2. 将当前节点添加到双向链表头部
void refresh(Node node) {
delete(node);
node.r = head.r;
node.l = head;
head.r.l = node;
head.r = node;
}
// delete 操作:将当前节点从双向链表中移除
// 由于我们预先建立 head 和 tail 两位哨兵,因此如果 node.l 不为空,则代表了 node 本身存在于双向链表(不是新节点)
void delete(Node node) {
if (node.l != null) {
Node left = node.l;
left.r = node.r;
node.r.l = left;
}
}
}
- 时间复杂度:各操作均为
- 空间复杂度:
最后
这是我们「刷穿 LeetCode」系列文章的第 No.146
篇,系列开始于 2021/01/01,截止于起始日 LeetCode 上共有 1916 道题目,部分是有锁题,我们将先将所有不带锁的题目刷完。
在这个系列文章里面,除了讲解解题思路以外,还会尽可能给出最为简洁的代码。如果涉及通解还会相应的代码模板。
为了方便各位同学能够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提交代码,我建立了相关的仓库:https://github.com/SharingSou... 。
在仓库地址里,你可以看到系列文章的题解链接、系列文章的相应代码、LeetCode 原题链接和其他优选题解。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