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 阿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第一部分: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动力是什么
《自卑与超越》的作者是阿弗雷德·阿德勒。书中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书中精髓,如何正确合理的看待自卑,超越自卑,从而实现人生的意义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自卑。书中提到了,如果在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一个人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做自卑情结。
实际上,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地隐藏着一些自卑情结,而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高压的环境更容易使人产生心理落差,激发隐藏于心中的自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总感觉自己比不上比别人自己身上有一点问题就会无限放大。就好比说你代码写得挺好,但是在和人沟通的时候就老是词不达意,很是费劲。然后你就一味地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能言善道,更加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了。要是因为这个沟通问题给工作造成了阻碍,即使问题不大,你也会特别难过,觉得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错误,遇到好机会也觉得自己不行,迟出不前不敢争取。其实呢并不是你真的比不上别人,而是自卑将你裹挟,让你认为自己不行,但自卑并非是不可战胜的。
作者阿德勒。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并且人人都想超越这种自卑感。自卑与超越就是阿德勒本人思想成熟期的巅峰之作。在这本书中,阿德勒从自卑感这一核心概念出发,从家庭关系、学校教育、职业选择等多个领域中选取案例,介绍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和个人价值的理解,并给出了诸多实用的建议。那么接下来从三个部分来简述自卑与超越的精华内容。第一部分,一个人 超越自我 的动力是什么。第二部分, 怎样做 可以真正的实现自我超越。第三部分,应该怎样在自我超越中 实现生命 的意义。那我们就先来说说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动力是什么?阿德勒认为,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动力其实是 自卑感。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一提到自卑,咱们都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东西,常常把孤僻怕生、做事畏首畏尾这些东西往上套。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在的地位感到满意。也就是说自卑其实来源于你对现状的不满足。
这要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富二代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他们生来就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自带优越感,但这样的人呢其实也会自卑。根据广东省工商联发布的全省首份富二代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富二代都有自卑感,觉得自己比不上父母,父母呢没有她们这样优渥的成长机会,却创立一番事业,而自己在如此优渥的环境中长大了,却未必能做到像父母那样成功。所以你看,当你面对一件事感到无能为力时,就会产生自卑的情绪。而每个人表现自卑的形式是不同的,这该怎么理解呢?我们举个例子,三个孩子,第一次去动物园,当他们看到凶猛的大狮子后,第一个孩子吓得立刻要回家。第二个孩子呢则傻站在那里,浑身颤抖地表示我不怕他。而第三个孩子却问母亲,如果我用口水吐狮子,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阿德勒表示,实际上这三个孩子都很怕狮子,但他们表现出来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前两个孩子的言行一下子就让别人看出福她们的自卑怯弱。而第三个孩子想要假扮英雄,他通过虚张声势掩饰内心的自卑。实际上生活中很多人就像故事里的第三个孩子,表面看起来强势又自负。可实际上非常自卑。想想你身边那些喜欢张牙舞爪的同事吧,你就明白了,但无论哪一种表现形式都没问题。
我们发现自身不足并感到自卑时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一旦你可以正确地看待并战胜自卑,那么它将成为你持续进步的原动力。毕竟自卑是因为对现状不满,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际遇、已经拥有了什么成就,你都会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好一些。当你一直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时,你就在不断进步之中。所以无论你现在是怎么样,为了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你都会跳出舒适区,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哪怕你最终没有成为一个 理想 的自己,但你也会因为自己的努力奋斗, 蜕变 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可以说自卑感是促进全人类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当然了,自卑带给我们的也不是只有好处,他常常会让我们感到焦虑不安。作者认为,为了缓解自卑带来的焦虑不安,人们通常会找寻优越感来补偿自卑感。这里的补偿方式分为两种,一种可以带来真正的优越感,让你战胜自卑,实现自我超越。而另一种则会带来虚假的优越感,让你自欺欺人,甚至有点损人不利己。
第一种补偿方式,它能让你有勇气直面困难,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假设你在外企上班,可是你的英语口语不太好,但是开会的时候又常常需要你做英语汇报工作。你会不会因为自己不好的口语感到自卑呢?尤其在会上自己想得很清楚,就是说不出口你会不会特别难受?如果这个时候你选择迎难而上,利用下班和周末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那么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坚持,你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并慢慢地克服自己对说英语的恐惧与自卑。那么这样的补偿方式就是对你真正有益的,它让你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货真价实的补偿。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法用直接补偿的方式来获得优越感,这该怎么办呢?实际上我们可以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在这方面感觉很自卑,可以通过另一个方面去弥补。打个比方,你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太好,每当需要向领导同事进行项目汇报时,你总是怯场自卑。你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就拼命学习 PPT 制作。长此以往,你的 PPT 制作能力特别出色,公司但凡有大型的对外项目汇报,领导都会找你做 PPT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能借由制作 PPT 获得的优越感去弥补自己在演讲口才方面的自卑感,这同样是一种真实有用的补偿,它能让你变得更加出色。
作者阿德勒也曾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去弥补自己内心的自卑。在一开始时我们提到过他小时候的日子并不太平,三岁亲眼看着弟弟离世,因为得了佝偻病,4岁才能走路,5岁又差点死与肺炎。后来呢经历了两次车祸,这让他特别害怕死亡,觉得人生处处都有危险,还伴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为了摆脱这种自卑,阿德勒大学时学的是医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了医生,他曾帮助很多人和死亡抗衡,借此获得自身的优越感。事实上,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弥补自卑感,实现优越感,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第二种补偿方式,它是虚假的,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制造出更多麻烦,让你深陷自卑,难以自拔。书中提到有个男孩非常懒散,成绩一直很糟糕。有一回呢,老师问他为啥如此懒散,他居然理直气壮地表示,正是因为我比较懒散,所以你才会一直关注我。其实,这正是男生的自卑情结在作祟,他希望得到老师的充分关注,可又不愿意在学习上付出努力。于是他选择偷懒,甚至还把这当成了获得优越感的捷径。这实际上也是他没有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才导致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感,也都希望自己能过得越来越好,因此一直极力寻找补偿方式,希望超越自卑,获得优越感。当我们用货真价实的方式补偿自己时,就有机会真正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持续进步,不断精进。而当我们想用虚假的方式补偿自己时,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第二部分:怎样做可以真正地实现自我超越?
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真正的实现自我超越呢?书中提到要想实现自我超越,一方面你要学会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过去的经历,给予他们 不同的意义 。另一方面你要 弄清楚 自己做事的目标。我们先来说说如何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过去的经历,给予他们不同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创造性解读自己过去的经历。阿德勒其实是弗洛伊德的弟子,但由于观念不同从此分道扬镳。弗洛伊德一向推崇原因论,他认为我们每个人成年后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经历,因为一个人的经历决定了他未来的发展,这种观念就带有强烈的宿命论味道。比如现在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就要怪原生家庭觉得是自己童年不好的遭遇,导致了自己现在的不如意。认为生命中所有不开心的事情早就注定好了,于是开始了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所以你看弗洛伊德的这种观点就很难让人产生前进的动力。
但阿德勒不这么想,他觉得过去的经历对一个人影响是很大,但重要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你如何看待过去的经历。虽然过去无法改变,可你赋予过去的意义可以改变。也就是说你可以从全新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解读自己过去的经历,这能帮助你消化那些负面情绪。这要怎么理解呢?我跟你说个故事,有一个小孩,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母为了生计忙于跑船,她和妹妹就被寄养在外婆家。 5 岁的时候,他就要学着垒灶台、做饭、割猪草、喂猪挑粪等,整个童年缺乏父母的陪伴,一边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忙家里操持农活。那么这个小孩他长大后是否注定缺乏安全感,并因此一事无成呢?按照阿德勒的观点来看,这也不一定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怎样看待自己的这段经历。假如他认为自己没有父母陪伴,过得不如别人,并为此长期纠结,那么他长大后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也在情理之中了。但如果这个孩子心怀感恩,积极地看待自己过去的经历,那么他日后也可能大有作为。
其实我说的这个小孩就是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他年少时一直活在这种艰难的家庭中,父母因为生计很少参与到他的童年。可她成功后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感谢自己的童年经历,最初的创业梦想也只是为了挣钱给外婆治病,让他每天能吃上肉。可以说,刘强东的故事很好地验证了作者的观点,你看待过去的方式决定了你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大多数人的不幸其实是自己选择出来的,要想超越自己,活得更加光彩照人,你就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思路。其实阿德勒的这些认知全部源自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他在读书那会儿,成绩中不溜秋儿,其中数学学得特别糟糕,他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便想放弃数学。但父亲一直鼓励阿德勒。有一回阿德勒竟然把数学老师都做不出来的题目准确无误地解答出来了。自此阿德勒信心大增,渐渐地爱上了数学,之后的学习成绩就像开挂一般突飞猛进。阿德勒的求学经历也印证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突破瓶颈,获得蜕变。这点也很值得各位职场人士反思。大家千万别把天赋和遗传基因挂在嘴边,这会限制自己的发展。
有时候你只要没有掌握好工作中的一两个技能,便自怨自怜,认为自己比不上其他同事,面对机会的时候畏手畏脚,导致自己错失不少良机。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除了极少数的天才,大多数普通人之间的智商差别很小,造成差距的往往是我们的思维模式。有些人喜欢用成长性思维看问题,认为自己一时半会儿没做好某件事也很正常,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实现逆袭。而另一些人则是用固定思维看问题,觉得一切问题早有定数,这与努利与否关系不大.
回到这本书,作者阿德勒认为我们要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只是 创造性解读 自己的 经历,改变脑中的消极想法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做到一点是什么呢?没错,那就是明确自己的目标。作者认为我们的目标直接决定了我们当下的行为以及未来的发展。怎么这样说呢?你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过在公司忙了一天,一回到家里就啥也不想干,躺在床上发呆,也不愿意出门和别人打交道,一边抱怨着自己没有多少朋友,一边又抵触社交。为什么会这样呢?你有没有想过可能是和我们社交的目标有关系,按照阿德勒的观点来看,这是因为我们社交的目标是不被别人伤害。当我们减少和别人接触,那么我们被别人拒绝或是否定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于是宅在家里就变成了我们内心的最佳选择。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先改变自己的目标。毕竟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自己的目标,只有调整目标才有机会对症下药,真正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从而改变他的生活。
总结一下,要想实现自我超越,我们应该做到两点,一是创造性解读过往经历,改变自己对过去的看法,消除一些负面观念。二是为自己确定好前行的目标,并调整目标做出改变。
接下来简述下我们应该怎样在自我超越中实现生命的意义。
第三部分:应该怎样在自我超越中,实现生命的意义?
- 书中提到,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三大类
- 一是社会交往问题。无论你是否愿意,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或多或少都要和别人打交道。
- 二是职业问题。社会精细化分工,让这个世界有了各种专业人才,他们的劳动成果汇聚在一起,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科技不断革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 三是婚恋问题。因为人类有男有女,所以我们一生都绕不开婚姻和爱情这些事情。如果人类要想生存下去,那男人跟女人就必须妥善结合。
- 实际上,这三大问题本质上都属于合作问题,都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因此阿德勒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为他人和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合作才能共赢。
假如把一个人从人类社会中剥离出来,那么它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根本无法承受自然界的考验,更别提生命的意义了,这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想法如出一辙。季老曾说过,假如人生真的有意义与价值,那么所谓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其实你和他人合作是对自身局限的一种补偿,也是一个双赢的选项。通过合作,你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因此要想克服自卑,超越自己,合作就是一个必选项。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人类面对的这三大问题。
先说社会交往和他人相互连接、互惠共赢,才是建立合作关系的长久之道。举个例子,大多数出租车师傅都经常遇到跑空车的情况,这对他们的收入造成了严重损失。但有个网红师傅怀着极致利他的想法,在自己的车里安装了书桌,方便商务人士在车里办公。同时呢他还在车里安装了车载冰箱,随时有冷饮供给给客人。关键是他的车内环境整洁卫生,车里呢常年挂着一小袋鲜花,让大家赞不绝口。这些创举为它迎来了很多回头客。大家出行前都喜欢和他提前预约,尤其是那些经常往返机场的商务人士。长此以往,他每天的单子多到接不过来。于是他又承包了几辆车,按照同样的标准组建了自己的车队,生意越做越大。你看明明是做同样的事情,可他的收入却远高于同行。这是因为他愿意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多考虑别人的得失,无形中就和很多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全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就像李嘉诚说过的那样,合作之前,你要先做好吃亏的准备,让对方多拿一些,双方的合作才会久远。如果你只想占别人的便宜,是无法共赢的。
接着说职业问题,这就要涉及到社会分工。正因为我们的工作内容被不断细分,社会生产效率才得到了迅速提升。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18世纪初,一个工人耗尽一天的工时都无法生产出一根针。而到了 18 世纪末,生产一根针的工序被划分为上百道,每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这样下来平均每人每天可以生产 4800 根针,这大幅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现代社会,很多上班族的午饭全靠外卖解决,别看那就一个盒饭的事,但它能准时准点送到你手里,背后也凝结了很多人的通力合作店家需要买菜做饭,根据你的需求搭配食材打包装好,再借助外卖平台的力量邀请外卖小哥送餐。而送餐过程中,外卖小哥还会用到导航软件、通讯软件等等。毫不夸张地说,要是少了合理的社会分工,你连叫份外卖都成问题,这是一个处处需要合作的时代,学会合作,你才有机会越走越远。
最后说婚恋问题,作者认为婚姻的本质就是 合作 。因此男女相处时别抱着使唤另一半的心态,那样的感情难以存续。就像著名经济学家薛兆丰说的那样,结婚实际上就是男女双方合力办一个家族企业,签的是一张终生批发的期货合同。虽然双方给的资源不同,实际分工不同,但是双方的家庭地位是平等的,男女要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配合,共同经营好这段婚姻,没有谁可以凌驾于另一个人之上。
现在不少家庭依然延续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长此以往呢,丈夫通常会认为全家老小都靠自己养活,自己理应统管。全家。这种粗暴不平等的关系不仅会伤害夫起感情,还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假如家庭中有一个一直想要树立个人权威的父亲,那么家庭中的小男孩就会效仿父亲的做法,这无疑会在她日后的婚姻生活中埋下地雷。而家庭中的小女孩儿呢会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成年后本能地拒绝男性。而如果情况颠倒过来,家里有个非常强势的母亲,喜欢指挥一家人干这干。那么家里的小女孩长大后会变得非常尖酸刻薄,小男孩呢则会变得很怯弱,并且害怕接触异性,这样的婚姻关系无疑是不幸的。
阿德勒认为,要想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男女双方需要建立起平等合作的关系,不要纠结于谁赚的钱多,谁赚的钱少,而要多关心伴侣、善待伴侣。当双方都觉得家庭幸福比各自利益更重要时,才会共同奋斗、和睦共处。阿德勒的这番言论也是他本人走过大半生,看遍 人情冷暖 后得出的真知灼见,有着很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对我们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像爱自己一样爱伴侣,你的生活会更加美好,这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需要强调的是,大众对阿德勒的学说褒贬不一,因为他的理念过于乐观,他觉得无论是谁,只要努力拼搏,就有可能梦想成真。这种说辞呢过于鸡汤,遭到不少人诟病。不过瑕不掩瑜,阿德勒的思想的确影响了很多人勇敢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当今社会,大多数人都活得很焦虑,大家都在追求名利,可有些人呢已经名利双收,甚至财务自由了,但依然过得不开心,也没明白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就为我们指明了前路,任何一个 孤立个体 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融入集体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时,你才能体会到 生命的意义 。
简单回顾
- 第一部分说到了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动力其实是自卑,因为自卑人们往往会通过补偿方式去获得优越感,但只有直接补偿和曲线救国的方式才能帮是我们战胜自卑,赢得真正的优越感。其他虚假的补偿方式只会让人产生更深的自卑情结,惹出更多麻烦。
第二部分提到要实现自我超越,应该做到两点。
- 一是 创造性 解读 过往经历 , 改变 自己对过去的看法, 消除 一些负面观念。
- 二是为自己 确定 好前行的目标,并 调整 目标作出改变。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过去你经历了什么,而是你怎样看待过去的经历,过去无法改变,但你的看法可以改变,你完全可以摆脱过往经历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你在为自己的人生树立新的目标,在奋斗中你已经一步步实现了自我超越。
- 最后第三部分,人类社会三大课题,社交工作与婚恋其实都是合作的问题。要想实现人生的意义,你需要学会和他人产生链接,合作共赢。咱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重要有价值,不论是对家庭还是职场甚至是社会。但是如果我们没能了解个人的成就,建立在对大家做出贡献的基础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卑好像只是生活不如意的人的专属。但其实不是很多我们眼中事业有成、受人尊敬的成功人士也都会自卑。所以当你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你需要想想未必是你真的不行,而是自卑的情绪让你觉得自己不行。大多数人的不幸其实是自己选择出来的。想要超越自己,活得更加光彩照人,你就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思路,正确地看待并战胜自卑,那么它将成为你持续进步的原动力。
阿德勒这本书,到现在大概有100年了。自卑感在阿德勒的理论中占有很大份量。他认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一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优越感 是每个人在一种内驱力的策动下力求达到的最终目标,它因每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而不同。在书中,他还论述了家庭和学校对个人的影响,他认为,人的行为不是由生物学的 本能力量决定 的,而是由 社会力量 决定的。人的行为都是出自于 自卑感 及对自卑感的 克服和超越 。
阿德勒提出的自卑与补偿作用,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愈来愈多受它影响的人认为,阿德勒对心理学的贡献超过了弗洛伊德。不仅如此,阿德勒理论的社会意义也颇为深刻,心理学家墨菲指出:“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里面的一些科学知识,以及价值观,在今天看来,的确是有一点过时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有不少研究者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批评阿德勒的理论,说他过于依赖常识性的观察,这种观察不能进行重复和验证,各种素材也不是在符合科学要求的环境下取得的。但是我们从这本书里,的确还是能看见大师的思想光芒。
在我们这个时代,就像阿德勒说的那样,人人都有自卑感,都在追求着超越自己,超越阶层,都在焦虑地追求着一个可能自己都说不清的目标。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倍受煎熬,不断地追问自己,我做的这些事,到底有没有价值?我的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实际上就给了我们一个判断方法:
如果孤立地看, 一个人的自我意义,就是没有意义 。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放到更大的价值体系中去审视,从一个更高的维度上进行观察,把自己看成是人类体系的一员,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行为准则, 才能看清,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自己的行为到底有没有意义 ,到底是不是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本文由mdnice多平台发布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