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腾讯阿里又传出裁员的消息,据说比例很高,可能达到30%。从20年开始,裁员一轮接着一轮,互联网企业股价普遍跌了一半以上,甚至某些企业跌掉了90%,互联网行业正在发生巨变,处在巨变中的互联网人,出路在哪?有些大厂员工逃离一线,回老家体制内或者国企,有些二三线城市程序员离开国企去大厂,什么才是更好的选择?

年轻人的预期管理

过去十几年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成就了一大批人,有很多的造富神话:某某企业上市,核心员工财务自由、大厂P8年薪200万以上、应届生年薪50万……

但现在风向变了,在政策压力下,互联网行业不再是资本的宠儿,本身业务扩张也乏力,由增量变成存量,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过的并不是那么舒服。但年轻人对未来的预期还停留在高增长、高收入,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也很高,忽视了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

95后、00后们需要意识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收入持续的高增长是不可能的,必须学会管理好自己的预期。尤其要控制自己的杠杆率,消费品不要贷款,资产类贷款控制好月供,不要过高的负债。同时,对自己能力有一个明确的评估,不要关注当前薪资,而是评估以自己的能力在人力市场上能值多少钱,在这个数值下规划自己的消费和投资。不要让预期和现实的巨大差距影响自己的幸福度。

互联网行业的前景

这个问题很大,也很难一句两句讲清楚,但有一点可以明确,互联网的高光不在。从去年开始,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给很多企业开了天价罚单,像阿里、美团、滴滴、腾讯,都有意的进行战略收缩,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到民生的行业。对大企业的监管,直接导致了资本流入的减少,很多创业型企业很难融资,在之前,这类企业开出的薪水往往会高于大厂。 不知道未来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会不会更严,互联网行业会不会像K12一样,成为民生行业?互联网还能不能成为农村孩子翻身的机会?

在逆势中寻找机会

虽然互联网行业整体前景不明朗,但在具体细分行业,还是有一些机会。一方面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像AI、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虽然有点虚,但是也是一个避险的去处。另外像工业互联网、乡村振兴等方向,也有一些机会,当然薪资可能比互联网要低一些,但作为避险策略,进行战略性收缩也是可行的。

同时在一些基础软件领域,也有一些机会,相对于互联网的业务层,基础软件领域收到的冲击不会那么明显,而且这些领域客户粘性非常高,一旦打开市场后续发展很快。像一些操作系统、数据库内核、云原生操作系统等等。

永远保留PlanB

没有一个行业是经久不衰的,把所有赌注压在一个行业是不明智的行为。永远要有自己的B计划,像我了解到的,很多互联网人会去考一个教师资格证,当风险落到自己头上时,可以先找个学校教书。有些人回去研究投资理财,希望在行业没落之前有足够的被动收入。有些人会去做自媒体,做公众号,让自己在工作之外有一份保障。

但我们最需要提高的,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去了解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尽可能的去避险,或者退一万步讲,就算避不开,至少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生活的最终目标

这段来自一位媒体前辈「bian斯基」的微博,分享给各位:

我至今认为,自己如果去打工,只值一年30W。

一年下来,如果多挣了,我肯定一次性花完。

房贷车贷,永远按照老婆20我30来计划,加杠杆是不可能加杠杆的。

如果有孩子的话,养娃开支也只能按照这个水平计划。

跟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没有什么关系。我有一家公司,包括我自己,大家离开这个公司都会挣更多,但是在一起工作大家更快乐。

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纯粹是不相信我能比很多自己见过的更优秀的人挣更多。

然后是不相信钱,不相信超额的钱能够解决人的困境。

人们想要自由地生活,首先得相信人可以自由地生活,然后是坚持自己必须自由地生活。

跟我同时代的很多人,一边说着要自由,别人多给一级工资就奔过去,这种人是不配自由的。

就个人来说,我其实建议普通人躺平,别把过多的精力放到暴富上。

知道自己就这点本事了,降低生活的物欲,把消费降下来,别乱折腾,好好过日子。和自己妥协,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

但有能力的人,可以在危险中寻找机会,每次行业洗牌,都是实现跨越的机会。


双木枯荣
41 声望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