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要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安全可控的技术创新体系。

随着国产化趋势加速,信创产业发展也开始从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覆盖到大数据平台等更广泛的领域。作为率先启动信创实践的行业,金融行业是其中较为典型的、最早将实现稳定创新和自主可控纳入视野范围的,甚至将其作为IT基础建设的重要目标。

同时在如风控、精准营销等典型业务场景中,随着数据量逐渐庞大,金融机构对大数据平台的依赖性也日渐明显。因此,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会提出,需要自主可控的平台能力。

除了以上两点,还有几大实际面临的问题,在驱动金融甚至其他行业将大数据平台迁移提上日程。

一是漏洞修复的及时性,二是售后服务的支撑。首先,金融机构对软件平台的漏洞异常敏感,会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并希望及时得到修复。而国外软件平台的开发策略相对固定,每年可能就发三个版本,修复漏洞就会存在1-2个月的时间差,会对整个功能的迭代周期产生影响。其次,国外多数厂商的售后服务流程,普遍会有客服转接技术专家,再由技术专家评估得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响应相对延迟。

即便如此,完成国产化迁移还有几个原因需要慎重考虑:首先,迁移后,完全国产化的底层平台与原有上层系统可能无法兼容,新平台无法无缝对接自身业务。以数据库的迁移为例,如果企业只是换Oracle本身,只需找到一个支撑Oracle同等性能的数据库。但Oracle上面还有很多产品是基于它开发,有着自身的生态。如果更换可能会导致上方的全面瘫痪。在大数据平台上同样如此,如果更换的数据平台不兼容,很多上层主要的产品可能也都无法运转,难以保证服务的延续性。

其次,虽然金融机构大多具备很强的大数据技术能力与团队,但更多是集中在上层的数据资产、数据治理等方面工作,在底层平台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如要迁移至新的数据平台,会面临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企业也会担心后续的维护问题。

一边是国产化需求,另一边是保持业务稳定性、延续性,如何平衡这天平的两端?

一张图,马上懂!


网易数帆
391 声望550 粉丝

网易数智旗下全链路大数据生产力平台,聚焦全链路数据开发、治理及分析,为企业量身打造稳定、可控、创新的数据生产力平台,服务“看数”、“管数”、“用数”等业务场景,盘活数据资产,释放数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