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阅读源码
在公司大多数开发人员是在开发和维护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系统,每天搬砖写业务代码,很少有机会在项目里捣鼓应用一些新的技术。那么,怎么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呢?阅读优秀的开源项目是值得推荐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项目里经常使用的框架源码,这样既加深自己对框架的理解,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也能学习它优秀的代码设计,规范等,学习开源大牛们的思想结晶,吸收他们优秀的经验。
vue3 在 vue2 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进,重写了响应式系统、编译原理,设计 composition 组合式api,使用 TypeScript 等等,之前阅读过 vue2 核心源码,受益良多,也让我更加有动力去阅读研究 vue3 底层设计带来了哪些变化,从中学习新的技术和思想。
源码学习方法
阅读源码,并不是一上来就啃源码,那样会被绕晕,在庞大的代码量面前被劝退。按照以往的经验。首先是搭建好开发调试环境,让项目跑起来,这时候心里就有底了。接着了解项目的架构和技术栈,知道大体的目录结构功能,做的是什么事;最后带着目的和问题去阅读源码:例如
- 项目初始化和挂载流程是什么?
- 响应式系统是怎么实现的?
- nextTick 异步更新策略是怎么实现的?
- ……
带着这些问题一步一步的去看,一步一步的调试,单点突破,沿着这条主线,耐心寻找到想要的答案。
搭建源码调试环境
- 克隆源码,下载到本地
git clone git@github.com:vuejs/core.git
- 安装依赖,使用的是 pnpm
cd core && pnpm install
- 打包
vue
文件
pnpm run dev
运行 pnpm run dev
创建 packages/vue/dist
目录,生成两个文件 vue.global.js
和 vue.global.js.map
,是打包后的 vue 文件
- 启动本地服务
ctrl + c
结束进程,执行 pnpm run serve
pnpm run serve
上面命令启动一个服务,默认启动一个端口,打开 localhost
,显示项目的目录结构界面
进入界面事例,点击 packages
=》 vue
=》 examples
,选择一个 classic/todomvc
,进入 todomvc.html
界面
也可以在 packages/vue/example
目录下新建一个 html
文件,引入 dist/vue.global.js
文件,安装 http 服务插件 VSCode Live Server
,在本地启动服务打开 html 文件
- 打开浏览器开发者工具
在 source
面板,快捷键 cmd + p
,输入 todomvc,进入 todomvc 文件源码
cmd + f
搜索 Vue.createApp
,大概在 85 行的位置打上断点单步调试,进入 createApp
函数;
查看源码文件的路径结构,右键鼠标,选择 Reveal in sidebar
在左侧边栏打开
这时可以看到 createApp
函数的真面目,在 /packages/runtime-dom/src/index.ts
- 开启源码调试模式
如果想在源码中打上 debugger
或 console
调试,可以在 dev
命令后添加调试参数 --sourcemap
"scripts": {
"dev": "node scripts/dev.js --sourcemap",
}
rollup 在打包 vue
的时候,根据环境参数配置打包
项目架构
开始阅读源码前,先从全局的角度对框架的设计有整体的认知,否则在阅读过程中,容易被细节困住,迷失方向。
项目结构
先从目录结构开始分析,了解每个模块做哪些功能,模块与模块之间是如何划分和关联的。
Vue 3 从代码结构上进行了梳理,采用 monorepo
单体仓库模式管理项目代码,使用 pnpm workspace
方式实现。它将内部实现的部分抽象成了一个个模块放在 packages
下,每个 packages
子目录都有自己的类型声明、单元测试。 package 可以独立发布,这样设计便于维护、发版和阅读。例如我们可以单独引用 reactivity
这个模块,在导入这些软件包时,需要 @vue/
前缀。
// 目录结构分析
├── .github // github 工作流,issue 模版,代码贡献指南
├── .vscode // vscode 编辑器的配置
├── packages // vue 源码核心包,使用 pnpm workspace 工作区管理
│ ├── compiler-core // 编译器(平台无关),例如基础的 baseCompile 编译模版文件, baseParse生成AST
│ ├── compiler-dom // 基于compiler-core,专为浏览器的编译模块,可以看到它基于baseCompile,baseParse,重写了complie、parse
│ ├── compiler-sfc // 编译vue单文件组件
│ ├── compiler-ssr // 服务端渲染编译
│ ├── reactivity // vue独立的响应式模块,可以与任何框架配合,使用proxy
│ ├── reactivity-transform // 响应式实验功能,目前仅用于测试
│ ├── runtime-core // 与平台无关的运行时。有虚拟DOM渲染器,vue组件和各种API。可针对某个具体平台实现高阶runtime,比如自定义渲染器
│ ├── runtime-dom // 针对浏览器的runtime。包含处理原生DOM API
│ ├── runtime-test // 一个专门为了测试而写的轻量级 runtime。由于这个 rumtime 「渲染」出的 DOM 树其实是一个 JS 对象,所以这个 runtime 可以用在所有 JS 环境里。你可以用它来测试渲染是否正确。
│ ├── server-renderer // 服务端渲染
│ ├── sfc-playground
│ ├── shared // 内部工具库,不暴露API
│ ├── size-check // 简单应用,用来测试代码体积
│ ├── template-explorer // 用于调试编译器输出的开发工具
│ └── vue // 面向公众的完整版本, 包含运行时和编译器
│ └── vue-compat // 用于兼容 vue2
│ ├── global.d.ts // 声明文件
├── scripts // vue3脚本文件,包含配置文件,进行编译和打包等
│ ├── bootstrap.js
│ ├── build.js
│ ├── checkYarn.js
│ ├── dev.js
│ ├── release.js
│ ├── setupJestEnv.ts
│ ├── utils.js
│ └── verifyCommit.js
├── test-dts // 测试文件
│ ├── README.md
│ ├── component.test-d.ts
│ ├── componentTypeExtensions.test-d.tsx
│ ├── defineComponent.test-d.tsx
│ ├── functionalComponent.test-d.tsx
│ ├── h.test-d.ts
│ ├── index.d.ts
│ ├── inject.test-d.ts
│ ├── reactivity.test-d.ts
│ ├── ref.test-d.ts
│ ├── setupHelpers.test-d.ts
│ ├── tsconfig.build.json
│ ├── tsconfig.json
│ ├── tsx.test-d.tsx
│ └── watch.test-d.ts
├── CHANGELOG.md // 多个版本提交记录、时间和内容
├── LICENSE // MIT协议是所有开源许可中最宽松的一个,除了必须包含许可声明外,再无任何限制。
├── README.md // 项目说明
├── api-extractor.json // 这是所有包的共享基本配置文件
├── jest.config.js // 测试配置文件
├── package.json // 项目依赖
├── rollup.config.js // rollup打包配置文件
├── tsconfig.json // 定了用来编译这个项目的根文件和编译选项
├── pnpm-lock.yaml // 锁定依赖版本
└── pnpm-workspace.yaml // pnpm 工作区
compiler-core
: 编译器(平台无关),例如基础的baseCompile
编译模版文件,baseParse
生成ASTcompiler-dom
: 基于compiler-core
,专为浏览器的编译模块,可以看到它基于baseCompile
,baseParse
,重写了complie、parsecompiler-sfc
: 编译vue单文件组件compiler-ssr
: 服务端渲染相关的reactivity
: vue独立的响应式模块runtime-core
: 也是与平台无关的基础模块,有vue的各类API,虚拟dom的渲染器runtime-dom
: 针对浏览器的runtime。包含处理原生DOM APIruntime-test
:一个专门为了测试而写的轻量级 runtime。由于这个 rumtime 「渲染」出的 DOM 树其实是一个 JS 对象,所以这个 runtime 可以用在所有 JS 环境里。你可以用它来测试渲染是否正确。shared
:内部工具库,不暴露APIsize-check
:简单应用,用来测试代码体积template-explorer
:用于调试编译器输出的开发工具vue
:面向公众的完整版本, 包含运行时和编译器api-extractor.json
—— 所有包共享的配置文件。当我们 src 下有多个文件时,打包后会生成多个声明文件。使用@microsoft/api-extractor
这个库是为了把所有的.d.ts
合成一个,并且,还是可以根据写的注释自动生成文档。template-explorer
: 用于调试编译器输出的开发工具。您可以运行npm run dev dev template-explorer并打开它index.html
以获取基于当前源代码的模板编译的副本。在线编译网址:vue-next-template-explorer.netlify.app/#
Vue 源码入口
首先阅读 官网 了解功能使用,Vue3 实例化应用不在采用 new
方式,而是使用 createApp
import { createApp } from 'vue'
createApp({
data() {
return {
count: 0
}
}
}).mount('#app')
从上面调试在 createApp
打上 debug,进入这个函数,函数位置在文件 packages/runtime-dom/src/index.ts
export const createApp = ((...args) => {
const app = ensureRenderer().createApp(...args)
if (__DEV__) {
injectNativeTagCheck(app)
injectCompilerOptionsCheck(app)
}
const { mount } = app
app.mount = (containerOrSelector: Element | ShadowRoot | string): any => {
const container = normalizeContainer(containerOrSelector)
if (!container) return
const component = app._component
if (!isFunction(component) && !component.render && !component.template) {
if (__COMPAT__ && __DEV__) {
for (let i = 0; i < container.attributes.length; i++) {
const attr = container.attributes[i]
if (attr.name !== 'v-cloak' && /^(v-|:|@)/.test(attr.name)) {
compatUtils.warnDeprecation(
DeprecationTypes.GLOBAL_MOUNT_CONTAINER,
null
)
break
}
}
}
}
// clear content before mounting
container.innerHTML = ''
const proxy = mount(container, false, container instanceof SVGElement)
if (container instanceof Element) {
container.removeAttribute('v-cloak')
container.setAttribute('data-v-app', '')
}
return proxy
}
return app
}) as CreateAppFunction<Element>
上面代码 createApp
创建应用时调用的方法实现流程
ensureRenderer
是一个单例模式的函数,会返回一个renderer
,如果无renderer
则会调用createRenderer
进行获取renderer
,获得了一个app
实例;- dev环境下注册一个方法:
isNativeTag
,挂载到app.config
下面; - 获取到实例的
mount
方法,并保存下来; 重写实例的
mount
方法;- 调用
normalizeContainer
获取根元素容器; - 判断
template
,获取需要渲染的模板; - 把容器的
innerHTML
置空; - 调用上面实例的
mount
方法; - 删除
v-cloak
属性,添加data-v-app
属性;
- 调用
- 返回mount后的代理;
从上面来看,createApp 主要做的事是调用 `ensureRenderer().createApp(...args) 创建一个
app 实例,然后重写
mount` 方法挂载,返回这个实例,整个实例化和挂载的流程很清晰,细节在后面深入研究分析。
其次,当代码逻辑比较复杂难读懂的时候,可以从测试用例入手。比如某个方法使用在官网上描述不是很清晰,想知道的更多些,比起直接深入到源码中,测试用例是一个相对快捷省时的方式。
测试文件后缀是 spec
,例如 createApp
测试文件createApp.spec.ts ,有两条测试用例
- 可以挂载到
svg
元素上 - 不应该改变原来的根组件选项对象
而且也给出对应修复的 issue
,还可以去到issue上了解这个功能的背景
describe('createApp for dom', () => {
// #2926
test('mount to SVG container', () => {
const root = document.createElementNS('http://www.w3.org/2000/svg', 'svg')
createApp({
render() {
return h('g')
}
}).mount(root)
expect(root.children.length).toBe(1)
expect(root.children[0] instanceof SVGElement).toBe(true)
})
// #4398
test('should not mutate original root component options object', () => {
const originalObj = {
data() {
return {
counter: 0
}
}
}
const handler = jest.fn(msg => {
expect(msg).toMatch(`Component is missing template or render function`)
})
const Root = { ...originalObj }
const app = createApp(Root)
app.config.warnHandler = handler
app.mount(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 ensure mount is based on a copy of Root object rather than Root object itself
expect(app._component).not.toBe(Root)
// ensure no mutation happened to Root object
expect(originalObj).toMatchObject(Root)
})
})
总结思考
阅读源码,选择一个合适的工具让代码先跑起来,能够在源码上调试,然后理清楚代码组织关系及用途,单点突破,带着问题和目的去阅读,利用好单元测试。同时也要权衡利弊,该跳就跳,长期处于蒙的状态很容易走进死胡同,可以标记回头再看;利用搜索引擎,结合网上的源码分析资料理解。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