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面对读博大家都那么悲观?

【写在前面】

最近也在十字路口犹豫。看着网上的问答里对博士生活和未来发展的描述 感到了一些焦虑。

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204161

作者:霍华德

因为一个真相。

我到博士快毕业了才意识到,国内211靠谱的导师恐怕不足5%,985靠谱导师10%,nus靠谱导师20%,美国一流名校30-40%,每个学校里都充斥着大量不靠谱的导师。这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所以读博掉坑里是大概率事件。

认识到这点,是你读博成功的基础。


这大概就是统计学里的先验,这里讲出来已经是我经验积累后的后验信息了。我读博前觉得211老师至少80%靠谱吧,985老师至少90%靠谱,nus老师100%靠谱,北美名校导师至少500%靠谱吧,直接走上人生巅峰。


作者:Vam

要是工作压力大,未来前景不明朗。

我读博士前,我爸跟我谈了一晚上,他在中科大念博士现在在南开做教授带博士。他没有跟我讲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科研这些大道理,他只说了他自己的经历,最后一句话我今天还记得,他说:念博士就是要掉一层皮,你觉得你能接受吗,不能接受就不要去念。

我自己进了这一行,切身体会到做科研工作是很辛苦的,不止是读博阶段,以后几十年科研生涯也一样,996甚至007是正常状态。

细节就不说了,举两个例子,我在普林斯顿时的导师今年67岁了,他每周至少工作6天,尤其周中,早上八点开始到晚上十二点一直在工作,发邮件二十分钟内一定回。

更夸张的是他的导师,今年85岁了还在科研一线,去年圣诞前后跟他发邮件沟通合作项目,他在圣诞夜晚上八点多给我回邮件,第二天早上七点多又给我发了一封邮件。导师们都这么努力,博士想划水都难啊。

确实在大学做科研有寒暑假,但是相信每个读过博士的人都知道,寒暑假只意味着不用上课,科研要照常。当然也有比较佛系的老师和学生,但其实他们自己都知道,一放假就不工作,那就是躺平等着被淘汰。今年五六十岁被淘汰就被淘汰吧,二三十岁就被淘汰,估计没几个人能接受。

博士要很努力的工作,但现阶段博士毕业后的未来却并不明朗。都说码农吃青春饭,但是好歹确定35岁之前能赚到一笔钱。做科研别说35岁前赚到一笔钱,可能35岁之前都没有找到正式工作,大部分人要么还在博后要么还是非升即走的状态下。

就是拿到正教授也不等于压力就小了,我的父母就是大学老师,他们的同事太多只知道拼命工作,以至于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生活。谁想这样呢,谁想天天对着仪器,谁不想生活更丰富一些,谁不想多陪陪女朋友呢。

而且博士的时间成本实在太大,在刚刚开始读博时没那么把时间当回事,那时候想着博士可以读好几年,开始计划哪年暑假去意大利哪年暑假去西班牙。随着年龄增长就开始对时间很焦虑,最后一年觉得在学校就是温水煮青蛙,就想赶快毕业,一天都不想再在学校耗着了。

毕业了找工作也有很多挫败感,我博士毕业后考虑过回国工作,研究方向决定国内对口工作基本都在央企,结果是offer拿了一大堆,但是待遇实在不能接受,比如北京某央企给出年薪19万。

对于工作,我跟我学校的一名年轻老师聊过,她是普林斯顿的博士,女性找教职已经相对容易了。她在NYU做三年博士后投简历,名校博士有博后经历有牛文章又是女性,投了三十多所大学,只拿到2个面试。毕业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是博士,尤其是生化环材这些传统学科博士都会面临的困境。

我现在熬出来了,可以很轻松的回顾自己的经历,还有闲心在知乎回答问题,但是这一路的辛苦和压力我实在不想再经历一遍了。

作者:ZJULAM

就像霍叔说的那样:

“因为一个真相。
我到博士快毕业了才意识到,国内211靠谱的导师恐怕不足5%,985靠谱导师10%,nus靠谱导师20%,美国一流名校30-40%,每个学校里都充斥着大量不靠谱的导师。这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所以读博掉坑里是大概率事件。
认识到这点,是你读博成功的基础。”

国内相当多直博的学生,基本都是保硕士成绩不够、保研名额来了临时扩招直博、学校+老师一顿忽悠、不愿意考研求稳直博、导师画大饼脑袋一热签了协议,以及少部分带着热爱带着学术梦想填直博;普博学术经历完整的硕士科研训练,认清楚自己读博的目的和未来就业期望,才来读博悲观的情绪相对少一点。

就我们专业18名直博同学来看,对目前生活满意的不足30%,有保研那会填志愿填的硕士稀里糊涂被学院调剂成直博、有为了求稳怕没书读填直博、有被老师打电话忽悠画大饼问你要不要读博、有学院不给硕士名额强行直博、有家里生活紧张图直博补贴高一点的,真正是抱着学术梦想的不超过10%,大家本质上还是觉得博士好找工作,现在就业环境差多读几年比直接工作好有优势。

而就像霍叔说的上面那段话,就是当下国内高校大部分博士面临的现状。本来大家都是普通人,有人分到好方向跟着师兄师姐做实验有仪器就能发文章,而有的人运气差就得去开疆扩土,开始一个全新的方向。

在国内高校,学生就是最底层劳动力,不压榨剥削你还剥削谁,你把自己想成旧时代给地主务农的长工可能好受点,从始至终只为那张毕业证——旧时代的土地。

作者:留德华叫兽

因为对于读博期望过高

1,想着博士期间可以做出惊天的成就

2,想着博士毕业后年薪百万

然而事实是

1,很多博士生的成果连能不能毕业都有问题

2,博士期间训练的科研和paper能力和工业界要求的往往是脱节的

很多人认为读博期间咬咬牙“寒窗苦读”

只要博士毕业就能迎来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

不说那些没有什么科研成果的博士(比如我)

就是那些paper机器

找不到工作也是常态

因此

  1. 大幅降低对于博士学位能够带来增值的预期
  2. 提高对读博期间收入的认知

在读博期间也赚一点是一点

毕竟很多人博士毕业都30好几了

人生大事读博期间也还是要解决的

  1. 降低对于博士生导师的预期

靠谱导师比例5%-40%

(国内辣鸡学校低,美国一流名校高)

再补充俩句

个人觉得

导师只要是RP没有问题

即:不压榨、不色、不造假、不将你的成果占为己有、不延毕

就已经比较靠谱

如果按照我对靠谱的定义

那么这个比例应该可以往上再提一些

如果你要指望一个能够手把手教你入门科研

又有极大的学术业界资源

并在你毕业后给你铺平康庄大道

那你可能就有些天真了

这样的导师可能不到0.1%


最后再啰嗦几句博士期间收入这点:

在欧洲-读博是一份工作

当地人拿着全职雇员合同

读博就能过上中产的生活

(年薪3-5w欧元)

朝9晚5

年假30天

即使博士读不下去了

拿着读博这个工作经验

重新“跳槽”找工作

德国全职读博工资第三年5w欧元左右

即使博士毕业进入大厂

工资也就6-7w欧元(年薪)

没有人期待读博可以“一夜暴富”

【项目推荐】

面向小白的顶会论文核心代码库:https://github.com/xmu-xiaoma666/External-Attention-pytorch

面向小白的YOLO目标检测库:https://github.com/iscyy/yoloair

面向小白的顶刊顶会的论文解析:https://github.com/xmu-xiaoma666/FightingCV-Paper-Reading

“点个在看,月薪十万!”
“学会点赞,身价千万!”

【技术交流】

已建立深度学习公众号——FightingCV,关注于最新论文解读、基础知识巩固、学术科研交流,欢迎大家关注!!!

请关注FightingCV公众号,并后台回复ECCV2022即可获得ECCV中稿论文汇总列表。

推荐加入FightingCV交流群,每日会发送论文解析、算法和代码的干货分享,进行学术交流,加群请添加小助手wx:FightngCV666,备注:地区-学校(公司)-名称

本文由mdnice多平台发布


FightingCV
12 声望3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