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为了解决代码堆积、迭代慢的问题,很多公司都在尝试用「native+小程序」的架构模式。微信、百度、阿里这些大厂的小程序容器技术要么不公开,要么太重会接管底层都不是很合适,市面上能实现app跑小程序的也就FinClip 和 uniapp比较成熟。
FinClip 与 uni-app 二者有什么区别?又什么优劣势呢?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深入地探讨 FinClip 与 uni-app 之间的差异,彼此间的长处与弱点。uni-app 是一款很棒的前端应用开发框架,但并不能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编写小程序时面临的所有问题。
设计区分
uni-app 是为了解决跨端应用研发问题的前端框架
简单来说,uni-app 是一款为了解决跨端开发问题所设计的前端开发框架,开发者通过 uni-app 所编写出的一套代码,可以发布到 iOS,Android,H5 平台之中。
配合 uni-app 官方提供的 IDE 工具 HBuilderX,还可以直接通过第三方小程序开发工具(如微信开发者工具,百度开发者工具等)中的 HTTP 服务,将在 IDE 中编写的代码在第三方开发者工具中进行编译预览,打包成对应的小程序资源。
uniMPSDK 是一款运行小程序的前端框架
如果你想在已有的 App 中集成小程序的能力,也可以使用 uni-app 推出的小程序 SDK(官方称为 uniMPSDK,仅可被用于基于 uni-app 开发的原生应用中)。在 iOS 或 Android 应用中集成对应的 uniMPSDK,也能够实现维护一套小程序代码,在两种客户端中运行的效果。
此外,uni-app 也为开发者提供了较丰富的生态资源,如 DCloud 官方提供了插件市场的功能,开发者可以自行根据业务选择,在自有应用或小程序中集成插件,也可以成为插件开发者,上传共享自研的插件资源。
经过多年的发展,uni-app 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成熟度和开发社区资源了,很多开发者可以通过学习 Vue.js 前端语法入手,再加上 uni-app 的帮助,就能快速写出跨端的移动应用。随着新推出的 uniMPSDK,开发者也能在自研的移动应用中运行小程序。
但一些原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uni-app 也仍然没有办法解决:
- 对性能的优化有限,适合做一些简单场景下的应用或小程序。想实现复杂场景与业务下的应用还是得靠原生;
- 维护迁移成本较高,如 uni-app 只能使用官方的云端打包,部署,统计与广告联盟服务,使用第三方服务有较大限制(也能理解,毕竟 uni-app 使用无须付费);
而如果将话题转到 uniMPSDK(uni-app 提供的小程序 SDK),也存在一些体验不佳的问题:
- 必须要使用 uni-app 框架开发小程序才行,不支持运行纯 wxml 的微信小程序;
- 小程序依然采用了 Webview 渲染或者原生渲染(React Native/weex)的技术架构,性能有限;
- 集成 uniMPSDK 后,App 包的体积可能会增长 7-16Mb 左右;
- 目前仅支持在 iOS 或 Android 应用中集成 SDK,无法适配其他平台;
除了官方社区,你可以在许多地方找到用户的不同声音。比如在知乎中的这则问答「2021年了,uniapp 发展的怎么样了?」中,就充满了对 uni-app 的各种声音。
FinClip 是一款轻应用平台
与 uni-app 不同,FinClip 的定位并非一款跨端应用研发框架,而是一款轻应用(小程序属于轻应用的一个子类)技术平台,它是由这几部分所组成的:
- 一个能运行小程序的安全沙箱(也就是 FinClip SDK),通过嵌入式 SDK 的形态让移动端软件、PC 端软件与物联网设备软件在内的宿主环境集成;
- 一个应用商店(FinClip 管理后台)提供应用的发现(陈列、搜索与推荐)机制、上下架与灰度发布的管理后台;
- 一系列的开发与监控工具(如使用 FinClip IDE 完成代码编写,使用 FinClip App 完成小程序预览);
产品手册放在这里,大家可以自己看。
通过安全沙箱,应用商店与开发工具的结合使用,开发者可以方便的使用这一系列工具完成小程序的设计与研发(直至后续的管理)了。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尽管市面中已经出现了多款小程序平台(如微信小程序,字节小程序,百度智能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等等),但由于微信的头部流量地位使然,大多时候我们会先研发微信平台的小程序,在此之后再根据实际业务场景,选择将小程序迁移回自有应用中”。
在这个过程中,是否需要将小程序一次性上传至多个小程序平台的决策,很难在立项一开始就被业务方(或甲方)制定出来。由于市场中“微信”所扮演的国民应用的角色无法在短期内被其他应用取代,大多数企业会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这样的选择,即“先上架微信小程序,随后再将微信小程序,迁移到自有的移动应用中”,在这个过程里,还可能涉及通过小程序对已有应用中 H5 业务的改造。
因此,我们关注的内容则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开发微信小程序 → 将微信小程序迁移到自有应用中 → 某些应用小程序暂时不上架微信,但也需要具备统一的语法与框架,学习与迁移成本不应太高
伴随着对 FinClip 的了解逐渐深入,你会慢慢感觉到 FinClip 与 uniMPSDK 两者之间的设计思路也不尽相同(uniapp 作为前端开发框架,不再进行对比):
由于 FinClip 更加关注小程序全生命周期的相关事情,我们也将全部的产研精力放在关注“让自己 App 中的小程序跑得和微信中小程序一样顺滑”这个问题上,因此不论是 iOS 应用,Android 应用,Flutter 应用,RN 应用,甚至是 Windows 应用程序都可以集成 FinClip SDK,并在其中运行不论是微信小程序,亦或是基于第三方框架设计的小程序。
而通过管理后台,我们还可以对小程序的描述信息(比如头像,标题),关联应用(与某个移动应用进行关联)与小程序版本进行管理,解决小程序热更新并满足运营需要。即使开发者不在应用商店中对 App 进行发版更新,我们仍然可以更新小程序资源,只要用户安装并打开了 App,我们就可以根据规则库的配置实现小程序“千人千面”的功能。
2、实际使用
如同前文所说,由于 uniMPSDK 仅支持基于 uni-app 框架生成的小程序代码,因此不妨让我们尝试通过 HBuilderX 生成一个第三方小程序 DEMO,看看有哪些区别。
接下来,再让我们试试运行一个原生微信小程序,来看看是否能够在 FIDE 或 uni-app 中运行。
和在 uniMPSDK 官方文档中所介绍的一样:
uni 小程序 SDK 仅支持使用 uni-app 开发的小程序,不支持纯 wxml 微信小程序运行。但 uni-app 支持使用 wxml 格式的小程序组件;
目前 uni 小程序 SDK 仅支持在原生 App 中集成使用,暂不支持 HBuilderX 打包生成的 App 中集成。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想将已有的微信小程序迁移到自有 App 中进行使用,除非小程序原本就基于 uni-app 进行设计,否则无法使用 HBuilder(uni-app)实现;如果你想在已有的 App 中集成小程序,也只能在原生 App(iOS 或 Android)中集成使用,通过 HBuilderX 所打包出的多端 App 也无法集成对应小程序。
此外,对比管理后台,我们会发现在 uni-app 中,除了向开发者提供了应用管理(含统计分析)以外,更多提供了围绕“广告联盟,插件市场,云打包增值服务,短信验证码与一键登录”功能的增值服务,对于小程序本身所关注的范围有限。
在 FinClip 的管理后台中,则围绕小程序,应用,开发与数据统计等功能,提供了完善的小程序全生命流程管理服务。不论是与小程序相关的版本审核与上下架,灰度发布的规则制定与实现,还是与安全相关的域名,证书管理,都更加围绕小程序与应用本身提供对应的服务。
小程序上下架为什么能解决 App 热更新的问题?
大多数时候,用户点击 App 中的小程序后,会通过网络服务请求小程序相关的资源,而如果当某个小程序背后的业务出现故障导致不可用的时候,就必须要对 App 进行发版更新,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您可以直接在 FinClip 管理后台对小程序进行下架操作,对 App 无须做任何改变,用户点击 App 中的小程序时,会直接提示该应用已经被下架,避免业务故障直接出现在用户侧。
小结
自此,我们初步对比了两个产品的差别。虽然在首次了解产品时,可能会因为产品描述与推广差异混淆其中的相似与差异,但各位读者朋友应该感觉到,两个产品有着根本的不同。
uni-app 主要用于解决跨端应用开发问题,通过使用 Vue.js 开发所有前端应用的框架,保证开发者编写一套代码,就可以发布到多个 App 与小程序平台中。但无法保证应用的体验顺滑与性能加载问题;
uniMPSDK 作为小程序前端框架,仅支持使用 uni-app 开发框架开发的小程序,无法将已有的微信小程序迁移在自有应用中,也不支持在通过 uni-app 导出的 App 中嵌入小程序;
FinClip 是一套小程序生态,通过集成 FinClip 的 SDK 并在后台中进行操作,开发者可以轻而易举在自己的 APP 中提供打开小程序的相关能力。而用户通过 uni-app 导出的小程序,也能够在 FinClip 中进行编译运行。
待续。。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