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经常见到一个两三千行的 controller 类,类之所以发展成如此庞大,有如下原因:
长函数太多
类里面有特别多的字段和函数
量变引起质变,可能每个函数都很短小,但数量太多
1 程序的modularity
你思考过为什么你不会把all code写到一个文件?因为你的潜意识里明白:
相同的功能模块无法复用
复杂度远超出个人理解极限
一个人理解的东西是有限的,在国内互联网敏捷开发环境下,更没有人能熟悉所有代码细节。
解决复杂的最有效方案就是分而治之。所以,各种程序设计语言都有自己的模块划分(modularity)方案:
从最初的按文件划分
到后来使用OO按类划分
开发者面对的不再是细节,而是模块,模块数量显然远比细节数量少,理解成本大大降低,开发效率也提高了,再也不用 996, 每天都能和妹纸多聊几句了。
modularity,本质就是分解问题,其背后原因,就是个人理解能力有限。
说这么多我都懂,那到底怎么把大类拆成小类?
2 大类是怎么来的?
2.1 职责不单一
最容易产生大类的原因。
CR一段代码:
该类持有大类的典型特征,包含一坨字段:这些字段都缺一不可吗?
userId、name、nickname等应该是一个用户的基本信息
email、phoneNumber 也算是和用户相关联
很多应用都提供使用邮箱或手机号登录方式,所以,这些信息放在这里,也能理解
authorType,作者类型,表示作者是签约作者还是普通作者,签约作者可设置作品的付费信息,但普通作者无此权限
authorReviewStatus,作者审核状态,作者成为签约作者,需要有一个申请审核的过程,该状态字段就是审核状态
editorType,编辑类型,编辑可以是主编,也可以是小编,权限不同
这还不是 User 类的全部。但只看这些内容就能看出问题:
普通用户既不是作者,也不是编辑
作者和编辑这些相关字段,对普通用户无意义
对那些成为作者的用户,编辑的信息意义不大
因为作者不能成为编辑。编辑也不会成为作者,作者信息对成为编辑的用户无意义
总有一些信息对一部分人毫无意义,但对另一部分人又必需。出现该问题的症结在于只有“一个”用户类。
普通用户、作者、编辑,三种不同角色,来自不同业务方,关心的是不同内容。仅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系统的用户,就把它们都放到一个用户类,导致任何业务方的需求变动,都会反复修改该类,严重违反单一职责原则。 所以破题的关键就是职责拆分。
虽然这是一个类,但它把不同角色关心的东西都放在一起,就愈发得臃肿了。
只需将不同信息拆分即可: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long user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nickname;
private String email;
private String phoneNumber;
...
}
public class Author {
private long userId;
private AuthorType authorType;
private ReviewStatus authorReviewStatus;
...
}
public class Editor {
private long userId;
private EditorType editorType;
...
}
复制代码
拆出 Author、Editor 两个类,将和作者、编辑相关的字段分别移至这两个类里。 这俩类分别有个 userId 字段,用于关联该角色和具体用户。
2.2 字段未分组
有时觉得有些字段确实都属于某个类,结果就是,这个类还是很大。
之前拆分后的新 User 类: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long user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nickname;
private String email;
private String phoneNumber;
...
}
复制代码
这些字段应该都算用户信息的一部分。但依然也不算是个小类,因为该类里的字段并不属于同一种类型的信息。 如,userId、name、nickname算是用户的基本信息,而 email、phoneNumber 则属于用户的联系方式。
需求角度看,基本信息是那种一旦确定一般就不变的内容,而联系方式则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绑定各种社交账号。把这些信息都放到一个类里面,类稳定程度就差点。
据此,可将 User 类的字段分组: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long user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nickname;
private Contact contact;
...
}
public class Contact {
private String email;
private String phoneNumber;
...
}
复制代码
引入一个 Contact 类(联系方式),把 email 和 phoneNumber 放了进去,后面再有任何关于联系方式的调整就都可以放在这个类里面。 此次调整,把不同信息重新组合,但每个类都比原来要小。
前后两次拆分到底有何不同?
前面是根据职责,拆分出不同实体
后面是将字段做了分组,用类把不同的信息分别封装
大类拆解成小类,本质上是个设计工作,依据单一职责设计原则。
若把大类都拆成小类,类的数量就会增多,那人们理解的成本是不是也会增加呢? 这也是很多人不拆分大类的借口。
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中,本就有如包、命名空间等机制,将各种类组合在一起。在你不需要展开细节时,面对的是一个类的集合。 再进一步,还有各种程序库把这些打包出来的东西再进一步打包,让我们只要面对简单的接口,而不必关心各种细节。
软件正这样层层封装构建出来的。
最后
如果你觉得此文对你有一丁点帮助,点个赞。或者可以加入我的开发交流群:1025263163相互学习,我们会有专业的技术答疑解惑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点用的话,麻烦请给我们的开源项目点点star: https://gitee.com/ZhongBangKe...不胜感激 !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