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关于动作捕捉能力的实际应用场景越来越多,比如科幻电影里特效制作,虚拟游戏人物的制作等,这些大多采用了传统的动作捕捉方案。
传统的动作捕捉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法:光学捕捉和惯性捕捉。
光学动作捕捉需要在人体的关键点部位粘贴反射标志,通过多个红外摄像头从不同角度追踪人体身上的光标位置,具有精度高、时延低的优势,缺点是对场地有严格要求,设备穿戴繁琐,价格也十分昂贵。惯性动捕系统是通过陀螺仪、加速度计等惯性传感器来捕获人体关键骨骼的旋转信息,相比光学式动捕穿戴方便,但精度较低,易受地磁干扰。
无论是光学式还是惯性式动捕系统,都需要穿戴专业的动捕设备,同时成本很高。而华为3D建模服务(3D Modeling Kit)最新推出的动作捕捉能力,仅需要RGB摄像头就可以捕获人体关键点的旋转信息,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实现动作捕捉。
技术支持
那么,脱离了辅助设备,华为是采用了哪些技术来实现低门槛高精准的动作捕捉能力的呢?
人体检测技术
进行动作捕捉前需要从图像中定位出人体的位置。人体检测技术可以回归出包含人体的边界框,根据边界框切割出对应的区域可以去除冗余的背景,方便后续的姿态估计。
3D人体姿态估计技术
动作捕捉能力最关键的一环,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单目姿态估计算法可以从RGB图像中估计出人体关键点的3D位置和骨骼的旋转信息,从而可以应用到广泛的实际场景中。
模型加速与压缩技术
动捕算法最终要部署在端侧,由于存储空间和功耗的限制,对于模型的时延和大小要求都非常严格。一方面,需要针对移动设备的CPU设计合适的轻量化网络结构。另一方面对于训练好的float32模型进行参数量化,转化为int8模型,并针对部分算子进行优化,压缩模型大小的同时显著提高推理速度。
应用场景
动作捕捉能力最广泛也最直接的应用是用来驱动虚拟形象,在虚拟直播、游戏和电影制作等场景都有着不少需求。例如在游戏中,利用动作捕捉能力,用户上传一段视频即可捕捉其中的人物动作,产生对应的数据来驱动游戏中的人物。
另外在短视频领域,动作捕捉能力也大有可为。基于模型的动捕算法可以输出人体网格,在此基础上可以添加各种特效。
除此之外,动作捕捉能力还有更多待开发的应用场景和无限的使用价值,华为动作捕捉能力极大降低了各行业的开发使用门槛。
了解更多详情>>
访问华为开发者联盟官网
获取开发指导文档
华为移动服务开源仓库地址:GitHub、Gitee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了解 HMS Core 最新技术资讯~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